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时政专题学案: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时政专题学案: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中考时政专题: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时政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021年5月2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
材料二
从中央巡视办获悉:截至2021年5月10日,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15个巡视组完成对32个单位的进驻工作,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全面展开。各省区市党委、教育部党组巡视机构,也将对标党中央部署,统筹安排对所属高校的巡视工作,切实发现和推动解决一批影响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材料三2021年5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政府特殊津贴制度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座谈会。李克强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人才,依靠勤劳智慧的人民群众。要尊重科学、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知识、博采众长,爱才惜才、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推动形成人才辈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要营造各类人才施展才能的氛围,推进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使科研团队有更大自主权,使各类人才心无旁骛潜心研究、专心致志钻研技能,推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创新“揭榜挂帅”等新型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对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给平台、给荣誉、给激励。
材料四
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着眼大局,为我们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了根本遵循。
材料五
2021年4月22日至23日,孙春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握教育质量生命线,突出教师素质、教材改革、教法创新重点,聚焦人才培养、办学体制、考核评价、保障机制,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材料六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4月19日来到清华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教材链接】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有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6.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初中的学习使我们不仅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增强法治意识、涵养道德、健全人格,这些都会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问题设计】
1.你认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1)减轻过重的学生负担,实现向素质教育真正的转轨;
(2)改革学业评价体制;
(3)推进课程改革等。
2.如何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1)政府: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中高考制度改革;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规范培训机构监管;③开展减负督导检查,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2)学校:①按教育教学规律办学,规范自身办学行为;②严格依照课标教学,均衡编班配备师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③坚决控制考试次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实践锻炼。
(3)校外培训机构:诚信经营、严禁超标培训、严格教师聘用、严禁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
(4)家长:①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避免盲目跟风报班;②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注重培养自理能力,保障休息时间。
3.你对教育的重要性是怎样认识的?
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国家推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怎样做好职业准备,进行职业选择?
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当经验、能力与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5.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待职业应有什么态度?
人的一生多数时间要在工作中度过,在工作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只有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习近平主席到清华大学考察,希望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作为初中生的你应该怎么办?
初中的学习使我们不仅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增强法治意识、涵养道德、健全人格,这些都会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针对练习】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因为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③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④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政府致力于教育公平
B.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C.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D.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参加全国教育表彰大会时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国家如此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③教育己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教育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这说明教育是(

A.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解决社会一切矛盾的途径
C.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做出这一部署,主要原因在于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④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根据该规划,图1中问号对应的目标是(

A.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B.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
7.“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
“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源于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怎样的重要意义?
答案:
1.C2.D3.C4.C5.B6.D
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