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 沈阳社课标版七年级 主题三 世界航母大盘点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 沈阳社课标版七年级 主题三 世界航母大盘点 教案

资源简介

《世界航母大盘点——探究舰船抗沉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世界航母大盘点——探究舰船抗沉结构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应用自于沈阳社课标版(马玉红主编2015)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第三主题。中国是一个有着18000多公里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大国。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中国从此开启了航母时代。随着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下水,中国成为全世界除美国外唯一一个拥有两艘航母的国家。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还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通过对世界航母的盘点,了解世界航母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拓展了解舰船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丰富的作战经验、先进的武器性能和强大的生命力(有经验、打得着、抗得住)是在海战中取胜的关键。从而使学生感知中国发展航母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海防建设的意识。
学生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显示,虽然80%以上的学生喜欢军事知识,并对航母舰船有浓厚的兴趣,但却没有舰船结构方面的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已了解一定的物理现象和利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技能。他们虽然活泼好动,但已经有了旺盛的求知欲和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适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和探究型的学习。由于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差异,使得他们自身水平不一致,在学习过程中要选择小组完成任务来实现共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舰船抗沉结构的设计原理
2、掌握舰船抗沉结构的应用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对舰船下沉视频的分析,了解舰船下沉的原因及抗沉的原理。
2、通过实践操作、合作学习,掌握舰船抗沉结构应用。
3、能利用学习小组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舰船下沉视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学生正确的利用、获取与表达信息的意识
教学重点 舰船抗沉结构的设计原理
教学难点 舰船抗沉结构的应用
教学环境及 资源准备 展示舰船下沉视频的制作、收集与整理
提供教学制作辅助材料(塑料餐盒、手工板、直尺、裁纸刀、热熔胶枪、水槽)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课以探究发现法、任务驱动法、合作交流法为主,把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合作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尝试——理解运用——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教师指导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展示航母编队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航母的发展历程,盘点了世界各国的航母。我们知道航母不能单兵作战,只能以舰队的形式出征。下面请同学介绍一下航母舰队的情况。
航母战斗群在作战的过程中是否就真的不会遭受打击,如果受到打击又是来自哪方面的?
学生代表讲解,其余学生观看
各抒己见
学生代表讲解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 发现新知 再次设问“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适时提示从重力浮力物理知识入手。
教师根据每组不同的讨论情况,给予指导和总结。
从上面的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船体进水对于船舶来说是最大的威胁。
实际上不只是海战造成船体破损进水,触礁、船舶的碰撞都有可能导致船舶进水,甚至沉没 围绕刚才的展示,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积极讨论。都说出了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 在活动中,学生对视频的认识也只是片面的,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可以丰富知识,突出学习的重点
任务驱动 自主求新 海上船舶可能因各种海损事故而破舱进水,为了使船舶在进水后不致沉没,并能保持一定的航行性能,船舶在建造时必须使船舶有可靠的防水抗沉结构和一定的排水设备,并配备适当的堵漏设备。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舰船的抗沉结构,首先来设计抗沉结构图
学生分组设计尝试完成任务。
填写《设计方案实施评价表》
学生自己来介绍设计的结构

自主学习,让学生实践体验。
激发学生互相竞争,敢想敢做和对未知领域大胆尝试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合作交流 拓展提高 用准备的材料搭建好自己设计的抗沉结构
学生尝试着去操作。
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制作技巧,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大家共同探讨解决。 不指定结构的样式,是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让学生有自主的空间,强调个性化学习。
让学生有机会实践探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品展示 师生共评 检测抗沉效果:
启发引导
在学生自评互评后教师点评,集中给予肯定,指出其中还需要提高的地方,点评一定要到位,以鼓励为原则最后还要指出,抗沉结构的设计可以通过系统的计算而得出,在大学中有专门的专业课程于此相关,并鼓励有意向的学生在课后多加了解继续学习。
学生自评:学生讲讲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优势,谈谈自己的做方法
同学互评:小组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们了解其他同学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培养了学生对他人作品正确地评价,又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信,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学反思 反思回顾这节课的设计,通过教学广播的使用,结合教材,完成了教学任务,其中在开始创设情境引入重点,围绕这一点展开教学,突出了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我采用直观演示和任务驱动法的方法,既是学生跟教师的互动,同时又是建立学生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关键,使他们有了的成就感,更加情绪饱满的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是为了后面难点内容的解释,做好了铺垫。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兼顾他们的学习情绪。
在教学中,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其中借助了课件的内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穿插的实践体验成分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必要成分。同时,也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起到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
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好奇心,尽可能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帮助他们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不要求学生同一面孔、同一动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只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认为“一千次完美的重复不如一次有缺点的创新”,作为教育者,只要我们每时每刻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去挖掘学生身上的内在潜力,未来的希望在我们手中孕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