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专题三 法律教育(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活力课堂——专题三 法律教育(2)

资源简介

专题三 法律教育(2)
考 点 解 读
高频考点十六 学会用法律捍卫生命健康权
[考试要求:应用]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生命和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二、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四、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我们在享受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大义灭亲电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高频考点十七 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考试要求:了解]
一、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
1.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2.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尊重他人隐私,一要树立隐私意识;二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个人隐私权里无不饱含着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
3.依法维护隐私权。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当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4.我们在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它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1)人的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2)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公然漫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4.(1)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不过,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2)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否则构成侵权行为。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5.(1)姓名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l8周岁的成年人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2)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无沦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人格权的基本内容
人格权
表现
地位
基本内容
物质性人格权
生命健康权
居于人格权中的首要地位
精神性人格权
人身自由权
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类似非怯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人格尊严权
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人格尊严权不受侵犯
名称
含义
侵权表现
解决途径
解决要求
名誉权
是人们依法享有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1)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
(2)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1)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
(2)请求司法
保护
要求侵权人停
止侵害。赔礼道
歉,还有权要求
精神损害赔偿
肖像权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
酬权。
(1)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姓名权
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
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隐私权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1)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
(2)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3)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
(4)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侵犯人格尊严权和消费者权益的比较
名称
解决分择
解决要求
备注
侵犯人格尊严权
向人民法院起诉
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
侵犯消费者权益
(1)找商家或厂家交涉
(2)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投诉
(3)向人民法院起诉
要求调换或退货并要求赔偿
高频考点十八 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考试要求:了解]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2:。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高频考点十九 学会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考试要求:应用]
一、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它是实施法律规定的其他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另外,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行政违法现象。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严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三、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高频考点二十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考试要求:应用]
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员帮助的权利。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为了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国家在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同时,着力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二是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三是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2.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二、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3.初中阶段正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一定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高频考点二十一 知道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考试要求:理解]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
1.安全权
人身、财产安全,是公民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条件。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接受的服务,不能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
2.知情权
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3.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2.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择商品。这样做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需求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高频考点二十二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考试要求:应用]
