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霞浦县
2021
年初中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生
物
试
题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5
页,第
II
卷
6
至
8
页。
注意: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选择题的答题区域内填涂答案;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
I
卷
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生物的繁殖现象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影响生物
C.草盛豆苗稀——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适应环境现象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右图为生态系统的
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B.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了该系统的生物部分
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
一组能放大
160
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
到
640
倍进一步清楚的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其中的动物和植物的
结构层次而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柳树和黄鹂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们的结构层次是相同的
B.黄鹂的血液和柳树的茎中的导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
第
1
页
共
8
页
)
(
生物试题
)
C.黄鹂的细胞相比柳树的叶肉细胞,缺少了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等结构
D.柳树的根,茎,叶,花属于营养器官
5.
以下四位同学对不同生物的调查总结,正确的是(
)
A.按形态结构,雪松、桃树、月季、葫芦藓、蘑菇属于植物
B.葫芦藓、蘑菇都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C.葫芦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生活
D.月季和桃树的共同特征比月季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
6.
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结构①②③④共同组成种子的胚
B.乙图中的结构
B
和
C
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C.丙图中的
b
是由丁图中的②发育成的
D.丁图中的①可发育成丙图中的结构
c
7.三月杏花如雪,六月杏儿金黄,下列有关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粉白色的花瓣是杏花的主要结构
B.酸甜可口的杏肉是由胚珠发育来的
C.杏仁是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D.金黄的杏儿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8.下面是进行生物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在进行脱色处理,小烧杯里的液体是清水
B.乙装置可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是在气孔进行的
C.丙实验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D.丁装置可验证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9.
下列农业生产中采用的方法与原理不对应的是(
)
(
选项
A
B
C
D
方法
合理密植
早春播种时覆盖地膜
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
白天升温、夜晚降温
原理
充分利用光照
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温度
减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白天促进呼吸作用,夜晚降低光合作用
)
10.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入子宫内膜的是受精卵
B.睾丸是男性性腺,属于内分泌腺,分泌雄性激素
C.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
D.青春期身体发育的显著特点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11.右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
B.②是胃,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C.③是胰腺,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④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12.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
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吸气状态,膈肌收缩
B.乙图表示吸气状态,膈肌舒张
C.在丙图中曲线的
AB
段时,胸腔容积在扩大
D.乙图与丙图中曲线的
BC
段都表示吸气状态
13.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观察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
)
A.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
B.小鱼尾鳍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单行通过
C.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
D.动脉内有动脉瓣、静脉内有静脉瓣、心脏内有房室瓣
14.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心室收缩,血液泵至动脉
B.和①④相连的血管是静脉,和②③相连的血管是动脉
C.[②]是左心室,壁最厚,为体循环动力起点
D.心脏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②和③
15.取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只有一种样本不含有某种
物质,其他两种样本中都含有该物质,由此推断该样本为尿液,则该物质是(
)
A.大分子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16.下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不正确
的是(
)
A.
吃酸杏分泌唾液——①是唾液腺
B.
缩手反射——③位于脊髓
C.司机看到红灯刹车——②是视神经
D.
膝跳反射——①是膝盖下方的韧带
17.如表所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结构
晶状体
大脑
脑干
功能
曲度可以调节,能折射光线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调节心跳、呼吸、血压、运动等
)
(
D
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
)
A.A
B.B
C.C
D.D
18.下列关于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B.线形动物的体表有角质层,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C.环节动物身体分节,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D.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都有三对足
19.如图是对几种动物的相同点的比较归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有适于飞行的一对翅
B.Ⅱ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C.Ⅲ是有辅助呼吸的器官
D.Ⅳ是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0.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能够遗传给后代
C.蚯蚓走迷宫和黑猩猩钓取白蚁都是学习行为,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21.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及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真空包装食品不易变质的原因是隔绝空气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B.
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低温杀死了微生物
C.
自制酸奶过程中,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酸奶,是接种乳酸菌
D.
对食物加热后再保存的目的是高温加热杀死食物中原有的微生物
22.农户有家养鸡的习惯,这使得传统鸡种得以延续,科研人员利用这些鸡种,经过杂交培育出了适应现代需求的多个鸡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
C.鸡卵中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胚盘,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物质
D.家养的几只母鸡先后出现抱窝现象,这属于学习行为
23.能卷舌(A)与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基因在人群中应该是(
)
A.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
AA
B.不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
Aa
C.父母都是不能卷舌的,则其孩子也一定是不能卷舌的
D.孩子是不能卷舌的,则其父母一定都是不能卷舌的
24.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
1900
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
计了自
1900
年到
1960
年两种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如图。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残翅可遗传给后代,正常翅不可遗传给后代
B.
正常翅昆虫数量减少,是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
C.在该岛上,容易生存的是正常翅昆虫
D.
不同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5.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患者痊愈后,有了免疫力,就不会再患流感了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不属于人体免疫的功能
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对人体总是有益的
D.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第Ⅱ卷
共
9
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50
分
26.
