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科学革命 课件(16张ppt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2 科学革命 课件(16张ppt )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6.1.2
科学革命
指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变革。①
14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发展迅速(手工工场),新兴资产阶级对自然科学迫切需要,以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②
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③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带来新知识和地理新发现,这一切刺激了科学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欧洲杰出的科学家辈出,天文学、物理学均有重大突破。数学、化学及其他学科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科学革命彻底颠覆了
自中世纪以来被天主教会
奉为正统,长期占据垄断
地位的传统宇宙观、世界
观。此后,科学在推动社
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日
益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科学革命?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哥白尼:“日心说”——
科学革命的开端
长期以来,教会一直宣称“地心说”,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托勒密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通过系统的几何学证明,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通常所说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说”
)。中世纪神学家将“地心说”融入基督教神学,赋予它宗教意义:地球被置于上帝的环抱之中,沐浴着神恩,上帝处于宇宙的最外层,推动宇宙的运动,注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地心说后来成为基督教的重要理论支柱,统治了欧洲一千多年。
背景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
观点
哥白尼:“日心说”——
科学革命的开端
哥白尼将“日心说”的宇宙观撰写在一本《概要》的小册子中,只在天文学家之间流传。
哥白尼深知自己的理论与宗教观念严重冲突,故直到临终前才正式出版完整阐述这种新宇宙观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第一部以充分的科学论据阐述新宇宙观的科学文献,它无声地揭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哥白尼:“日心说”——
科学革命的开端
人们知道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但人们给哥白尼的学说以
这么高的评价,这是为什么?
“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人们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它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开启了科学观念的变革,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此后,传统理论不断受到怀疑、挑战,一场科学革命在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展开。
在哥白尼时代,相对地心说,哥白尼的理论更接近真相
影响
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
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便从此大踏步前进。
——恩格斯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哥白尼在去世之后,赞同并支持“日心说”的学者相继遭到教会迫害。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1548~1600年)充满激情地传播哥白尼的学说,并从多方面补充并发展哥白尼的学说,进一步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1592年,他被教会逮捕。经过八年审讯之后,于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布鲁诺:宇宙是无限的
“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判词还要感到恐惧”。临行时,他高呼:“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
科学探索是循序渐进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与曲折,有时甚至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
为牛顿建立经典力学奠定基础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地球上空的物体在以地心为描述其运动的参照点时,物体在与地心连线的方向上受到的合外力是一个指向地球中心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由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物理学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伽利略通过反复的实验,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登月后曾尝试于同一高度同时扔下一根羽毛和一把铁榔头,并发现它们同时落地,这才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发现月球表面有山谷,金星绕太阳运行。

木星有4颗卫星,这些卫星绕木星而不是绕地球转动。

银河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
天文学
这些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新天文学说的正确性,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这部书出版之后的第二年(1633年),
伽利略就上了宗教法庭的黑名单。教皇下令不许这本书传播印行,不许他传播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而且判他终身监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伽利略依然没有停止科学探索。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17世纪英国科学家,从小热爱自然。他系统地学习了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理论。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基本原理。他的贡献主要在物理学领域,其中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669年26岁的牛顿担任教授。1672年29岁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24年,1705年受封为爵士。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家中,牛顿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人。1727年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为纪念牛顿,特地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把662号小行星命名为牛顿小行星。
光学:发现光谱
天文学: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数学:发明了微积分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的臣民爱戴的国王一样被安葬的。在他之前,是没有哪一位科学家享受如此殊荣的。在他之后,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将会是屈指可数的。”
——《科学简史》
17世纪,牛顿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建立的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后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的应用: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的运动是不规则的,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断天王星附近可能存在着一个更为遥远的星球。后来,人们借助高倍望远镜,确认了它的存在,这就是海王星。
1846年发现海王星后,许多人猜测它的轨道外面可能还会有行星。洛韦尔和皮克林详细算出这个未知行星的位置。经过多年的寻找,1930年初,汤博发现了这颗行星,证实了洛韦尔和皮克林的推断,这颗行星就是冥王星。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也不断深化。2006年,冥王星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表决,被降级为“矮行星”。
科学的作用: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的奥秘
资料1:牛顿曾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认为我不过是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童,不时为找到比常见的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全然未被发现的浩瀚的知识海洋。’
二.代表人物及成就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所说的“巨人们”指牛顿之前的众多科学家,正是那些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为牛顿的发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巨人有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

科学革命产生了近代科学,宇宙的奥秘展现在
人们面前。旧的观念被打破,科学受到推崇,
科学知识得到普及。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迎来了
技术发明的高潮。
三.科学革命的影响




代表作或贡献
古希腊
托勒密
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意大利
布鲁诺
宇宙是无限的
意大利
伽利略
自由落体定律;天文望远镜;
月球表面有山谷;金星绕太阳运行




三大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光谱;
反射式望远镜;微积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