一、法律赋予我们消费者权利,我们要努力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关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增强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要体现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而且要体现在不公平交易发生之后。
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措施:在交易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究竟采取哪种方式维权,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四、法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高频考点二十三 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考试要求:理解]
一、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所谓公民义务,就是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所必须承担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等义务。
二、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三、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肖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髓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含义
特点
内容
权利
是指宪法和法律确
认并赋予公民享有
的某种权益。
(1)广泛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
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
多方面;
(2)真实性:受国家法律保护,有物质保障;
(3)平等性: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
样的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利;
(5)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撑i律保护。
含义
特点
内容
义务
是指宪法和法律规
定的公民必须履行
的责任。
自觉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依法纳税。
高频考点二十四 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考试要求:应用]
一、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我们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要。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和充分实现。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在我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的利益,自己所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
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要积极去做。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这些规定,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真 题 剖 析 及 真 题 演 练
考题十六(2010·湖州)从2009年8月15日起,公安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这一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公民的 ( )
A.名誉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生命健康权
解析:本题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材料简洁,指向明确。解题关键要区别四个概念。名誉权是指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酒后驾驶会危害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答案:D
考题十七(2011·台州)某网店将顾客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后大量出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网店侵犯了顾客的隐私权②网店违反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③顾客可以要求网店停止侵害,赔礼道歉④顾客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错误的。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某网店出售信息是民事行为,不是行政行为,不涉及顾客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A
考题十八(2011·广东)2010年慈善万人行活动期间,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我校的同学们在学校的宣传和号召下,也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我校学生捐款捐物是在行使对自己财产的 ( )
A.处分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占有权
解析: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相关知识的理解。许多同学对财产权中所包含的四个内容容易混淆,所以看清题意很重要。
答案:A
考题十九(2010·苏州)九年级学生王涛来到商店想买一张学习光盘。营业员告诉他,如果买正版的,要20元一张;如果买盗版的,只要5元一张。你认为王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
①购买正版,拒绝盗版②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③告诉营业员盗版光盘侵犯了他人的智力成果权④盗版便宜,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可以购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是智力成果权。要学会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智力成果权。购买盗版,是侵犯了他人的智力成果权。选项①②③是正确的做法,选项④的做法是不对的。
答案:C
考题二十(2009·呼伦贝尔)林华是某校八年级学生。进入下学期,他发现班里辍学的同学多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林华决定和同学们一起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1)首先,林华想调查学生辍学的原因。请你为他提供一种适宜的调查方法。
(2)接下来,林华决定去做辍学学生的劝返工作,使他们重返校园,完成义务教育。请你帮他做一下准备工作。要想劝辍学学生重返校园,林华应该用哪部法律最有说服力?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3)林华和同学们的调查劝返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一些辍学的同学重新背起书包,回到了校园。面对这种情景,林华想再组织一次新义务教育法的宣传活动。请你帮他设计一种适宜的宣传方式。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探究题,属稍难题。综合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应有三个:①看问题。了解有几问,问什么,怎么问。②析材料。做到找重点,分层次,抓联系。③作解答。要求思路清,解答全,文字精。本题中有三个设问。第(1)小题比较简单,要求提供一种适宜的调查方法。第(2)题较难,应找出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与教材知识的融合点。第(3)
题比较开放,设计一种适宜的宣传方式。
答案:(1)可采用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2)《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中途辍学。(3)印发宣传材料;集中宣讲;人户座谈等。
考题二十一(2010·聊城)某商店门口,刺耳的电喇叭在叫喊:“大甩卖,因本店转让,全部商品亏本销售,最后一天,机会难得。”一段时间后,此商店喇叭喊叫的还是这几句陈词滥调。该商家这种做法 ( )
A. 是一种正当的竞争行为
B.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悉真实情况权
C.是违法犯罪行为,噪音扰民应受法律制裁
D.有利于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解析:本题联系现实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但难度不大。从每天商店喇叭喊叫中,可以看出商家缺乏诚信,欺骗消费者。
答案:B