(
4
分)
林伟进入初中后,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经查阅资料知道自己正处
于青春期发育阶段,而这些变化是正常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2)与植物相比,人体所特有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3)人体虽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却十分重要,如缺少人体维生素
C
易患上夜盲症。
(4)他发现自己开始长出胡须、出现喉结,这是由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导致的。
27.
(
6
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2020
年
1
月
12
日,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引起此次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人感染
2019﹣nCoV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
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会死亡。
材料二:2020
年
1
月
28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表示:
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
养成疫苗株,我们就可以制备疫苗。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2019﹣nCoV
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与酵母菌相比
2019﹣nCoV
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
(2)材料二中,李兰娟院士表示疫苗的研制指日可待。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
,
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对新冠肺炎
患者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疫苗的免疫类型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
28.
(
6
分)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图
1
动物与游泳相适应的运动器官是
;图
2
动物
与飞行相适应的呼吸结构是肺和
;有助于提高图
3
动物摄食能力的结构特点是
。
(2)动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从体表特点分析,图
4
动物的皮肤
,只适
于在水域及其附近生活;图
5
动物的体表有
,可减少水分蒸发,适于
生
活。
29.
(
8
分)
下列为人体部分器官、系统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
,进入
C
系统后,最先到达乙图
中的[
]。
(2)甲图
D
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尿液的形成需经过滤过和
两个过程。
(3)丙图中血液从
c
端流到
d
端,其成分变化是
含量增加,肺泡与血液之间的
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血管
A
与血管
B
相比较,血管[
]
的
弹性更大。
30.
(
6
分)
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制作标本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应滴加
,以维持细
胞正常形态。
(2)观察时,调节物镜距标本
2-3mm
后,需转动乙图中[
]
使镜筒徐徐
上升直至视
野中出现物像。
(3)丙图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结构④是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⑥,可以用
来染色。
(4)丁图表示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显微镜视野图像,出现气泡最可能的原因是
时操作有误。
31.
(
5
分)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
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
20
是蝌蚪,平均分成
A,B
两组;②A
组每天饲喂
5
克饲
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
组每天只饲喂
5
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
相同;③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
(
后肢长出的
平均时间(天)
4
5
前肢长出的
平均时间(天)
7
9
尾脱落的
平均时间(天)
26
37
尾脱落时的
平均身长(
cm
)
0
.
75
1
.
3
实验要素
A
组
B
组
)
(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
A
组和
B
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青蛙的发育属于
。
(5)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
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甲状腺切除,其余条件应与
B
组相同。
32.
(
5
分)
豌豆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现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
交,收集种子种植下去,观察子代豌豆的花色并统计数据,将其结果汇成所示柱状图。请分析作答:
(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
,紫花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叫
。
(2)已知豌豆的体细胞内有
7
对染色体,则一株亲本紫花豌豆为每一株子代白花豌豆提供了
条染色体。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紫花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4)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紫花豌豆的概率是
。
33.
(
5
分)
人体的呼吸、消化、排泄等代谢活动都与循环系统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联系如
图(A、B、C
表示相关结构,①②③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完成过程①的主要器官与其功能项适应的特点是:长度达
5~6
米,内表面有大量的
皱襞和
。
(2)若
B
表示肺泡,则②表示肺与
的气体交换。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
体容量的变化曲线,当肺容量如
bc
段变化时,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是
,肺完成呼
气过程。
(3)若甲和乙代表含有尿素的代谢废物,则乙的形成主要经历
和
两个生
理过程。
34.
(
5
分)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借助特殊的钥匙进入组织细胞,并利用细胞内的物质维持代谢及繁殖后代。
资料
2: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专家建议戴口罩、勤洗手是防范病毒的有效方法。
资料3:疫苗的研发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在分离出毒株后,需要将其灭活减毒并进行相关的动物及人体实验,观察是否产生生物学效应。
(1)资料
1
中“特殊的钥匙”存在于由
构成的外壳上,病毒是引发传染病的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资料
2
专家建议的方法,属于哪种控制传染病流行措施?
