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短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颜体短撇的姿态特征与基本运笔方法和书写要领。 使学生能借助米字格基本准确地临习范字“仁”,提高临习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短撇的书写要领,运笔力求准确熟练。 掌握单人旁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现彭丽媛教米歇尔和外国学生练毛笔的画面。 师:这是彭丽媛(彭妈妈)在教前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和印度学生写毛笔字的图片。彭妈妈写得一手好字,5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她在现场分别书写了“厚德载物”和“温故知新”两幅字。米歇尔高兴地说:“中国书法太美了(very beautiful!),今后我要多练习。” 中国书法这么受欢迎,这是因为它是无与伦比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子孙的骄傲。我们要认真写好毛笔字,把中华文化的艺术传承下去。 二、观察了解,初步感知: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短撇”。 1.课件出现短撇的图片,揭示课题。(板书:短撇 ) 2.“你觉得短撇的形状像什么?” 学生观察,展开想象。 3.过渡: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通过一个微课来认识短撇。 4.播放微课《短撇》 微课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短撇。看!这就是短撇。短撇像什么呢? 图中的鸟叫鹈鹕,它善于游泳和捕鱼,嘴巴长长的、尖尖的,嘴的下面有皮囊。看,鹈鹕嘴巴的这部分多像短撇呀! 在“永字八法”中,对短撇是这样诠释的: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 意思就是:短撇就好比鸟啄食,下笔的时候往左出,用笔要快而峻利。但是我们在初学短撇时,要放慢速度书写,等熟练后再快一些。 短撇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点撇相似,但还是有所不同的,短撇要比点撇长一些,大一些。另外,短撇的长短差异很大,而且它根据字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感悟笔画,反复练习。 过渡:现在请你们先试着写一写短撇吧。 生练写。 “写字前,让我们先做到—— 头正、身直、肩平, 双脚张开与肩宽。 轻轻拿起笔来——做到 肘起臂张笔杆正。 好,现在每个格子写一个短撇,写一行。开始—— 点评学生的短撇。 选取一个写得好的。你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说说你的心得。学生自评。 选取一个有待进步的。你觉得哪里不满意?说说怎么才能写得更好。(其他学生可帮忙) 过渡:“同学们刚才写短撇时都有了自己初步的感悟。那么短撇要怎么写,才会漂亮呢?让我们睁大眼睛仔细看。” 观看小视频,最后出现运笔的步骤图。 点击课件,回顾运笔步骤。 老师把四个运笔步骤的语言提炼出来,边板贴。 【逆锋入笔、顿笔调锋、中锋行笔、提笔出锋】 生书空,边写边念运笔要领。 师范写。“这次老师也来写一写好吗?” 生练写。“你们再来试试好吗?” “写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六步写字法【写、看、比、想、改、记】(写完第一个撇之后,咱们不要急着往下写,看一看,对比屏幕上的撇,想一想哪里不够好,写下一个撇时要注意,争取一个写得比一个好。写得好的经验要把它牢记在心中。)” 生再次练习短撇。音乐起。(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9.师生共同点评。(选取两个人的练习,对照“逆锋入笔、顿笔调锋、中锋行笔、提笔出锋”点评) 四、听书法故事,精神熏陶。 过渡:同学们刚才都练习得很认真。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书写时笔锋要调正,如锥子般“刻”入纸中,力求做到力透纸背。说到笔力,老师想起一个故事。想与大家分享,大家想听吗? 1.播放“入木三分”的动画。 2.小结:王羲之不愧是书圣啊,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 五、运用笔画,学写“仁”字。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学以致用,一起来学习带有短撇的“仁”字。 1.出示“仁”。(“仁”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怎么才能写好这个字?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 2.电脑组合各种“仁”字,评价。 “这里有一宽一窄两个单人旁,一宽一窄两个“二”。觉得好看的,你比个ok。觉得不美的,你打个×。” 各种情况都点击。学生评价。 3.小结:单人旁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单人旁不超过竖中线,右边的二字,两个横画都要伸过竖中线。 “除了左窄右宽,在书写“仁”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观察:1)第一笔“短撇”的起笔位置;2)短撇的粗细;3)两笔横画的位置。 课件出示:“仁”字左窄右宽,撇粗短,竖重长。横画近乎平行,下横左伸,左右融为一体。生读。 5.教师示范,学生观察。“让老师先来写写看”(示范过程,强调笔画的动作要领) 6.生练写。(播放音乐)“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后面的字帖,先把‘仁’下面的两个红字描一描,再在纸上写两个。别忘了运用上咱们的六步写字法,把字越写越好。”学生练习,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7.作品评价。(注意笔画位置和笔画形态的精确度) 六、对比与欣赏。 过渡:我们今天练习的是颜真卿大师的短撇,而短撇还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你们看—— 1.出示课件: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的“仁”。 师:大家观察一下短撇在欧体、柳体、赵体中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观察、交流。 2.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欧阳询的撇刚劲婉润,整个“仁”字规矩中见飘逸;柳公权的撇骨力遒劲,整个“仁”字结构严谨,字体清秀;而赵孟頫的撇遒美峻拔、别具一格。细细品味每个字,我们会发现都有各自富有个性的美,这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 七、布置作业: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短撇”,练习了带有短撇的“仁”字。 1.(请大家回去后)练写短撇和“仁”字各两行。 2.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再练写一下“行”字。 出示“行”字的书写要领:左窄右宽。两个短撇轻重、斜度不相同。横轻钩重;钩画直中带曲,钩脚细小。 “下节课我们要学习撇的另一种形态:平撇。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同一个撇有许许多多的变化呢,这些可都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回去要多多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