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 书法练习指导 8直撇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美版 书法练习指导 8直撇 教案

资源简介

三年级下册:
第8课 “直撇”
——隶书乙瑛碑 “家”
学情分析: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的书写实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毛笔书法已有一年。学习兴趣浓厚,为增加对传统文化书法的更深入的了解,完全可以利用隶书开展书法“直撇”的教学。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直撇”,但我认为,儿童学习中国传统书法,不仅要学习书法基本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习书法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立足于从传统起——技艺——归于传统的课堂结构。即“一日一字,一字一故事,一字一文化”教学理念。
在选材上,选择了乙瑛碑中隶书“家”为学习内容。
在教学结构上,通过了解“家”字的故事(汉字家的产生和变化:上层住人,下层养猪的能遮挡风雨,挡住水流,又能吃饱的屋子)引入学习课题:“家”;再由“家”字,引出“直撇”的书写;再到“家”的书写,再学习创作由隶书“家”形成作品(家 家和 家和万事兴 家旺。学生自由选择);最后,由作品引导孩子理解,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家和”完成教学。
教学内容:
《乙瑛碑》“家”——直撇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隶书中“直撇”的书写方法:“由细到粗”的起笔、运笔、收笔的书写技能,学会隶书乙瑛碑“家”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临帖能力和练字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感悟和动手书写,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3.通过汉字的故事,通过创作体现幸福家庭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隶书“直撇”的写法,完成“家”书写和书法作品的创作。
难点:“四列撇”的书写。
教学方法:
精讲重练,利用微课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随时为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补充教师在辅导时无法同时照顾全体学生的不足。
教学准备:
毛笔、毛边纸、墨汁、砚台、实物展示台、课件
学具准备:
毛笔、毛边纸、墨汁、砚台、创作纸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游戏:钉苍蝇和笔尖跳舞(视频引导)
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小结: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现在发现的有五千年。说明,汉字的出现,代表着我们中华文化的诞生。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每一个汉字诞生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汉字,看这个汉字的诞生有着怎样的故事。
3.视频播放(汉字“家”的诞生)
小结引出课题:家
二、精导精练
(一)“直撇”的写法教学
1.观察“直撇”的特征。媒体出示“直撇”的图形。
观察分析:由细到粗,向左下微倾斜。
2.精讲:“直撇”的写法。
(出示直撇写法课件)
(1)理解齐读:1、起笔;逆锋起笔转笔回;2、行笔:行笔向左下,渐渐粗;3、收笔稍顿,轻轻回。
(2))视频动态展示“直撇”的写法:
3、范写。注意讲解
4、看微课,学生利用“直撇”描红纸,描2个(课前发放)。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
5、展评、评价。
(二)“带勾撇”的写法学习
1、利用刚才写直撇的方法,在收笔处回转上收写出“勾”:
2、教师示范。
3、看微课,学生利用“带勾撇”描红纸,描2个(课前发放)。
4、展示、评价。
(三)“四列撇”的写法教学
1.观察“四列撇”的特征。媒体出示。
观察分析四个撇画的分布特征。
2.教师示范并精讲“四列撇”的写法。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评。
(四)“家”的写法教学
1.媒体出示“家”,观察“家”的特征。
2.教师示范并精讲“家”的写法。
3、看微课,学生练习写“家”。教师巡视指导。
4、展评、评价。
四、课堂达标 拓展延伸
1.出示老师的由“家”字构成的隶书作品,学生欣赏。
2.临创教学
指导学生观察教师近期创作的三幅隶书作品和屏幕上的作品。学生欣赏,要求学生注意正文、提款和印章等三方面的构成方式。
3.学生进行临摹性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观察后进行评价。
五、课堂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隶书乙瑛碑 “家”—— “直撇”的写法
“家”
“直撇”
“带勾撇”
“四列撇”
作品
家和——幸福的“家”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