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课件(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2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课件(25张PPT)

资源简介

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8.2.2
学习目标
01
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影响
(了解)
02
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了解)
1.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影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资源状况
表现
影响
资源优势
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资源问题(劣势)

人均占有量低
资源短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空间分布不均衡
导致资源区域性短缺,对工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西气东输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3B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西气东输
1.路线
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管道——上海
2.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上有所不同,列表分析如下: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南水北调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武汉,视察了汉水两岸,坐木船浏览了东湖。在“长江”舰上,毛泽东问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轮船快抵达南京时,毛泽东对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西电东送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西电东送
北线:山西、内蒙古、黄河上游——火电、水电——华北(京津唐)
中线:三峡、长江上游——水电——华东(沪宁杭)
南线:珠江上中游、贵族、云南——水电、火电——华南(珠三角)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西电东送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
西电东送在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总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这一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西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轻了环境和运输压力,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能源结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开源”“节流”(依靠科技)
“开源”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发展核能
“节流”
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2.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
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模式
区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本身的资源条件,按照资源状况统筹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这样,区域之间自然条件的差别,会促使各地积极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模式,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特色
课堂探究
1.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赞美我们的祖国,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建议把“博”改为“薄”。提出这种质疑的原因可能是(  )
A.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大
B.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C.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D.中国自然资源的质量不高
课堂探究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A项错误;CD项题干中没有提到。
课堂探究
2.“如果中国的能源利用率提高15%—25%,每年至少可以节约标准煤3亿吨。”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国资源利用率高,可挖掘潜力不大 ②要依靠科技挖掘现有能源的利用率 ③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④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减少能源的浪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课堂探究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我国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所以①不正确;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所以③不正确。
练一练
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划定“耕地红线”的做法( C )
A.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多
B.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C.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
D.不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练一练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前的电荒、煤荒和油荒,许多企业因电力不足而被迫停产。这主要说明( C )
A.我国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B.我国资源不足
C.资源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D.我国的资源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练一练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让“冰火交融”从梦想变成现实。从应对资源问题的举措来看,这属于( A )
A.开源 B.节流
C.保护 D.跨区域调配
练一练
我国许多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下列工程中,能直接解决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 A )
①西气东输 ②西电东送 ③南水北调 ④希望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谢谢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课件
讲课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