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积极接纳他人》 一、课程设计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学生心理阶段:青春早期为主,部分儿童晚期 观察更深入,看问题更全面; 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全面提高; 自我:关注个人形象,维护自我观点,渴望得到关注、理解和认同; 反抗权威:寻求思想的独立,往往通过反抗权威来实现; 强烈的情感诉求:渴望友谊,关注异性,冲动和心身不宁。 本阶段 学生心理健康主要风险 人际困扰:逆反+自我=激烈的亲子、师生、同学等人际冲突; 情绪困扰:青春期情绪变化剧烈,焦虑和抑郁的高风险期; 情感困扰:无法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影响正常学业; 自卑:对自己的某一方面不满意(尤其是形象),产生自卑心理; 品行风险:成人感+较幼稚的认知=网瘾、物质滥用、伤害行为等。 教学目标 说明 要改善的心理素质:认知品质为主(基础信念),适应性品质为辅(人际适应) 要预防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困扰或人际关系引起的情绪困扰 要植入的核心信念: 接纳缺陷:能够领悟人的两面性,客观看待和接受他人的缺点与不完美; 接纳差异:能够领悟人的差异性,能允许和接纳不同的形象、个性和观点; 理解与包容:学习理解他人的想法,接纳和包容他人的想法的认知模式,追求和谐与包容,实现人际互动的共赢。 注:强调“心理素质”目标,而不是“行为的道德和规范性”目标; (心理课:我看许多原来不喜欢的人顺眼多了,即使我仍不会微笑和打招呼) (品社课:不管我多么不喜欢他,我也可以微笑面对,并礼貌打招呼) 教学难点与对策 1. 信念的领悟与认同:学生不再盲目崇拜,不喜欢大道理,有自己的判断和感悟; 对策:通过视频短片感悟、互动游戏体验和点睛的讲授实现目标; 2. 接纳的度的把握:心理的接纳不等于100%的认同,认同不等于去拥抱; 对策:课程最后介绍刺猬法则,形象的说明关系的距离把握和关系的底线。 知识重点 接纳缺陷:能够领悟人的两面性,客观看待和接受他人的缺点与不完美; 接纳差异:能够领悟人的差异性,能允许和接纳不同的形象、个性和观点; 理解与包容:学习理解他人的想法,接纳和包容他人的想法的认知模式,追求和谐与包容,实现人际互动的共赢。 刺猬法则:朋友之间心灵与心灵上保持足够接近又适度的距离。 二、教学过程 主题 目标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入: 什么是积极接纳他人? 积极接纳他人的概念: 不积极接纳他人的心理表现:太多看别人不顺眼,不喜欢,嫉妒,仇视,感觉孤独 (行为表现:拒绝,回避,否定,嘲讽、攻击和伤害倾向) 积极接纳他人心理的表现:看大多数人都比较顺眼,更多欣赏,理解,关爱,感觉温暖 (行为表现:微笑,打招呼,主动交流,帮助别人) 打开心灵之窗,积极接纳他人 生活常识导入:打开心灵的窗口 提问 教师案例讲授 1、接纳缺陷: 认知培养,心理适应性提高: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 花未全开月未圆,残缺也是一种美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 我们总是要和整个人打交道,包括缺点 过度追求完美容易发生心理和人际困扰 实物情境模拟:你喜欢哪个苹果? 心理图形欣赏:换个角度 学生想法分享:感悟 教师结合心理图形总结:相由心生 2、接纳差异: 认知培养,心理适应性提高: 世界因为差异而美丽,人与人是不同的 我们有诸多不同,但是我们能和谐相处 君子和而不同 心理小动画: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认知 视频欣赏《小鸟们》:因为不同而拒绝接纳的后果 教师总结:君子和而不同 3、理解与包容: 认知培养,心理适应性提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相互影响和干扰是很正常 如果我们相互理解,就能够减少干扰;如果我们相互支持,就能产生价值 如果我们相互包容,将能实现1+1>2的价值。 理解他人最重要的能力:换位思考 体验游戏:双人完形 游戏感悟:干扰、理解、包容的结果 教师总结:我们与身边的人总会相互干扰,理解和包容能减少干扰 特别提醒 接纳他人的距离:刺猬法则 我们需要足够接近,以相互支持和相互温暖; 我们也需要保持必要的距离,以避免相互造成伤害! 距离产生美! 图片 提问 教师讲授 课后作业 理解祖先的智慧: 天公领略诗人意,不遣花开到十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结束 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我们能做得更好! 游戏:一分钟的掌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