考题二十二(2011·恩施)“茅台酒造假”、”双汇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违法犯罪事件被曝光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日本地震的核泄漏导致“抢盐潮”,也引起人们的思考;2011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为“消费与民生”。请联系上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哪部法律集中提供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依据?
(2)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你将用哪些合法途径来依法维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学会运用法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掌握,属于容易题。设问(1)考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依据,比较简单。(2)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有: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考题二十三(2010·宁波)2010年4月26日是我国第十个知识产权宣传日。全国扫黄打非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了“绿书签行动2010”主题晚会,提出“加入绿书签,分享正版生活”的口号。
对于“绿书签”行动,同学甲与同学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对二人的观点进行辨析。
同学甲:购买正版还是盗版 同学乙:拒绝盗版,这是
这是公民的权利。 公民的义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只要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回答本题就比较容易。按照题意,先阐述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接着,对同学甲与同学乙的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具体加以分析。
答案:①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或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②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公民在消费时有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但是购买盗版损害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没有承担应负的法定义务。同学乙的观点是正确的。拒绝盗版尊重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是忠实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
考题二十四(2010·枣阳)【权利义务 伴我人生】
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有人认为“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请你对这种观点进行辨析。
(2)我们今年即将初中毕业,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你打算怎样履行义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设问(1)为材料式辨析题,回答此题,首先要对题中的观点作出明确的判断,即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其次分析观点错误的原因,即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设问(2)是简答题,即“怎样履行义务”。
答案:(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真实的自由和权利,但我们绝不能把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理解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2)履行义务应做
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中 考 命 题 方 向 及 模 拟
本专题的内容在历年的中考中都会涉及到。因为本专题涉及的都是法律的基础知识以及与学生自身的行为、权利及义务等相关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本专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本专题涉及的试题大多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有时也会有漫画、图表等,材料涉及的内容大多是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集时代性、教育性、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于一体,使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使考查和教育两大功能相得益彰。
本专题涉及的试题题型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理论题,立足于考查学生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属于“学法知法”范畴;二是行为判断题,立足于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和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有关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属于“守法用法”范畴。多以活动探究、漫画解析、行为训练、情景小论文等形式出现,置学生于测试的主体地位,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年的考试中,第二种类型的题目占了多数,而且题目载体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立意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无论在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中,案例分析型的题型非常多见。
本专题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查时往往会注重可操作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要做好此单元的题目,关键是八个字:关注实践、身体力行。关注实践,就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突破书本和课堂的局限性,走出去,做到既读“圣贤书”,又关心“天下事”;既关心国内外和本地区的大事,又留意身边的小事,并经常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多思多想。身体力行,就是要求我们平时积极参与有益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强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专题的复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关键是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根据具体的情景运用相关的知识来分析说明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中要注意题目材料形式呈现的多样性,如文字材料、漫画材料、行为分析等,并增强对这些材料的观察、分析能力,学会从这些材料中选择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特别提醒的是本专题涉及的是法律知识,学科术语要求较高,因而在考试时要“多引少编”,就是要求我们尽量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正确运用法律方面的术语解决问题,力求在知识的运用中有所创新,而不能东拼西凑、生搬硬套、随心所欲。如某行为属于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违反什么法律或原则,侵犯公民什么权利,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
模拟预测题
1.探究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小强在课间因故与邻班同学发生了冲突,觉得自己吃了亏,准备邀上几个朋友去报复对方。如果你是小强的好朋友:
(1)你的正确做法是:
(2)你这样做的理由是:
情境二:九年级一班的小丽同学发现最近在校门口不远处开了一家网吧,每天都有低年级的同学进出。于是,她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
(3)小丽这是在行使:
(4)小丽的做法体现了:
2.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观察上述三幅图,请分别指出小亮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了?
(2)请你从上述三幅图中选取其中一幅,告诉小亮应该怎么做.并给出法律依据。
选择:
正确做法:
法律依据:
3.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小张同学在学校生活中的两段经历。
我的行为
我的认识
昨天好好过了把言论自由瘾,在校园网论坛上,把经常管束我的班长羞辱了一番。
事后想想,这样做很不应该,真是感到内疚!
这学期我自觉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老师、同学都夸我进步大,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棒!
