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知识点总结:模块二 民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易错知识点总结:模块二 民主与法治

资源简介

模块二 民主与法治
考点规则与法律
1.社会规则会限制自由,建立社会规则会使我们无法自由地享受生活。(×)
订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订正: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在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3.遵守社会规则完全依靠他律。(×)
订正: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只要不违法,法律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
订正:法律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我们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订正:
6.法律是用来制裁违法犯罪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订正:法律除了制裁犯罪,还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规范、引导我们的行为等,法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7.法律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或认可的。(×)
订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代表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而不是国务院或党中央。
8.对社会有重要贡献的人或公众人物违反国家法律可以免受法律制裁。(×)
订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法律护成长
1.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可以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从轻或减免处罚的规定,因此法律对未成年人没有约束)。(×)
订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有从轻或者减免处罚的规定,是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严格自律,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2.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违背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订正: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这并不违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不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订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无论其是否违法犯罪,都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4.司法保护的对象是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
订正:司法保护的对象是全体未成年人,包括但不限于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
5.人民法院为捍卫平等,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也都应该公开审理。(×)
订正: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6.只要学校履行好学校保护的职责,就能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订正:防治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主体共同努力,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也需要学生自身对“欺凌”说“不”,学会自我保护。
7.有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未成年人就可以免受暴力侵害。(×)
订正: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给予特殊保护,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同时未成年人自身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应对暴力侵害的能力。
8.只要学会依法办事即可,内心是否尊崇法律不重要。(×)
订正: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这样才能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信仰和努力。
9.邻里间要和睦相处,产生纠纷可向村委会申请调解,或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订正: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不具有审判职能,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未成年人应该见义勇为,要不顾一切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订正:未成年人体力不具有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考点违法与犯罪
1.一般违法行为因违法情节轻微而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订正: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订正: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3.所有法律都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订正: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4.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订正:
5.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订正: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6.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质的差别,不用担心不良行为会演变成违法犯罪。(×)
订正:不良行为如果不加改正,有可能酿成违法犯罪行为。
考点坚持宪法至上
1.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人大代表/全国人大。(×)
订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订正: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限制和削弱权力,才能保证权为民所用。(×)
订正:规范和监督权力,并不是要限制和削弱权力,限制和削弱权力不利于为人民服务。
4.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订正:
5.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订正:
6.宪法规定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一般性问题。(×)
订正: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7.民法典的具体内容由宪法来规定。(×)
订正: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8.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宪法=刑法+民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订正:宪法不是普通法律的总和,而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9.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其他法律一样严格。(×)
订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0.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订正: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11.宪法监督制度可以杜绝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宪行为。(×)
订正:宪法监督制度有利于减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宪行为。
12.宪法高高在上,离我们很远。(×)
订正: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考点理解权利义务
1.我国公民有权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订正: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
2.监督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订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公民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行使监督权。(×)
订正:公民应通过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
4.在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订正: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可逮捕犯罪嫌疑人。
5.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也能向消费者协会提起诉讼。(×)
订正: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但应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加强困境儿童的救助能够确保将教育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订正:加强困境儿童的救助是对困境儿童受教育权的一种维护,不能确保将教育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7.服兵役又苦又累还不自由,逃避兵役最合适。(×)
订正: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逃避兵役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影响自己的社会信誉,还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我是未成年人,还没有到纳税的年龄,所以税收与我无关。(×)
订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未成年人也应该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9.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订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10.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订正:不一定。比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且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才有。
11.受教育(劳动)是我们的权利,可以主动放弃。(×)
订正:受教育(劳动)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
12.公民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公民可以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订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
13.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订正:这一观点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是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权力与义务是相统一的。
考点我国基本制度
1.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订正: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订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利的根本途径。(×)
订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4.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国人大。(×)
订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必须坚持和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订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6.人民政协是我国的国家机关。(×)
订正: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订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8.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国家机关。(×)
订正: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考点我国国家机构
正确区分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
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订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订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人大代表具有立法权。(×)
订正: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人大代表具有表决权。
4.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海南自贸区”,说明国务院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订正: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5.国家主席作为个人,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订正:国家主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6.监察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监督。(×)
订正: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监察机关行使职权受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7.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订正: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8.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任何国家机关都不得参与和干涉。(×)
订正: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考点尊重自由平等
1.自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不受限制。(×)
订正: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2.法治限制自由。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的自由越来越少。(×)
订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3.人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是绝对平等的。(×)
订正:平等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平等。
4.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就是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
订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5.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订正:平等包括“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两层含义。公交车上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6.践行平等,就要消除所有不平等的行为。(×)
订正:践行平等,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但不可能做到消除所有不平等的行为。
考点维护公平正义
1.公平是绝对的。(×)
订正: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公平就是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同样的机会。(×)
订正:公平是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同等的机会。
3.互助课堂能够全面消除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订正:互助课堂能够促进社会教育公平,但是不能全面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
4.做有正义感的人,要求我们在遇到非正义行为时,要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
订正: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见义“智”为。
5.道德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订正: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6.有了正义的制度,就一定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订正:正义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但不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唯一条件,公平正义的实现还需要相关的措施和行动的支持。
7.守护正义是成年人的事情,与未成年人无关。(×)
订正: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要有正义感,以实际行动守护社会正义。
考点追求民主价值
1.我国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订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通过村民会议参与村务管理是村民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
订正:通过村民会议参与村务管理是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表现。
3.中学生可以通过撰写提案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订正:中学生撰写提案,由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提交给全国两会,这是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表现。
4.网络问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订正: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没有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5.网络问政新平台的上线能够保障公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订正:网络问政新平台不能使公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它只是方便公民行使批评、建议、监督等权利。
6.建议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订正: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7.应有关部门邀请,公民积极参与水价听证会,表明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
订正:公民积极参与水价听证会,表明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考点建设法治中国
1.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可以建设法治中国。(×)
订正: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者缺一不可;还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审判权。(×)
订正: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公民为国家的立法工作提出建议,表明公民享有立法权。(×)
订正:公民为国家的立法工作提出建议,表明公民享有建议权。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立法权。
4.公民应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订正:严格执法是对执法人员的要求,公民没有执法权。
5.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订正: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在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一定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订正: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的治理还要重视德治,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7.“法律使人不敢犯罪,道德使人不愿犯罪。”这启示我们要把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起来。(√)
订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