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亲子沟通 班会课件(30ppt+教案+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不,听!——亲子沟通 班会课件(30ppt+教案+视频)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妈妈之歌》
听一听
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
3个孩子的妈妈
为了照顾小家伙们的起居,她和天底下很多妈妈一样,整天唠叨不停。
灵光闪现,将唠叨谱写成一首歌。
她将自己每天常絮叨的话写成简短的歌词,配着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威廉泰尔序曲>唱了出来……

阳光老师


!
哎,我不想听!
忆一忆
回忆并分享与父母互动时,你最不喜欢听到的话。
你怎么还不去做作业,就知道玩,赶紧去!
不准耍游戏!听到没有!
你怎么又在耍!
你自己自觉点啊!(做人要自觉!)
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
你是不是我亲生的啊!
来,我们来谈一下,最近到底怎么回事!
快点去睡觉!怎么还在玩手机!
你不好好学就来捡垃圾!
最不喜欢听到的话
爸爸妈妈的方式
简单粗暴
训斥
批评
上纲上线
不依不饶
我的心情
委屈、无奈、伤心、愤怒
这是谁的错?
想一想
这是谁的错?
6个人围圈,不可以用语言交流,在心中默默找2个你最熟悉的人,移动自己的位置,与那2个人始终形成等腰三角形。
一个人改变,其他人也会相应的改变。
把自己放入互动关系中,所有关系产生的结果都可能与自己有关。
避免把矛头对准一个人。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告诉你一个秘密!
其实,我们看见的听见的不一定是全部,不一定是真相,而只是冰山一角。
真相在这里!
看到的听到的这些外在行为下面还有一座冰山,隐藏着很多内容,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
正是因为不知道真相,我们才会这么难受!
听出爸妈的心声!
找一找
地点:明明的家
旁白:明明自从上了初二,课程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让明明的成绩有点下滑,所以除了学校的学习外,周末妈妈还给他报了好几个补习课程,这一段时间他感到特别的烦恼。你看,星期六早上,妈妈又在唠叨他了。
妈妈:明明,别看手机了,快点吃饭,一会儿还要参加补习,别去晚了。
明明:妈,忘了跟你说,昨天补习老师说今天的课下周上。所以,我一会想出去和同学打球。
妈妈(很生气):不行!还想着玩,你看看你上次考试,又退了5名。今天你哪也不许去,在家写作业!
旁白:明明的心情糟透了,但是没有办法,只有逼着自己学习。物理作业写完了,数学写了一半,一看表,都要十一点了,于是,他想休息一下,打开了电视机。妈妈下班回家一看,更生气了,明明又遭到妈妈的训斥。
妈妈:你这个孩子真不懂事,怎么又在看电视,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抓紧学习。
明明:我怎么不懂事了!我学习不好就是不懂事了?你就知道让我学习,学习,学习,你怎么不替我想想,除了学习,你什么也不允许我做,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同学周末的时候休息一下!
妈妈:别的同学?别的同学可以考个好成绩,你有吗?你王叔家,李阿姨家的孩子,次次都比你考的好,你倒是也考个好成绩回来啊!
行为:
就是我们五官所直接接收到的,来自他人和环境的信息。
对于明明的妈妈而言,她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明明在看电视,没有学习。
寻找妈妈负面言语背后的冰山
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压力下,应对他人、环境及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
具体分为以下五种: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表里一致
妈妈的应对方式是:指责
感受:
就是行为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反应,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人们心里真实地发生着。
妈妈的感受:失望、生气、担忧、着急
认知:
就是制造感受后面的那个想法,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系统。
妈妈的认知:
我的孩子应该学会自我管理,提高效率。
我说了很多次依然没有用。
期待:
就是一种具体的需求。
妈妈的期待:
明明可以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明明可以适当听取我的劝告。
渴望:
这是一种深层的共性需求与期待。如需要被爱,接纳,理解,安全,赞美,肯定,尊重、重视、认同等等。是人类成长过程中,所渴求的共同的心理营养。
妈妈的渴望:
希望被明明理解、信任、肯定
自我:
一种生命的真实状态。充满爱、可以与自己内在连接、安全感、自我价值感、独立自主
妈妈的自我:自我价值感低
应对方式










行为
明明在看电视,没有学习。
指责:别玩手机了!赶紧写作业!你看看人家!
失望、生气、担忧、着急
我的孩子应该学会自我管理,不需要天天让我说。我说了很多次依然没有用。
明明可以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明明可以听我的话