运用公民权利、义务知识,简要评析小张同学的行为。
结合小张的认识,说说他在认识自我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习 题 精 练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最佳的选项)
1.某中学的欢欢同学用零花钱买了一个电子词典,这是行使对财产的 ( )
A. 所有权 B.使用权
C.处分权 D.收益权
2.右边漫画所反映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 )
A.姓名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3.职高学生丁丁发明了“自动铅笔多芯器”,经申请获得专利,之后又得到专利转让费1万元。这说明我国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 ( )
A. 人格尊严权
B.财产使用权
C.智力成果权
D.依法求偿权
4.下面的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消费者到商场购物时,态度要谦和,说话要和气
②消费者应有修养、有道德
③消费者应履行维护市场秩序的义务
④消费者是“上帝”,在购物过程中可随心所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5.小波到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他偷拿商场的物品,将他带到治安办公室强行搜身。从法律上看,商场保安的这一行为侵犯了小波的 ( )
A.人身自由权 B.自主选择权
C.知情权 D.肖像权
6.下列选项中,侵犯八年级学生小东受教育权的行为是 ( )
A.小东参与赌博,学校给予他警告处分
B.学校安排小东参加校外实践活动
C.放学回家,父母让小东多做家务活
D.小东的父母让他辍学去外地打工
7.陕西一派出所给问题学生建档,被建档后的学生从学校回家后,痛哭流涕,不吃饭、不说话,还自语:“受到这样的侮辱,我不如死了算啦!”可见派出所的这一行为严重侵害了学生的 ( )
A.财产所有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智力成果权
8.目前,不少“山寨”产品充斥市场,这引起了不少担忧。对于“山寨”产品的大量出现,你的观点是 ( )
A.“山寨”产品能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B.“山寨”产品价格便宜,应该鼓励使用
C.“山寨”产品侵犯了他人的智力成果权
D.这与我们无关,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就行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据此回答9~10题。
9.下面漫画中,超市保安侵犯了他人的 ( )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经济权利
C.文化教育权利 D.人身自由权利
10.宪法的这一规定表明,在我国 ( )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B.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广泛性
C.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具体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
11.依据示范,判断下列行为是否正确,并提供法律依据。
行为
判断
法律依据
示范:某商场保安怀疑几个初中生偷拿文具而对他们搜身。
不正确
公民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受
法律保护。
A:某照相馆未经初中生小红的同意,擅自将她的照片挂到橱窗里用作广告官传。
B:九年级学生刘某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
象,就辍学去打工。
C:某厂家未经中学生小李的许可,也未给他任何报酬,擅自将小李的专利发明投人生产。
12.小林经常偷看同学小明的日记,并将其内容在同学中公开。小明知道后,认为这是不尊重自己的侵权行为,非常气愤,于是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挖苦、谩骂小林。
运用有关法律常识,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简要评价。
13.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培养权利意识,又要增强义务观念。
(1)感受权利义务
现象
享受什么权利或履行什么义务
为防甲型流感扩散,我校由防疫部门组织实施消毒
我们尊重班里不同民族同学各自的生活习俗
(2)例析法律观点
有人认为,权利是为自己的,义务是为他人的。其实,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
务,都是既利己也利人的。请举例说明。
观点A:我享受权利也有利他人。
举例说明:
观点B:我履行义务也有利自己。
举例说明:
提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最佳的选项)
1.据中消协公布:当前消费者对商品房广告的投诉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在语言表述中和图标上缩短房产项目与市中心的实际距离;第二以“低起价”做诱饵;第三配套设施宣传严重失实,实际上有的所需资金尚未落实,有的规划根本未获批准。这一材料表明 ( )
①必须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②对此行为的曝光,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作为执法机关,消费者协会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④在选购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继承法、物权法,都明确保护了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下面属于公民合法财产的有 ( )
①张某冒用某名牌产品的商标进行生产销售,获利4万元 ②个体餐馆老板赵某合法经营,年终缴纳税款后获利6万元③王技术员改良车间的机床,节约了成本,获取奖金5万元④出租车司机魏某捡到乘客李某遗落在车里的现金2万元并占为己有
A.①② B.①④
C.◎③ D.③④
目前,中国博客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博客作为网民表达思想感情的平台,逐渐发展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趋向。据此回答3~4题。
3.当越来越多的网民在享受博客带来的乐趣时,也有一部分人利用博客发布不良信息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污染了网络环境。这要求 ( )
A.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B.公民应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C.公民必须远离网络,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D.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博客的精神;但是博客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这说明 ( )
A.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轨道上行使权利
D.我国公民的权利是不真实的
5.某贫困县为建形象工程,l0天内强拆千户民房,而这些拆迁都是在没签订补偿协议,没对群众进行妥善安置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做法侵犯了公民的 ( )
A.财产继承权 B.智力成果权
C.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D.生命健康权
6.下列行为没有体现公民忠实履行义务的是( )
A.初中生胡某乘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
B.中学生谢某去公园游玩时爱护草坪、花卉、树木
C.中专生王某制作网页病毒,致使上万台电脑遭到破坏
D.市民方某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后,及时就医,自觉接受隔离

小明在公园游玩时,不慎将舅舅送给他的数码相机遗失。在路人提醒下,小明找到了拾到者小王。据此回答7~8题。
7.舅舅把数码相机送给小明,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合法财产拥有 (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8.如小王不肯归还相机,小明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 ( )
①确认相机的所有权 ②追究小王的刑事责任
③强令小王返还相机④判决小王予以行政赔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对“父母迫使未成年子女退学经商的行为”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
A.应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的谴责
B.是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这是父母享有的权利
D.侵犯了子女的受教育权
10.“权利是果,义务是花,只有辛勤浇花,才能有丰硕之果。”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 ( )
A.一致性 B.广泛性
C.真实性 D.合一性
二、非选择题
11.以下为某同学写给“阳光驿站”心理咨询室的一封信。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给这位同学写封回信,解答困扰她的问题。
××:
你好!
