资源简介 专题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一、背景材料1、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2、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3、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①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②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③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⑤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⑥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4、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二、知识链接1.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3.到2035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需要我国坚持哪些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坚持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②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我国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④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5.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原因有哪些?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③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6.建成文化强国,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③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7.为实现“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①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8.“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什么积极意义?①现状: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②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9.“十四五”时期要使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需要做出哪些努力?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③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经济建设中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有什么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11.“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确定体现了哪些理念和基本国策?坚持怎样的发展道路?坚持的方针是什么?(1)理念: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3)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三、热点演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其中之一。回答1~2题。1.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因为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要求我们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心工作A.②③B.①④C.①③D.③④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①不断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②不断增强文化影响力凝聚力③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④不断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素质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3.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改变农村现状,我国要()①坚持共享发展理念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④确保实现同步富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4.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设有为政府,需要()①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②全面推进落实依法行政③用法律规范政府司法权④推动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5.“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二十八载隐姓埋名,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盛名之下他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①爱国 ②诚信 ③友善 ④敬业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6.以下时间节点与我国发展目标对应一致的一组是()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实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②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④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7.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深情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拨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弦。八年来,无数奋斗者创新建功新时代,奏响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以信仰作曲,以奋斗填词,赤子丹心,追梦引航。下列可以勉励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名言警句有( )①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②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这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 )①要勇于砥砺奋斗,在奋斗中让青春出彩 ②要珍惜这个时代,贪图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③要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④要加快形成创业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热议“十四五”,共创新辉煌。材料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材料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结合材料一,从国情角度,说说这样做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二,说说这一举措将带来的社会影响。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材料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结合材料一,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论证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2)材料二中的这些举措是怎样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政热点专题二参考答案1.A2.B3.A4.B5.A6.C7.A8.A9.(1)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人口数量多,农民生活质量偏低。(2)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0.(1)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①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彰显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