希望被理解、被信任、被肯定
无力、自我价值感低
冰山概念
内在冰山,这是一个隐喻的说法。是萨提亚实用心理学里面一个标志性的心理分析模型。简单的说,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后面,其深层的东西是什么!
个人内在冰山共分成七个层次,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认知(想法),期待,渴望,自我(本性)。
逐步深入!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为时,就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同时看到导演这一切后面的心理需求与成因。
负面语言,是不一致沟通的结果。
所以不要被语言所蒙蔽,我们要找到、感受到语言背后的真相!
应对方式










行为
明明在看电视,没有学习。
指责:你怎么还不去学习?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失望、生气
我的孩子应该学会自我管理,不需要天天让我说。我说了很多次依然没有用。
明明可以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明明可以听取我的劝告。

希望被理解、被信任、被肯定
无力、自我价值感低
表达真相!
听出“负面语言”背后的真相
我们不喜欢听到的语言
你怎么就知道玩,赶紧去做作业!
你说我天天容易吗?
你怎么连这种题目都不会做?
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
我是你妈我为什么不能管你?
下次再这样的话,你就不要回来了!
没有一件事能做好,你还能干啥?
爸爸妈妈真实的期待、渴望
你得学会安排时间了。
我有多爱你!
好担心你会因此而失误!
希望以后你可以让自己生活好!
我还是有用的。
不管你多大,我都会爱你。
以后过得不好怎么办?
所以,一致性沟通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
只是,比起改变爸妈的交流模式,比起改变自己,更容易!
爸妈的训斥依旧在,那些负面语言依旧在,我们也会生气,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去看我们生气的背后的冰山是什么,一味的和爸妈去争执,依然没有什么结果,争吵的循环也依然会继续。
那么,我们应对方式背后的冰山是什么呢?
听见自己的心声!
静一静
寻找明明的六兄弟
行为:
应对方式(同学1):
感受(同学2):
认知--想法(同学3):
期待--具体的需求(同学4):
渴望--深层的需求(同学5):
自我--我是——(同学6):
因为自己看电视,所以妈妈在批评我,在冲我发火。
指责
我很生气
我觉得妈妈不了解情况就吼我。
妈妈应该相信我。每回提醒我一下就好。
被尊重、被信任
自我价值感低
6人小组,每个人扮演明明冰山的一个部分,完成这个部分的内容。(2分钟)
一致性沟通
有效的沟通即一致性沟通,就在于,冰山上和冰山下的一致。
当我们将心里的冰山(感受、想法、期待、渴望、自我),真实的表达出来时,当一致性沟通能够成为我们的应对方式时,对方才更加能够看到你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而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感受的爸爸妈妈,之所以那么说,其实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你们真正需要什么。
SO,找个机会,勇敢说给爸妈听!
爸妈,听我说
说一说
爸妈,听我说:
我看到你因为(我看电视)而感到很(生气、失望、着急),我感到很惭愧。
同时,听到(你又在说我)我也感受到(难过、委屈),因为我觉得(你的眼里只有学习,我并不重要),我特别希望(你能让我自己安排时间),所以,我能不能请求(得到你的信任和理解),其实,我(在这个时候价值感很低的。)。
我的行为
爸妈的感受
爸妈的行为
自己的感受
我的想法
我的想法
我的期待
我的渴望
我的自我
而,你的表达方式发生改变时,对方接收到的信息也会不同
,互动模式也有可能跟着改变!
SO,你变了,周围会跟着变。
听见父母语言背后的真相,
让父母听见你的真实的想法。
让爱永驻!主题:不,听
——亲子沟通
批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冰山理论,尝试发现父母负面语言背后的真正期待和渴望,试图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冰山并能够进行一致性表达。
态度和情感目标:理解父母的语言和情绪,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对亲子沟通充满期待和信心。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妈妈之歌》引出出题,通过搜集在与父母互动时不喜欢听到的语言引发思考,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心理剧的表演,找到父母负面语言背后的冰山,了解冰山理论;通过小组互动的方式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冰山,并鼓励学生与父母进行一致性沟通,让父母听到自己真正的心声。
二、教学重点
理解父母负面语言背后的真正心声,看到自己的渴望和期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冰山理论,并运用冰山理论与父母进行一致性沟通。
四、学情分析
通过近期咨询个案的主题和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父母互动时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和争执,继而与父母的关系冷漠,不愿意接近父母,更不可能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心事,而这种情况也与青春期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是有关系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设计此课,目的在于改善与父母的沟通方式。
五、教学方法
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
六、教学准备
Ppt,MV《妈妈之歌》,情景剧表演
七、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
(一)引入:妈妈
之歌
引:有这样一位演员,是3个孩子的妈妈,为了照顾小家伙们的起居,她和天底下很多妈妈一样,整天唠叨不停。灵光闪现,将唠叨谱写成一首歌。她将自己每天常絮叨的话写成简短的歌词,配着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威廉泰尔序曲>唱了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播放《妈妈之歌》)
问:听完这首歌曲,大家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
过渡:这首歌曲,虽然是现实生活中的唠叨的语言,但是听起来,节奏很快,似乎很有趣。但是,生活总不是那么充满幽默感。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的各种唠叨、各种叮嘱、提醒、教育,也并不会那么动听。我们不想听!因为,我们觉得我们长大了!但是,却又不得不听,因为,在爸妈眼中我们还是孩子。那么如何,让我们听见父母的真正的心声,如何让爸妈听到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顺畅,就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亲子沟通的话题——不,听!(二)哎,我不想听
1、接下来,让我们回忆平时在与父母互动时你不喜欢听到的话。(学生分享)
2、最不喜欢听到的话
引:如果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话,你也会听到,你也不喜欢听,请大家以掌声回应。
?
你怎么还不去做作业,就知道玩,赶紧去!
?
不准耍游戏!听到没有!
?
你怎么又在耍!
?
你自己自觉点啊!(做人要自觉!)
?
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
?
你是不是我亲生的啊!
?
来,我们来谈一下,最近到底怎么回事!
?
快点去睡觉!怎么还在玩手机!
?
你不好好学就来捡垃圾!
3、此时的心情
引:那当我们听到这些话时,同学们的心情如何?(学生分享)
(三)这是谁的

