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皇权强化 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1 皇权强化 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皇权强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5.3.1
学习目标
01
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
(掌握)
02
清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掌握)
明太祖建立明朝后每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生怕自己再做回乞丐,那么他思考的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如何加强君权,也就是如何把权利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
那么他如何加强君权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措施
元朝疆域范围
(1)在地方, 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三司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呢?
元朝;民政、刑狱和军政。
阅读一则小故事: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的说不出话来。
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这就是“胡惟庸案”,是明初四血案之一。
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措施
①职责与关系:布政使司掌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三司互不统属,分权鼎立,遇大事则三司合议,上报中央。
②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措施
(2)在中央的措施
①朱元璋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形成内阁制度。由于政务繁忙,朱元璋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点睛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断。从根本上分析,这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的结果。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了维护皇权,避免丞相权势过重,废除了丞相制度。
②形成内阁制度。由于政务繁忙,朱元璋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措施
(3)建立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让保护皇帝的军队锦衣卫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言行。后来,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这些机构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查、逮捕、审讯臣民。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
1.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措施
(4)设立“廷杖”制度。官员如果违背了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廷上挨板子。
2.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权机构
①仿效明朝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为清朝最高执行机关,各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入关以前尚书均由满人担任。1644年规定尚书及侍郎满、汉各一。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五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都察院。
2.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权机构
②保留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难以改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议政王”与“议政大臣”集议诸事的一种议政形式,在清朝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为皇帝指挥下议处军国大政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与八旗制度及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密切相联的。在清初权力很大,一旦决定事务连皇帝也不能改变,故而随着皇权的集中被逐步削弱。1791年十月二十四日,乾隆帝下谕将其撤销。 
2.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2)君主集权的强化——设立军机处
2.清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1)清朝初期的中央政权机构
①设立者:雍正帝。
②人员组成: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③职责: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④影响: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被撤销。
易错提醒
1.君主专制制度与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兼职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
拓展提升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朝代
演变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朝
建立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州县—道州县三级
北宋
加强
二府三司制
路州县三级
元朝
发展
一省制(中书省)
行省制
明朝
高峰
内阁
三司制(土司制度)
清朝
顶峰
军机处
行省制(改土归流)
课堂探究
1.明朝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设了一些新机构。下列机构与锦衣卫性质相同的是(  )
A.布政使司 B.内阁
C.东厂 D.兵部
课堂探究
【解析】 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他还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专门监视、侦查臣民的言行。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对臣民进行肆意侦查、逮捕和审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课堂探究
2.清代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描述了军机处是(  )
A.专为应对西北战事的军事机构
B.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的附庸机构
C.处理日常朝政事务的行政机构
D.制约中央集权专制的监督机构
课堂探究
【解析】 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中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B项符合题意。
练一练
明朝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C )
①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②设立锦衣卫 ③设立军机处 ④废丞相权分六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练一练
“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材料描述的场所是( D )
A.中书省 B.三司
C.厂卫机构 D.军机处
练一练
“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大臣惯用的手法之一,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皇帝此举的意图是( A )
A.强化君主专制 B.防止官民违法
C.提高行政效率 D.羞辱大臣尊严
练一练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D )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 D.君权不断加强
谢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