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法治专题01时事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该法于2021年1月1日施行。(二)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人民的健康权利从此有了立法保障。该法的及时出台,有利于巩固医改成果、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即日23时生效。该法的颁布施行,传递出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释放出国家安全底线不容触碰的强烈信号。(四)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保护法增加完善了多项规定:将四大保护变六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建立校园欺凌防控、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方面亮点颇多;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收容教养”退出历史舞台,“教育+保护”拯救“坏小孩”。两部法律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五)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于2021年1月1日施行。对于损害国旗、国徽尊严的行为,修改后的国旗法、国徽法作出进一步禁止性规定。此外,新法还增加国旗、国徽适用场合。(六)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周岁。此次刑法新增了十七种罪名,比如妨害安全驾驶罪,捕食野生动物,乱养外来宠物,冒名顶替罪,高空抛物罪,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七)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于2021年4月15日,正式施行,全面贯彻生物安全法,对于筑牢国家生物安全防线具有重要意义。(八)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九)2020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全国第三个宪法宣传周。2020年宪法宣传周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活动主题。(十)“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八五’普法规范”。2020年底国家启动编制“八五”普法规划,《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八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工作有: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加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治理网络空间、加强组织保障。(十一)“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三年来,专项斗争重拳出击,依法严惩黑恶势力,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集中整治社会治安乱点和行业领域乱象,回应人民期待、巩固执政根基、维护社会稳定、彰显法治权威。(十二)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弘扬传统美德、保障粮食安全,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其中规定:商家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最高罚1万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重浪费,最高罚5万。制作发布传播暴饮暴食视频节目,最高罚10万元。02知识链接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3.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4.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5.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6.预防犯罪,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7.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8.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9.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及尊重和保障人权等。10.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1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2.宪法是党的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13.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14.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15.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16.公民要积极宣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17.公民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及其他权利。18.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19.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0.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21.公民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及其他义务。22.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是法定权利的享有者,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24.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25.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2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7.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28.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30.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3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32.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03参考设问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说明了什么?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运用法律知识,谈谈你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认识。①能够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能够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引导未成年人自觉尊法守法。③能够引导未成年人杜绝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3.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第一条: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①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②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实行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处罚说明了什么?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②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严格执法。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④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如果是惩治腐败,可以加一个: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是网络违法犯罪,可以加一个: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改革和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有何重要意义?实施“爱国者治港”有何重要价值?(必要性格式:这是什么的需要)①有利于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②有利于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③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④有利于保障香港居民的合法权益。6.谈谈我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意义。(其它法律的制定修改的意义也如此,可结合内容灵活调整)①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②有利于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国家长治久安。④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7.请为建设法治中国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①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执法。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③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8.建设法治中国,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①树立法治观念,増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④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⑤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04专题训练1.4名解放军官兵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牺牲,举国纪念烈士之时,却有人对他们进行诋毁。侮辱英烈涉嫌违反《英雄烈士保护法》,目前涉事博主辣笔小球已被刑拘,成侮辱英烈罪首犯,相信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要(???)①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②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规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④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0年10月17日通过,2021年6月1日起实行。校园欺凌第一次写进未成年人保护法当中。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此举(????)①能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②有利于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④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3.2020年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万3053件226495人,结案率99.4%,重刑率达34.5%,并提到对孙小果、陈辉民、尚同军、黄鸿发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依法判处死刑。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①有利于切实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②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有效举措③能彻底消除黑恶势力和腐败现象④阻碍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1年3月1日,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正式实施,“高空抛物”入刑。江苏常州溧阳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高空抛物案件,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抛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这也是“高空抛物”入刑以来,我国审理宣判的首例高空抛物犯罪案件。“高空抛物”正式入刑(?????)①说明高空抛物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②有利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③能避免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发生??????④警示公民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公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该法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施行将形成保护母亲河的硬约束机制。这表明(??????)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生态文明建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D.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长江保护增加了法律保障6.反食品浪费国家立法,不仅有利于遏制餐饮浪费行为,也具有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②法治利用自身劝导感召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德治利用自身强制性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 ④在我国现阶段实施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德治国A.③④??B.①②??C.①③ ??D.①④7.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政府的主体责任。▲据统计,抖音用户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比例。抖音发布的《向日葵计划·2021寒假专项治理公告》显示,在一个月的专项治理中,抖音已封禁违规账号10354个,拦截违规视频282244个,下架话题3748个,拦截涉及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行为732人次,日均完成未成年人打赏全额退款70例。同时,在寒假期间,抖音安全中心从产品优化、内容治理、用户教育等方面开展青少年保护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1)拟题: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3分)(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每一角度3分,共9分)(3)未成年人保护法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少年的你”将如何在这样的护航下,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参考答案1.C2.B3.A4.C5.D6.D7.(1)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凝心聚力,护苗成长;特殊保护,关爱成长(2)①从国家机构的角度: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②从特殊保护的必要性的角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从依法治国角度: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科学立法,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④从网络生活的角度:要正确使用网络,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理性参与网络生活。(3)①宣传法律法规,强化规则意识,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就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⑤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自觉做好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宣传者和践行者。⑥依法规范行为,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⑦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