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性格密码 ----- 《我是怎样的人》延伸课 设计意图: 本课是结合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而自选的关于认识性格,了解自己性格,从而有做最好自己的一节心理活动课。选择该课教学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表现出人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稳固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的典型的行为方式。而在人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小学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同时小学生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其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四、五年级又是学生形成过程的重要时期,孩子性格开始形成并趋于相对稳定阶段,除了遗传因素,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水平表现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开始。他们对自己的思考,属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度。他们对自己外在形象的概括水平表现出直观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性格、品质等本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 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认知情况发现,学生对“性格”二字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的认知大多来源于他人的评价,更主要的是老师与家长的评价。如:家长常常会说这个孩子性格…….那么,孩子对自我性格特点的认识处于懵懂状态。为忽略和降低孩子对抽象的“性格”的理解,我们设计了用动物代表自己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具体形象中找到相似点从而了解我们发现的很多动物特点也就是我们性格中的特征。在通过找同伴、满意度测评等小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的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明白性格具有多样性;性格有好有坏;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这些特点中,认识性格有好坏,培养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 因此,我们在四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孩子们通过对该课的参与,让学生们关注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目前性格的主要特征,并对现在自身表现出的多种性格的认识,发现自己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足之处,最后让孩子有意识去关注自己的性格发展,并改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给予学生积极的导向,为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对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性格,知道性格是多种多样的。 2.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了解到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 3.使学生了解和正视自身性格中积极与消极方面,勇于主动地去克服它,以形成良好的性格,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4.有初步塑造良好性格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1.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了解自己的不同。 2.接纳自我,有初步塑造良好性格的意识。 授课年级及课时:小学四年级,一课时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堂中使用的表格 活动过程: 认识自我 : (一)对自己性格的认识: 1.说说动物的特点——我眼中的小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好,在森林王国里,有很多的动物,有可爱温顺的兔子;有爱耍小聪明、狡猾的狐狸,还有很多很多的动物,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你们来看看,现在这些动物,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呢?(ppt出示老虎、狗、孔雀、牛、蜜蜂的图片) 生回答:老虎——暴躁;狗——温顺,忠诚 孔雀——骄傲,爱炫耀;牛——倔强;蜜蜂——勤劳 (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的左侧)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了一些最能反映这些动物典型特征的词语来描绘着这些动物。其实,我们正是通过这些典型特征来认识这些动物的。所以,我们要认识某种动物就是要认识清楚他们的典型特征哦。 2.动物代表你——哪种动物最像我? 师:既然同学们对小动物们的典型特点这么熟悉,那你们了解你们自己吗?你有什么典型特点呢? 生议论 师: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你的特点,你觉得哪种动物最能代表你?请将最能代表你特点的动物名称写在纸条上,并写下这种动物所代表的你具有的典型特点。 生独立思考,填写能代表自己特点的动物及其自己典型特点的词语 师:请同学们来分享:(PPT出示: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你的特点,你觉得哪种动物最能代表你?为什么?) 生举手回答 师:(无论学生怎么说,都尽量积极的肯定学生,不指责学生) (板书:性格) 师小结:大家都能从自身平时的言语、行为、做事情的态度等方面认识自己的特点,找到了能代表自己的小动物,而且动物的种类还很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从说动物的性格特征到用动物的性格特征折射学生自己的性格特征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思考、了解自己在性格方面的特点,此环节当中,尽力让更多的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老师也可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课中的巡视了解和掌握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典型特征,进而认识自己。在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中,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我们平时的行为,言语,态度,情绪变化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并用一些词语来描述自己的典型特征。 (二)认识性格的多样性: 找同伴: 师:下面我们来同伴,请写相同动物的孩子们围成圈。如果没有找到同伴的同学们,请站到这里围成圈。 生:自己找同伴(教师观察如有学生在找同伴中遇到困难,尽量协助完成。) 