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时间:45分钟分数:70分【预习导学】一、新知梳理(22分)(一)法律的特征1.、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2.法律是由制定或认可的,这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法律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二)法律的作用4.法律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应该履行的。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指引、教育人向善。5.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又受到法律的。法律通过纠纷和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二、自主检测(8分)1.同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2分)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这表明法律具有作用。()(2分)A.评价C.规范B.保护D.准绳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如果名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这体现了法律()(2分)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具有保护和规范作用4.王某出于好奇,拨打"119"谎称学校失火,当消防人员开着消防车到达学校后,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王某的法律责任。这说明了()(2分)A.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B.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C.法律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D.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练习基础】1.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法律具有的共同点是()(2分)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具有普遍约束力③具有同等法律效力④制定程序最严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以下对道德、法律作用的认识中,正确的是()(2分)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B.法律的适用范围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C.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决定了其作用大于道德规范D.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3.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天网”行动追回外逃腐败分子800多名,周永康、徐才厚等高级领导干部纷纷落马,这主要体现了()(2分)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4.2015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对包括在微信微博上散布假消息替考、医闹等民生领域违法行为加重了打击力度,这体现了法律具有作用。()(2分)A.强制C.保护B.规范D.惩罚5.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付加班工资。从劳动者角度,这说明法律具有作用。()(2分)A.规范C.保护B.强制D.指引6.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说明法律能够()(2分)A.保护我们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B.限制我们的人身自由C.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D.赋予我们权利7.莱芜某高中在校学生小池和小亓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纠集很多人打群架。小亓被小池叫来的鲍某用电棍打伤右手,法医鉴定是轻伤二级。莱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该起刑事案件,鲍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可见()(2分)①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②法律在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无关紧要的③法律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④法律通过惩罚,矫正罪犯的罪恶品性,警示并强制其弃恶从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列事件能体现法律作用的有()(2分)①出租车司机赵某因捡到乘客遗失物拒绝归还而受到处罚②张某与邻居因宅基地发生纠纷,乡政府司法所没有进行有效调解③中学生刘佳依法服兵役④村民刘某被村干部剥夺了选举权А.Ф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9.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死刑。这体现出我国法律()(2分)A.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B.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10.下列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2分)A.道德通过社会舆论来约束人们的行为B.法律的适用范围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决定了其作用大于道德规范D.道德是明确、严格和具体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大多是不成文的11.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这启示我们应该()(2分)A.利用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B.利用法律和道德共同约束社会成员,调整社会关系C.以德治国D.只遵守法律而不必遵守道德12.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订的人民法院组织法、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15部法律的决定。这表明()(2分)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我国法治体系逐步成熟完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度,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始终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苍蝇老虎一起打”体现的法律特征是()(2分)A.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同道德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14.因讨要拖欠的工程款,被当地派出所刑拘。“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要批驳张某的言论,下列适合作为论据的是()(2分)①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②法律具有强制性③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④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青少年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不良行为。以上规定表明()(2分)A.法律对青少年的行为有规范作用B.法律对青少年的行为有保护作用C.我们要维护法律的尊严D.我们应尽到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职责16.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王某报警求助。最终,王某的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从法律作用的角度来看,王某的巨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2分)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17.某交警在执法过程中,被群众指出没有系安全带。执勤的交警自己给自己开出罚单,并诚挚地向指出错误的群众表示感谢。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2分)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执法者违法要加重处罚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④不同情况应该差别对待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优化思维】1.读图说话。(6分)(1)图中涉及哪些法律内容?(2)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怎样保护公民权利?2.学以致用。(8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1)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其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什么?(2)我国法律的作用有哪些?(3)列举与我们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至少三部)答案:【预习导学】1.法律道德国家强制力道德约束力规范权利义务准绳约束保护解决制裁二、自主检测1-4BBCD【练习基础】1-5AACBC6-10CDDCA11-15BBCCA16-17CA【优化思维】1.(1)答: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选举法、环境保护法、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2)答: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1)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答: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答:《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选举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