1、过渡:之所以这样的心情,是因为爸爸妈妈的方式太过简单粗暴,他们要求太高,他们上纲上线,似乎真的是他们的错!真的吗?接下来,让我们进行一个体验活动。邀请8个同学,其他同学就做为旁观者来观察发生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2、体验:
规则:8个人围圈,不可以用语言交流,在心里找2个你最熟悉的人,移动自己的位置,与那2个人形成等腰三角形。
3、分享:大家从刚刚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4、总:
一个人改变,其他人也会相应的改变。
把自己放入关系中,所有关系产生的结果都可能与自己有关。
避免把矛头对准一个人。自己也是有责任的。
所以,带着这份责任感,我们来一起去调整我们和爸妈的互动模式及感受。(四)听出爸妈的心声
1、过渡:其实,我们看见的听见的不一定是全部,不一定是真相,而只是冰山一角。
真相在这里!
看到的听到的这些外在行为下面还有一座冰山,隐藏着很多内容,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
正是因为不知道真相,我们才会这么难受!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去寻找真相。
2、心理剧表演(学生表演心理剧)
3、过渡: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明明和妈妈之间,或者发生更大的争吵,或者谁都不理谁,关系会更糟糕。而妈妈,刚刚的言词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让明明,或者,让我们听着很不舒服的部分。这是妈妈的本意吗?其实,妈妈这些应对方式的背后,还有着6个兄弟姐妹。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是谁!老师需要6位志愿者。
4、寻找妈妈负面言语背后的冰山
邀请6位同学来进行现场的演示
(1)行为:看到明明在看电视,没有学习。(学生一起回答)
(2)应对方式:指人们在压力下,应对他人、环境及自己的一种行为模式。
具体分为以下五种: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表里一致。(老师讲)
妈妈的应对方式是:指责(学生一起回答)
(3)感受:就是行为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反应,它看
不见摸不着,但在人们心里真实的发生着。(老师讲)
(邀请同学1来表达出妈妈的感受)
妈妈的感受:失望、生气
(4)认知:就是制造感受后面的那个想法,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系统。(老师讲)
(邀请同学2来表达出妈妈的感受)
妈妈的认知:我的孩子应该学会自我管理,不需要天天让我说。我说了很多次依然没有用。
(5)期待:就是一种具体的需求。(老师讲)
(邀请同学3来表达出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明明可以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明明可以适当听取我的劝告。
(6)渴望:这是一种深层的共性需求与期待。如需要被爱,接纳,理解,安全,赞美,肯定,尊重、重视、认同等等。是人类成长过程中,所渴求的共同的心理营养。(老师讲)
(邀请同学4来表达出妈妈的渴望)
妈妈的渴望:希望被理解、被信任、被肯定
(7)自我:
一种生命的真实状态。充满爱、可以与自己内在连接、安全感、自我价值感、独立自主。(老师讲)
(邀请同学5来表达出妈妈的自我)
妈妈的自我:无力、自我价值感低
总:这就是妈妈语言背后的冰山。而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一座冰山。
5、冰山理论
师:内在冰山,这是一个隐喻的说法。是萨提亚实用心理学里面一个标志性的心理分析模型。简单的说,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后面,其深层的东西是什么!
个人内在冰山共分成七个层次,依次是: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认知(想法),期待,渴望,自我(本性)。逐步深入!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为时,就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同时看到导演这一切后面的心理需求与成因。
而当应对方式与下面的冰山不一致时,就是一种不一致的沟通。负面语言,往往是不一致沟通的结果。
所以不要被语言所蒙蔽,我们要找到、感受到语言背后的真相!并且表达真相。
6、表达真相
接下来,请妈妈的那5位好朋友尝试向明明说明真相。
(让感受、想法、期待、渴望、自我依次向明明表达)
听完之后,邀请明明分享感受。
7、听出“负面语言”背后的真相
小组讨论,找出平时听到的负面语言背后负面真实的期待渴望。并分享。8、过渡
所以,一致性沟通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
只是,比起改变爸妈的交流模式,比起改变自己,更容易!
爸妈的训斥依旧在,那些负面语言依旧在,我们也会生气,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去看我们生气的背后的冰山是什么,一味的和爸妈去争执,依然没有什么结果,争吵的循环也依然会继续。
那么,我们应对方式背后的冰山是什么呢?
(五)听见自己的心声
1、6人小组,每个人扮演明明冰山的一个部分,完成这个部分的内容。(2分钟)
?
行为:因为自己看电视,所以妈妈在批评我,在冲我
发火。
?
应对方式(同学1):
?
感受(同学2):我感受到
?
认知(想法)(同学3):我觉得
?
期待(具体的需求)(同学4):
?
渴望(深层的需求)(同学5):
?
自我(我是——)(同学6):
?
小组分享展示。
2、一致性沟通
当我们将心里的冰山(感受、想法、期待、渴望、自我),真实的表达出来时,当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时,我们就称之为“一致性沟通”。又称为“表里一致的沟通”。而当一致性沟通能够成为我们的应对方式时,对方更加能够看到你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而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感受的爸爸妈妈,之所以那么说,其实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你们真正需要什么。
SO,
找个机会,勇敢说给爸妈听!(六)爸妈听我

