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道德与法治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碳达峰、碳中和1.时事材料(一)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这个时间点并非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平台期,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什么叫“碳达峰、碳中和”一副漫画看明白(?https:?/??/?mp.weixin.?/?s?__biz=MzU5NDA3Njg4NQ==&mid=2247490094&idx=1&sn=ffdec2548d9b5fa2f852b66fa567bb32&scene=21"\l"wechat_redirect"\t"https:?/??/?mp.weixin.?/?_blank?)(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首次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四)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五)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六)2021年3月4日,科技部召开碳达峰与碳中和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关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期长期的关系。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七)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这是首次将碳达峰和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八)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九)3月20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在北京召开。在以“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举出了自己心目中实现目标的理想方案。在会场,多位专家纷纷献策,给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出了电力结构调整、电气化发展、绿色技术革命等方案。(十)习近平总书记4月16日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时指出:“我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十一)在4月18日至2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与碳中和目标有关的绿色发展议题也在多场分论坛中出现,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对气侯变化、实现碳中和刻不容缓,需要全球同心协力、携手应对,中国的承诺意义重大,必将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十二)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金融支持碳中和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召开,研究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全球气候合作,探讨政策交流、标准协调、绿色投资和跨境资本流动等世界各国合作支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方法与路径。(十三)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提出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十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4月22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十五)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教材链接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让人民更富裕,让国家更富强,让中国更美丽。建设美丽中国,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滋养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5.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6.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8.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10.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3.重点设问1.“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体现了我们所学习的哪些知识?(1)体现了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2)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文明建设;(3)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2.请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①人口的大量增加、资源的过度消耗,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③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等。3.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道路符合什么战略和基本国策??(1)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4.我国为什么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我国的整体环境虽有改进但环境污染不容乐观,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5.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试着分析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②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的根本福祉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③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④这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⑤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⑥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6.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提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写出“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论断的理由及实现途径?(1)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⑤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7.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你与大家分享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例如: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秸秆;选择绿色出行;积极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等。8.请你为本主题设计几个宣传活动方式。?环保主题班会、环保主题黑板报、环保文艺演出、美丽社区摄影展、环保宣传手册发放、环保知识讲座或竞赛等。9.据统计,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1亿株。据此,你认为我们应如何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做起,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2)养成依法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3)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10.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道路做些什么?①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做斗争等。4.专题训练1.“十三五”以来.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6%和80%;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全国耕地质量较2014年提高0.35个等级,上述材料说明(?????)①我国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②农村资源环境形势整体向好,危机不再③循环农业是稳生产保生态的重要出路④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共识,时代的选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浙江淳安把保护千岛湖作为第一责任,培育发展大健康、水饮料、有机食品等“深绿产业”,形成“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格局,实现了生态富民;江西赣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累计吸纳4029户贫困户参与并获得收益……上述实践表明(????)①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③坚持绿色发展就不应开发自然④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135”出行模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一出行模式(?????)A.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B.体现了绿色生活理念C.带来了社会全面进步??D.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4.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荏接着一荏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这要求我们(????)①每个人都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③完善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④继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方位建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个概念一下火了起来。关于对碳达峰、碳中和理解正确的是(?)①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特定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然后逐渐减少。②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于“控碳”,其必由之路,是先实现碳达峰,而后实现碳中和。③碳达峰、碳中和引起高度关注的根源在于目前各国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密切相关,限制碳排放必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④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6.?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岛城时常出现“青岛蓝”。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强调要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内生动力,持续淘汰过剩产能,倒闭高能耗企业;坚持陆海共治,打造可持续的“美丽海湾”;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系统提升环境治理能力。1).结合青岛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分析如何继续实现“青岛蓝”?(6分)2).我校拟面向全校同学发出永驻“青岛蓝”的倡议。(2分)倡议书同学们:?????????“青岛蓝”承载着蓝色的梦想,蓝色的希望,为了让这无与伦比的“一抹蓝”?永驻我们的家乡上空,在此,我们倡议:① ????????????????????????????????????????;②??????????????????????????????????????????;????????????同学们,行动起来吧!2021年4月23日参考答案1.A2.D3.B4.D5.D6.(1)①材料中“持续淘汰过剩产能,倒闭高能耗企业”体现了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②材料中“坚持陆海共治,打造可持续的美丽海湾”体现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材料中“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本题从坚持绿色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方面作答都可得分。)(2)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进行垃圾分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