我是一名八年级女生,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把我从原来的学校转到目前的学校就读,班里几名同学经常问我转学的原因,还问一些我家里的事。我不愿把这些事告诉他们,结果他们就说我家的人一定做了违法或不道德的丑事。为此,我很苦恼。
请问:不愿告诉别人的事就是丑事吗?面对这几名同学的做法,我该怎么办呢?
学生:××
×月×日
你的回信(在信中如需出现姓名和学校名称,请用××代替):
××同学:
你好!

××
×月×日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浩是某校八年级的学生,对给他起侮辱性绰号的陈明明非常不满。有一天放学后朱浩把陈明明约到僻静的地方狠狠打了他一顿。
材料二:沈青的妈妈借给某老板l0万元钱,到期后借钱的老板百般耍赖,不肯归还。她不得不叫了一帮人在马路上将这个老板的车拦住“讨说法”,造成交通严重堵塞。
依照法律规定,材料中朱浩和沈青的妈妈分别是什么权利受到侵害?
从正确行使权利的角度对朱浩和沈青的妈妈的行为进行评析。
如果你是沈青,你会怎么帮妈妈讨回欠款?
13.①佳佳准时把借的书归还给阅览室。
②外出旅游时,宋鹏从不在文物上乱刻乱画,爱护公共财物。
③在超市购物时,赵强总是排队付款。
④在公园时,喝完矿泉水的空瓶和吃剩的果皮,王刚总是扔到垃圾箱里去。
⑤妈妈下班累了,小阳帮妈妈做饭。
⑥班里有两个藏族同学,张红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并和他们成为朋友。
查阅上述同学的活动,他们分别履行了哪些义务?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假如你的班级要开展一次“忠实履行义务,做合格小公民”的征文活动,赶快行动,展示你的风采。(列举提纲即可)
法律教育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加大了对飙车、醉驾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据此回答第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在我国 ( )
A.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规则
B.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人们生活的“卫士”
D.法律具有制裁作用,违反法律就要受刑罚处罚
2.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进行修改,这表明宪法 ( )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C.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D.是“母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3.认为售票员多收了五毛钱,在渝打工的郑州籍男子高某胡乱说了一句“身上有雷管炸药要炸车”,导致警方出动500余名警察。2008年9月11日,因涉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高某在渝中区法院受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在公共生活中要懂礼貌,不能乱讲话
B.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C.我国公共生活中人际关系极不和谐
D.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
A.影楼未经丽丽本人同意,擅自将她的艺术照摆放在橱窗里
B.出于报复,李某将同学赵某的照片丑化后钉在教室的黑板上
C.广告商张某未征得施某同意,将施某的肖像用作广告宣传
D. 小黄将自己平时拍摄的生活照印在挂历上并送给亲朋好友
5.八年级学生洋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因为车祸也离他而去。父亲留下遗产十万元,房子一套。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分割遗产。无奈之下,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经法院判决,洋洋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 )
A.属于行政诉讼
B.是为获得遗产而不择手段
C.是采用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
D.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2011年新学期伊始,小李同学收到一条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的手机短信,小李家长建议小李实施报复,而小李则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结果,短信发送人被判赔偿精神损失费500元。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法律意识强的公民拥有的权利就多
B.学习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制裁他人
C.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D.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手段
7.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
①小明督促开商店的妈妈及时去缴营业税 ②小明打电话给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③“听说你父亲病了?”“这与我无关,我是领养的。”④九年级的学生小刘拒绝父亲让他辍学卖菜的要求,坚持回校学习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201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之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获得这一称号属于公民的 ( )
