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 综合实践活动 五下 7粽情飘香端午节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长春版 综合实践活动 五下 7粽情飘香端午节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 纵情飘香端午节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践等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食俗以及文化。感受悠久的华夏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表现力
3.通过亲手尝试包粽子,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4.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5.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
6.通过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课堂评价。
教学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熟识端午节上民间的一些活动,了解一至二项简单的端午节活动的方法,如包粽子,撞蛋等,在体验性活动中,加深对这个节日的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体验传统节日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_è?????_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课题的不同,多渠道地搜集资料,并创造性的设计展示形式。
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成果展示
一·各小组展示汇报
1.探源组汇报。
(1)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② 源于伍子胥的忌辰。③ 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⑤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⑥ 源于田文。
(2)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
(3)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4)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
【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2.习俗组汇报。学生各代表发言:
(1)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
(3)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平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
(4)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 
(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3.文化组汇报。 学生代表交流:
(1)关于端午节诗词。(2)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3)黄巢与艾叶的故事。
【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
(4)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4.涉外组汇报。(1)外国也有端午节。(2)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3)还搜集到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
甲方:端午节仍是中国人的节日。???乙方: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
【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摄制组汇报。学生展示成果:
(1)采访本地老人的记录,老辈过端午的习俗和端午故事。
(2)王奶奶教同学包粽子。
(3)孩子带五彩线的照片。
(4)农家门窗上插上艾叶。
(5)组长对组员表现评价。
师:泱泱华夏,四面八方;端午习俗,斑斓煌煌。同学们,咱们应该如何“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明”呢?大家各抒己见、高潮迭起。
【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社会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二.评价总结。
(1)谈活动中收获与不足,学生自己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2)填写“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总结评价表。”
(3)师生共同投票选出优秀资料奖1个,积极参与奖1个,虚心请教奖1个,创新摄影奖1个,个性表达奖1个。
【多元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活动时参与态度、合作程度、智力表现、活动成果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第7课 纵情飘香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
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
端午的诗词故事——文化组
采访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习俗画面——摄制组
国外端午节习俗——涉外组
教学反思 ?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当地端午节习俗的调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等,不仅了解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当地端午节习俗等传统地方文化,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相互帮助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践活动使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教学所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具有一定的生成性。
回想这节课,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也有遗憾。
一、欣慰之处:
1、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本节课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并把资料筛选、整理,这样,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把收集、整理好的资料要创造性地展示,这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我们也欣赏到了学生丰富、生动、典型、有趣的成果,可以说是大有收获。本次综合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以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全面参与,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2、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他们都能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如:他们为了学会包粽子,可以说是历尽了酸甜苦辣,特别是一些同学,为了学包粽子,她特请奶奶亲自指导,并多次独自训练,因此在展示粽子环节他非常有成就感。
3、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特点。即:本节课具有整体性(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老师只是导的作用,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生成性(随着活动的发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把收集的资料制成手抄报。)如此这样的生成就更有成就感,更富有成效。
4、增长了自身的知识。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增长了不少知识,真可谓是意想不到的收获。说实话原来我对端午节了解甚少,只知道这个节要包粽子、门口插艾叶,我也是在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才深入了解了有关端午的那么多知识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老师并不是全知全能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它同样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二、美丽中的遗憾:
1、学生在汇报成果时还过于书面化,没有真正把收集到的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交流,不然就会自然些。
2、学生汇报时比较紧张、胆小。这节课人人参与,平时内向的、被动的同学在这节课中也积极主动,但他们汇报时紧张。学生现场包粽时,有个别同学不敢面对观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