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四课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四课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级上册第14课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加深对“尊重”的了解和认识,展现尊重的内涵。
2、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家庭的和谐,师生的融洽,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
3、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活动重难点:
教育重点:加深学生对“尊重”的了解和认识,明白它的重要性。
教育难点: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如何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学会妥善解决各种摩擦和矛盾。
活动准备:从中间剪开的大字,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热身,导入主题
组字找到朋友,问好。
2、引出主题,尊重他人 尊重自己。
(设计意图:每个人在课前抽取一张纸,上面是半个字,学生要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另外半个字。因为有了对方,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字,心里对对方充满了感激和尊重,在热身活动中学生心里自然涌动了尊重他人的情感。)
二、活动激趣,交流感悟
1、朋友之间玩照镜子游戏。
一个同学做友好地笑、挑衅、生气皱眉、大喊大叫等表情,另一位同学假设是镜中的影像,尽力逼真地模仿出来。
2、在照镜子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3、背后贴小乌龟故事讨论。(PPT示故事内容)
4、怎样才是尊重他人呢?姚明尊重记者实例学生讨论。(PPT示实例内容)
5、师生交流生活中尊重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体验、理解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三、活动表演,实践运用。
1、角色表演(每组任选一场景进行表演)
情景1:两位同学约好下午去看电影,其中一位同学迟到了,这时候该怎么做?
情景2:一位同学扮演喜欢打小报告的同学,另一位同学扮演他的朋友,当他向你抱怨同学,准备打小报告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2、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生活情景再现,达到真正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方法指导,情感升华。
1、如何尊重他人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动而后静,静而后思,思而后行。)
五、活动延伸,亲子分享
通过这次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和谐统一,积极的情感培养跟需要生活中的体验。)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实际,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感悟,并达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求: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具体反思如下:
一、热身激情
在找朋友热身活动时,学生拼字找到朋友,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从他们的笑脸中,我能看到,无论这个孩子在班里是什么情况,现在在对方眼里,他就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因为信任,尊重之情油然而生。
二、体验感悟
在照镜子活动中,学生真切感受到,当朋友对自己微笑表扬时很开心,指着额头说“你真笨,讨厌你”的时候心里非常不舒服。明白了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叙事提升
在贴乌龟故事中,让学生续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是行为的前提。在名人姚明的故事中,让学生受到启迪。接着找到自己身边值得尊重的人。
实践运用
课堂上,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线,学生明白了尊重他人后,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理解和信任,表演不仅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更收获了尊重。
  尊重,是人们有效交流与沟通的前提、关键,是用一生实践的课题。所以,本节课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重在让学生用快乐的心态,积极探索,准备迎接生活中一个个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