A.荣誉权 B.名誉权
C.智力成果权 D.财产权
9.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一条格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启迪我们 ( )
A.要根据自身的独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B.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充满艰辛的奋斗过程
C.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社会越发展,选择的机会就越多,选择的难度就越大
10.中学生小方的舅舅刘某生病住院,由于刘某的父母已故,妻子和儿子又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于是小方承担起了照顾舅舅的重任。不久前刘某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留下5间房产和l0万元人民币。对于刘某的遗产,享有继承权的是 ( )
A.刘某的儿子和小方 B. 刘某的儿子
C.刘某的妻子和儿子 D.刘某的妻子和小方
11.下列行为,符合未成年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要求的是 ( )
A.八年级女生小娟晚上去营业性歌舞厅娱乐
B.七年级女生小静周末晚上单独去外地与网友会面
C.九年级学生小伟将收到的不健康读物及时上交公安机关
D.八年级学生小洁上网时轻易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住址等信息
12.个体砖厂老板卫某招用了1名年仅14岁的男孩从事搬运工作,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了解此事后,严厉处罚了卫某,同时责令他立即停止使用童工。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这一行为是对未成年人实施 ( )
A.家庭保护的体现 B.学校保护的体现
C.司法保护的体现 D.社会保护的体现
13.实行依法治国,要求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这表明 ( )
A.法律维护公共安全
B.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刑罚处罚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14.针对校园中出现高年级学生强行向低年级学生勒索财物的现象,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对策,其中正确的是 ( )
A.暂时妥协,事后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B.不用告诉别人,离他们远一点
C.找一群同学去教训他们
D.他勒索我的财物,我就勒索低年级同学的财物
15.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焦点中的焦点。有代表将这样一句话带到了会上:“中国人的胃很‘结实’,它负责消化一切:‘胶面条’、‘皮革奶’、‘镉大米’、‘瘦肉精’、‘甲醇酒’、‘人造蛋’、‘地沟油’、‘彩色馒头,……””这表明( )
①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无法缓解②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少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④维护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下面的漫厕反映了人民群众为抗震救灾奉献爱心。从财产权角度看。人们行使的是 ( )
A.财产占有权 B.财产消费权
C.财产收益权 D.财产处分权
17.李力是某校九年级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李力的爸爸就让他辍学在家里帮忙做生意。李力爸爸的行为 ( )
A.是错误的,侵犯了李力的人身自由权
B.是错误的,侵犯了李力的受教育权
C.是正确的,读不好书就不要读了
D.是错误的,侵犯了李力的生命健康权
18.某中学生写作文时,用邻居的真实姓名,虚构邻居家重男轻女的情节,作文被某晚报选登,造成了较恶劣影响。该学生的行为主要侵犯了邻居的 ( )
A.健康权 B.隐私权
C.名誉权 D.肖像权
19.公民忠实履行义务,就要做到 ( )
①既要履行法定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 ②积极做法律鼓励做的 ③必须做法律要求做的 ④坚决不做法律禁止做的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电子探头是一种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有些司机在有电子探头的地方小心驾驶,在没有电子探头的地方随意违规。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司机应该提高自己的守法意识和公德意识
②司机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是不正义的行为
③司机在行使自己的人身自由权④司机的行
为虽不道德,但不违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21.(9分)一天下午,兰兰、小虎、小强三人去公园玩,在路上遇到了几名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强行搜走他们身上的钱,还威胁说:“不许报警,以后每个星期还要交30元钱作为保护费。否则,杀了你们全家。”三人又气又怕,兰兰说:“惹不起,但躲得起,我们想办法凑点钱给他们算了。”小虎说:“我去找些朋友来帮忙,狠狠教训教训这伙烂仔,让我们也解解恨。”小强说:“还是告诉老师,想办法报警吧。”
请对他们三人的看法加以分析,你认为哪种看法最好?