。
(3)资料
3
中“观察是否产生生物学效应”,指的是灭活减毒的病毒能否成功引发
免疫并能促进人体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
。霞浦县
2021
年初中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
确的。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5:DCCCD
6—10:BDDDB
11—15:BDBDB
16—20:ACDCB
21—25:BBCDD
26.【答案】
(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正确
【考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维生素的作用,
男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细胞,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
功能上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所以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故本题说法正确。(2)绿色
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
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见与植物相比,人体所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故本题说法错
误。(3)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人体虽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却十分重要。人体缺少维生素
C
容易患上坏血病,抵
抗力下降。故本题说法错误。(4)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
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度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
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使得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
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卵巢内分泌的雌性激素控制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
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故本题说法正确。
【分析】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和无机盐,不同的营养物质及
作用不同。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
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
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27.【答案】
(1)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
(2)抗原;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
(3)特异性
【考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
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看,2019﹣nCoV
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因此与酵母菌相比
2019﹣nCoV
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
(2)抗原是指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是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控制传染源指将传染源控制在流行的范围内,不让它传染到其他区域,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是隔离传染源。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易感人群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人体免疫,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因此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
制传染源。(3)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
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
因此疫苗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28.【答案】
(1)鳍;气囊;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
(2)裸露;鳞片;陆地
【考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图
1
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有鳞片,它的呼吸器官是鳃,运动器官是鳍;图
2
家鸽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并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除了用肺呼吸外,体内有发
达的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图
3
家兔的草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
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2)图
4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皮肤裸露,只适于在水域及其附近
生活,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完成;图
5
蜥蜴的体表有鳞片,可减少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
【分析】图
1
是鲫鱼,图
2
是家鸽属于鸟类,图
3
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图
4
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图
5
是蜥蜴属于爬行动物。
29.【答案】
(1)氨基酸;①
(2)肾脏;重吸收
(3)氧;扩散作用;A;动脉
【考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部位是胃和小肠.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
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
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血液后,通过体循环由下腔静脉,进入①右心房。(2)D
为泌尿系统,
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
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人体通过排尿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3)图
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
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从
c
端流到
d
端,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血管
A
是动脉,
血管
B
是静脉,A
动脉的弹性更大。
【分析】图甲中,A、B、C、D
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图乙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30.【答案】
(1)生理盐水
(2)①;粗准焦螺旋
(3)细胞膜;碘液
(4)盖盖玻片
【考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细胞膜、⑤细胞质、⑥细胞核。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应滴
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
原有形状,便于观察。
(2)观察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
2-3mm
为止,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徐徐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然后微调②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3)丙图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结构④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⑥细胞核中有一种能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为了清晰地观察到⑥,可以用碘液来染色。
(4)丁图中出现气泡,是由于制作临时装片步骤的“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
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
盖盖玻片→⑦染色.
31.【答案】
(1)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发育有影响吗(2)控制变量(3)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生长
发育(4)变态发育(5)10
【考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
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一般来说,探究什么因素,什么就是变量。本实验
A、B
两组蝌蚪除喂养的饲料是否含有甲状腺激素外,其余的条件都相同。因此,
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2)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
实验中
A
缸和
B
缸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形成对照
实验。A
组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为实验组;B
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激素,为对照组。(3)根据实验现象
观察结果
A
缸蝌蚪比
B
缸蝌蚪发育快,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4)实验
中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
发育叫变态发育。(5)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实验方案设计:将
选择
10
只同一批的小蝌蚪,切除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说明蝌蚪发育成成蛙与甲状腺有关。做实验时,要求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它的量应相同,其余的条件应与
B
组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分析】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的性状差异现象。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
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2.【答案】
(1)相对性状;遗传(2)7(3)显性(4)0
【考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豌豆的紫花和白花这一对性状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的性状
差异现象,因此紫花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叫遗传。(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
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体细
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
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已
知豌豆的体细胞内有
7
对染色体,则一株亲本紫花豌豆为每一株子代白花豌豆提供了
7
条染色体。(3)
由图可知,遗传图解如下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图中看出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出现了白花豌豆,因此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
(4)子代白花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dd,其产
生的生殖细胞只有
1
种,基因组成是
d,因此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是
dd,性状是
白花,故让子代的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出现紫花豌豆的概率是
0%。
【分析】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的性状差异现象。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
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3.【答案】
(1)小肠绒毛(2)外界;舒张(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考点】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过程①表示吸收过程,完成过程①的主要器官是小肠。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
5~6
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皱壁,皱壁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果把一个
人小肠里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大小,因此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的结构特点,
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完成过程①的主要器官与其功能项适应的特点是:长度达
5~6
米,内表面有大量的皱襞和小肠绒毛。(2)若
B
表示肺泡,则②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
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
内的气体压力高于外界空气的气体压力,从而气体就被排出,即呼气过程。在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
容量的变化曲线中,曲线
bc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因此当肺容量如
bc
段变化时,肋
间肌和膈肌的状态是舒张,肺完成呼气过程。(3)若甲和乙代表含有尿素的代谢废物,甲表示皮肤排出
汗液,乙表示泌尿系统排出尿液。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
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
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
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尿的形成主
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从人体自身结构和生理来说,
人体靠消化系统吸收营养,靠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靠排泄系统排出尿素等废物,靠循环系
统在体内运输这些物质,这些系统都有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图中的
A
表示小肠,B
表示肺泡,C
表示泌尿系统;甲表示汗液,乙表示尿液;①表示吸收过程,②表示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③
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ab,cd
段肺容积扩大,表示吸气过程,bc
段肺容积减小,表示呼气过
程。
34.【答案】
(1)蛋白质;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特异性;抗体
【考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
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资料
1
中“特殊的钥匙”存在于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上,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
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
体或突变体),因此病毒属于病原体。(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
感人群等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属于传染病措施的切断传播途径。(3)“观察是否产生生物学效应”,
指的是灭活减毒的病毒能否成功引发特异性免疫,人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抗体,
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免疫力,这里面一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