1、引:请同学们一起大声说出来:
爸爸妈妈,我看到你因为(我的行为
)而感到很(爸妈的感受),我感到很惭愧。
同时,看到(爸妈的行为)我也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因为我觉得(想法),我特别希望(期待),所以,我能不能请求(渴望),其实,我是(自我)。
2、邀请“妈妈”分享如果听到孩子这样的回应的感受。
3、总结
你的表达方式发生改变时,对方接收到的信息也会不同
,互动模式也有可能跟着改变!
SO,你变了,周围会跟着变。
听见父母语言背后的真相,
让父母听见你的真实的想法。
让爱永驻!
九、教学板书
不,听!
不喜欢听到的话:
听出父母语言背后的真相
勇敢让父母听到自己的心声
十、附件:情景剧
地点:明明的家
旁白:明明自从上了初二,课程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让明明的成绩有点下滑,所以除了学校的学习外,周末妈妈还给他报了好几个补习课程,这一段时间他感到特别的烦恼。你看,星期六早上,妈妈又在唠叨他了。
妈妈:明明,别看手机了,快点吃饭,一会儿还要参加补习,别去晚了。
明明:妈,忘了跟你说,昨天补习老师说今天的课下周上。所以,我一会想出去和同学打球。妈妈(很生气):不行!还想着玩,你看看你上次考试,又退了5名。今天你哪也不许去,在家写作业!
旁白:明明的心情糟透了,但是没有办法,只有逼着自己学习。物理作业写完了,数学写了一半,一看表,都要十一点了,于是,他想休息一下,打开了电视机。妈妈下班回家一看,更生气了,明明又遭到妈妈的训斥。
妈妈:你这个孩子真不懂事,怎么又在看电视,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抓紧学习。
明明:我怎么不懂事了!我学习不好就是不懂事了?你就知道让我学习,学习,学习,你怎么不替我想想,除了学习,你什么也不允许我做,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同学周末的时候休息一下!
妈妈:别的同学?别的同学可以考个好成绩,你有吗?你王叔家,李阿姨家的孩子,次次都比你考的好,你倒是也考个好成绩回来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