2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校初中“留守学生”小王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缺乏管教,经常装病请假,逃学上网吧……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学生也与之剧增,继而产生了“留守学生”问题,他们往往“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父母在获得较多的收入,力求改变贫穷的同时,也把“贫穷”留给了下一代。
材料一中小王有哪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请分别指出违反了什么道德和法律。(3分)
你认为像小王这样的“留守学生”最缺乏的是保护。(1分)
父母在获得较多的收人,力求改变贫穷的同时,也把“贫穷”留给了下一代。你认为这两个“贫穷”分别指什么?(2分)
假如你是农村“留守儿童”,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2分)
23.(12分)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店主的行为侵犯了遂径女消费者的哪些权利?(4分)
这位女消费者除了举报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4分)
请结合漫画,从多个角度评价这位女消费者的做法。(4分)
24.(8分)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现实生活中,类似漫画中的个人信息还有哪些?(2分)出售这些个人信息有什么危害? (2分)
(2)如何使这些个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护?(4分)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艰难的求学之路
悬崖上凿出的求学路 寒冬中苦读的孩子
材料二: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为更好地保护中小学生这些特殊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2011年3月9日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确定为: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我市各学校也纷纷行动,采取切实措施防止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发生。
(1)请简要说明图片给你接受教育带来的启示。 (6分)
(2)国家、学校高度关注校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 (4分)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应怎样进行自我保护?(4分)
26.(9分)【社会热点扫描与法律】
王某和李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楼上王某的卫生间从去年开始就漏水,楼下李某经常上去找王某:“我们在卫生间里要打伞了,你们赶快找人修一修吧!”可王某却说:“我们家又不打伞!你们找房管局去吧!”僵持了许久,楼下的李某自己去买了厕所用具,要求王某换上,可王某就是不同意,说自己家修不修是自己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李某面对王某一筹莫展,现请你参与:
评判:王某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献策:面对王某如此的表现,说说你的建议及理由。(5分)
参考答案:
【模拟预测题】
1.解析:这是一道情境式材料题,让学生对人物言行进行评析或做出正确选择。这是典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型,它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解答这类试题可以按“一判断、二回归、三分析”三个步骤进行。 一判断,即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当事人的做法或行为是否正当、合理(如“情境一”);二回归,即回归教材,找准理论依据,尤其是法律依据,明确行为的错误与正确、违法与合法所在;三分析,即根据设问要求对情境中人物的言行进行具体、深入分析,确定该行为违反了或遵守了什么法律、侵犯或行使了什么权利、损害或维护了什么权益、有什么意义、体现了什么道理、有什么危害等。当然,设问不同(如“情境二”),格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上面三步骤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每一题都要有这三个步骤。
答案:(1)劝阻小强(或调解、沟通;或报告老师等)。(2)报复行为违纪违法,应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或应学会宽容等)。(3)监督权(或检举权或政治权利等)。(4)她能自觉履行义务,具有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或体现了她关心同学、关J0社会事务等)。
2. 解析:这是一道漫画题。认真审题、剖析漫画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一般说来,一幅漫画主要是由标题、主体、画注等组成。标题。即漫画的题目,它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然没有标题,但仍然有鲜明的主题。主体就是由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各要素构成的画面整体。它形成了漫画的特定情景。从而表现漫画的主题思想。画注是对漫画情景的提示和注解。我们从四幅漫画的特定情景和标题中,挖掘出漫画的寓意和所反映的问题,即“小亮挨打”、“小亮的计算器被摔坏”、“小亮的聊天记录被偷看”。然后,联系教材,结合画面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恰当地运用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答案:(1)图一:生命健康权;图二:财产所有权;图三:隐私权。(2)选择:图一。正确做法: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法律依据: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图二。正确做法: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法律依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图三。正确做法: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3.解析:本题以小张同学的两段生活经历来设题,巧妙地融法律教育中的公民权利、义务知识和心理道德教育中的正确认识自我这两大考点的考查于一体,着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起点低,落点高,既关注了学生生活实际,又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考试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的特点。本题属稍难题。答案:(1)行为①:小张没有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小张的行为侵犯了班长的人格尊严权。行为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小张同学珍惜了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2)小张能够及时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探索)反省自己的缺点,他还善于从他人和集体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
【基础训练】