师: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同伴,那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给大家打个招呼。你们写的是什么小动物? 生回答 师:瞧,现在有了老虎队,小兔队……还有我们的特别小队。 师:就请大家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PPT出示:你写的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并说一说理由。) 师:特别小队,他们有个特殊的任务,等一会老师会单独给他们交流! (师对特别小组成员提问:每个同学写的小动物都不一样,那么我想它们的特点大概也是不一样的吧,你们能交流一下,找一找相互之间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学生是否能围绕问题进行交流) 师:请小组代表来汇报:(PPT:你写的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点?) 生汇报 (师的评价围绕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板书:相同点 不同点) 师小结:人与人之间会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就是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构成了不一样的你,了解自己过程中需要我们的通过密码! (板书:性格密码) (设计意图:通过找同伴的活动,让生感受人与人之间有相同之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虽然有很多相同,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各自的特点,是认识自我的关键!) 做最好的我: (一)满意度测评: 1.自评: 师:你对现在的你满意吗?请根据自己真实情况在0——10之间给自己打分,十分为非常满意,零分是不满意。 (师了解:对自己非常满意的同学举手,9和7分,5到六分,五分一下的呢?)(生举手反馈) 2.他评: 师:刚才同学们对自己特点的满意度都进行了评价,现在咱们小组内交流:(PPT出示:小组交流:1.你给自己打的分数;2.哪些特点你非常满意,哪些特点你不够满意?3.请听听同伴的意见,再次打分) (生小组交流) (师巡视,积极关注学生) 师:咱们来全班分享一下:(PPT出示::1.你给自己打的分数;2.哪些特点你非常满意,哪些特点你不够满意?3.请听听同伴的意见,再次打分)。 师小结:咱们对自己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还可以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在我们具备的这些性格特质当中,有我们比较满意的,对我们比较好的方面,也有我们不太满意的方面,但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 (设计意图:让大家了解自己的性格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在自我认识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很重要,同样也要听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能帮助咱们更好的了解自己。) (二)怎样做最好的我 师: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我们身上所具备的这些特点有的能让我们更加的优秀,还有的我们不太满意,那我们要怎么改善我们不太满意的地方? 尽量做最好的我?说说你们的建议吧! (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方法:自我调节,鼓励,尝试,换位思考,坚持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让我们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咱们知道了每人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你区别于他人的地方,因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孩子们还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想出了很多方法来帮助自己,相信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最好的、独特的你! 板书: 性格密码 ——性格 相同点 不同点 满意 不满意 改进建议:1.自我调节 2.鼓励 3.尝试 4.换位思考 课后反思: 本课是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而设计的,选取了自我认识中性格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从而让学生们关注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目前性格的主要特征,知道性格具有多样性,发现自己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足之处,最后让孩子有意识去关注自己的性格发展,并改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内容需要,本课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环节清晰,目标明确 第一个环节: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性格,认识性格的多样性):让学生初步思考、了解自己在性格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我们平时的行为,言语,态度,情绪变化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并用一些词语来描述自己的典型特征,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虽然有很多相同,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各自的特点,是独特的我。 第二个环节:做最好的我(满意度测评;学生找到改善自己不足的方法):让大家了解自己的性格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在自我认识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很重要,同样也要听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最后让学生自己想出能完善自己的方法。 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目标,环环相扣。 2.重视“活动”强调“体验” 本课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设计了找同伴的游戏让生在游戏中发现人与人的差异,知道每个人具有独特性,通过自评和他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生对自己有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想方法完善自己。整节课由一系列活动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体验的过程,学生们的交流、互动充分,整体的气氛融洽和谐,符合心理教育课的特点,即重视“活动”强调“体验”。 本课在教学时有以下几点不足: 1.设计者对环境的考虑不够充分,比如在游戏环节,为了让孩子一起互动,座位的安排上不是很好,走动时有点乱。 2.本节课的设计虽体现了活动性,但学生的体验还不够深刻,教师还应把每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设计得细致些,以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 3.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自身的评价语比较单调,以后应该注意充分的共情和积极关注。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