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同步检测(含预习导学,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同步检测(含预习导学,有答案)

资源简介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时间:45分钟
分数:70分
【预习导学】
一、新知梳理(17分)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
、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
来调整。
(2)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

(3)法律通过
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

(二)法治的脚步
1.法律是怎样产生的?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
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
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1)
的体现。
(2)
、管理社会的工具。
(3)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
的标尺。
3.法治的含义、要求和重要性分别是什么?
(1)含义:依法对国家和
进行治理。
(2)要求: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
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重要性:是人们共同的
,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意义是什么?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意义: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

二、自主检测(6分)
1.法律创制于(
)(2分)
A.原始社会
B.国家产生之后
C.封建社会
D.现代社会
2.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2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D.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2分)
A.法律以其特有的力量和威慑,将每个人的利益追求控制在适当与合理的范围内
B.法律维持群体与社会的和谐存在
C.有了和谐的社会,人们才有正常的生活环境
D.有了法律的调节,人际关系就一定和谐,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再有纠纷
【练习基础】
1.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时刻与我们相伴。这一浅显的说法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道理是(
)(2分)
A.生活完全依赖于法律
B.法律来源于生活
C.生活离不开法律
D.违法的人需要学法
2.“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2分)
①公民只有在“打官司”时离不开法律②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伴随每个公民度过其一生
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A.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在现实生活中,公民之间由于人身、财产等问题发生纠纷,可以通过“打官司"解决,这体现了(
)(2分)
A.通过法律可以解决纠纷,协调关系
B.受法律制裁
C.逆来顺受
D.意祸上身
4.下图说明了(
)(2分)
①法律调整人们社会生活的所有行为
@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不同的时期都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当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犯,应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援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2分)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6.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是观众极为喜爱的法制节目,因为该栏目报道了大量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和案件,正像主持人常说的一句话“你所关注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这句话说明(
)(2分)
A.法律管的都是老百姓的家务事
B.中央电视台和人民群众都关注法律
C.法律与公民生活有密切联系
D.新闻媒体是法律监督的唯一部门
7.关于公民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B.学生年龄小,主要任务是学习,暂时与法律没有"什么关系
C.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D.法律可以解决公民的一切问题
8.
山东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截止2016年4月13日,各地已立案192起,刑事拘留202人,相关责任人被问责,多名涉案人员被撤职、降级,对此案的处理(
)(2分)
①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
②彰显了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③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④根除了药品领域的安全隐患
A.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我们出生后,依据户口登记条例,父母会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到了上学年龄,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必须送我们去上学;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这些经历说明
(
)(2分)
A.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加紧密
D.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
10.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对于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2分)
A.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成年人的生活之中
B.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都需要法律来调解
C.法律与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D.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家庭生活则可以
11.如果社会是一条船,法律就是让船得以一路向前的航;如果社会是一列疾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表明(
)(2分)
A.法律是解决社会纠纷的唯一准则
B.只要不违法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C.社会生活需要由法律保障和规范
D.法律只是用来约束和惩罚坏人的
12.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不用交学杂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在路上行走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等等。这告诉我们(
)(2分)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只要不违反法律,法律就离我们很远
C.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D.只有校园生活才离不开法律
13.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古播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说明当时已有了法律。这告诉我们(
)(2分)
A.法律是从来就有的
B.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C.法律相伴我们一生
D.法律是国家的产物
14.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施行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这说明(
)(2分)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有了法律,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法治就是依据法律的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2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③以言代法,以权代法
④对违法犯罪的官员加重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做法中,属于建设法治中国举措的是(
)(2分)
①对外逃贪官展开“国际大追逃”
②在中小学开设法治教育课程
③全社会参与执法,打击违法犯罪
④开展“我推荐,我评选”身边好人评选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与法治相关的词出现次数较多,“依法治国"“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等词组频繁出现。国家注重法治是因为(
)(2分)
①法治是中国走向富强的根本途径
②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唯一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优化思维】
1.比较鉴别。(4分)
比较图中甲、乙两种不同的画法,回答问题:
(1)两种画法的效果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
(2)两种不同的画法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以致用。(4分)
今天的课上,老师出示了两则名人名言,让大家从中领会。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不是根据全城邦的利益而是根据部分人的利益制定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柏拉图
(1)这两句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
(2)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举例加以说明。
3.学法守法。(5分)
我国法律规定了交通规则:车辆靠右行驶,凭证驾车,维护车站、车内秩序,保护交通设施,规定对违规违章的处罚。
我国法律规定了公共娱乐场所的行为准则:凭票入场,遵守秩序,爱护公物,服从管理,讲究卫生,注意安全。
(1)法律的这两则规定共同说明了什么?
(2)对于法律的规定,你应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
【预习导学】
(一)
(1)道德
法律(2)
规范和调整(3)调整
(4)相伴一生
(二)
1.(1)习惯(2)国家
2.(1)统治阶级意志(2)统治国家(3)矛盾和纠纷
3.(1)社会事务
(2)组织和个人(3)
生活愿景
4.(1)法治体系(2)必由之路
二、自主检测
1-3BAD
【练习基础】
1-5
CCACC
6-10
CCBAC
11-15
CCDBA
16-17
AC
【优化思维】
1.(1)答:甲随意而画,不标准。乙画出来的图形标准、规范。其效果不同的原因是乙用了尺子和圆规作工具。
(2)答:道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启示: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2.(1)答:①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保障社会并然有序。②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只是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体现的是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2)答:要求:举例说明应结合所学知识,体现所反映的观点内容。如: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不仅为生活制定规则,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和谐,而且还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3.(1)答:共同说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共同的准则,法律规范人们的言行.
(2)答:要学法、懂法、用法,自觉遵守并维护这些规则,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