1.C 2.A 3.C 4.D 5.A 6.D 7.B 8.C 9.D 10.A U.A:不正确;公民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B:不正确;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C:不正确;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12.(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小林的行为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小明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权(或答:要求小林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不应该侮辱、诽谤和谩骂他人。小明的行为是一种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违法行为。 13.(1)生命健康权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观点A:如行使消费者权利,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使其他消费者的权益免受侵害。 观点B:如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提高训练】
1.D 2.C 3.B 4.C 5.C 6.C 7.D 8.C 9.C 10.A 11.(1)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愿告诉别人的事没有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就不能称为丑事。(2)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你有权不把家里的情况告诉别人;告诉这几名同学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蓄意打听或刺探你家的情。况是错误的;如果这几名同学继续他们的错误言行,你可以请老师做他们的工作,严重时甚至可以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你应多与同学进行交往,增进友谊,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去。(写出两点即可) 12.(1)朱浩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沈青的妈妈的财产权受到侵害。 (2)朱浩和沈青的妈妈都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朱浩想通过侵害侵权者生命健康权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明显违背“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和“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等的要求,是违法的。沈青的妈妈为了讨回欠款不惜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明显不符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的要求,也是违法的。(3)帮助妈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借钱的老板返还10万元欠款。 13.(1)①诚实守信;②爱护公共财物}③遵守公共秩序;④保护环境;⑤孝敬父母;⑥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③⑥是法定义务;①②④⑤是道德义务。 (2)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法律教育综合练习
1.C 2.C 3.D 4.D 5.D 6.C 7.D 8.A 9.C 10.C 11.C 12.D 13.C 14.A 15.D 16.D 17.B 18.C 19.A加.A 21.①兰兰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公民应当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这样只会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②小虎的看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这是违法行为,是用违法对待违法,不可取。③小强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的权利,又能有效制止不法行为。因此,我认为小强的看法是最好的。(本题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2.(1)装病请假,违反了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逃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上网吧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2)家庭 (3)经济(物质);缺乏对子女的管理教育,使未成年子女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 (4)①认真学习,遵纪守法、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艰苦朴素、自强自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与社会实践等。(只要写出2点即可) 23.(1)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2)①与经营者协商;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写对2种维权途径即可得分) (3)①她坚持买行货,要发票,说明她有较强的法律意识。②她举报水货手机,说明她有较强的维权意识(社会责任感)。③她能明辨是非,说明她有正义感。④她对事负责,说明她讲诚信。 24.(1)家庭住址、通讯地址、银行卡号(电子银行帐户)、电子邮箱、个人收入和财产状况等。危害:①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侵扰公民私人生活的安宁和安全。②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2)①公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②公民要树立隐私意识,要保护和尊重他人的隐私。③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依法保护。④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⑤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25.(1)应珍惜现有的生活、学习条件,努力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一旦失去,人生其他权利就失去了意义;青少年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会出现各种问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考生回答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自觉性;努力学习各种自我保护的技能、方法,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6.评判:不正确。因为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限制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献策:李某可请求居民委员会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王某。我们要有法制观念,当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珍惜我们享有的各项权利,做一个懂法、守法、护法的公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