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 教科课标版 4.食品安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 教科课标版 4.食品安全 教案

资源简介

七 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人: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第四节 食品安全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几种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利用石蕊试纸测定液体食品是否腐败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关注食品安全。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几种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利用石蕊试纸测定液体食品是否腐败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物讲解法
课前 准备 教具 实验用品:玻璃棒、烧杯、石蕊试纸等。
学生 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收集2~3种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理念)
设计调整
一、导入新课 卫生部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1998年,卫生部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55起,中毒人数5836人,死亡88人;而到2000年,收到的中毒报告增至150起,中毒人数为6273人,死亡135人。
从这一段材料中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如:食品中毒的案件越来越多。食品安全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怎样鉴别食品是否合格呢?
二、活动探究
1.怎样鉴别食品标签是否规范
请同学们拿出收集的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认真阅读食品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判断你收集的食品标签是否规范、所买的食品是否过了保持期。 师组织讨论、交流或个别辅导
教师可提醒大家购买食品时,尽量不要购买街头小商小贩的食品,以防上当受骗。
2、怎样鉴别食品是否安全
出示新鲜的粥和已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的粥(已变质)
请学生设计方案说出鉴别的方法。
学生发言:
如:1、闻一闻是否有酸味
2、观颜色,若有气泡或浸出液,可能变质。
教师予以评价并归纳,闻味法、观色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鉴别方法,今天大家来尝试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的鉴定。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个烧杯中的液体,滴在两张石蕊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如果变为红色,溶液为酸性;如果变为蓝色,则溶液为碱性;如果不变色,则溶液是中性的。变成酸性或碱性的则为变质。
学生做实验
描述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甲烧杯的液体使石蕊试纸变成了红色,证明粥已经变酸,变质;滴乙烧杯液体的试纸没有变色,证明粥是新鲜的。
教师巡视、引导、评价
为了防止食物变质,我们经常把食物放在冰箱里保存,冰箱是食品的“保险箱”吗?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使用冰箱应注意什么?
教师组织讨论, 补充、归纳并提醒大家平时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学生纷纷发言
如:1、不是保险箱。食品不要保存太长时间。
2、放前要把蔬菜、水果洗干净。
3、食品袋不要有毒,生食和熟食要分开。
4、刚从冰箱里取出的泠饮、瓜果等,要在屋子里放一会再吃。
……
三、知识整合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除了食品腐败变质问题外,食品安全问题还涉及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去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
如:喷洒农药的蔬菜、有毒的大米、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含有激素的鱼、用柑水油炸的油条、用硫磺熏过的白馒头、吃了未炒熟的豆角、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花生米、有毒的蘑菇……
转基因食品、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的安全问题
归纳或补充后归纳:
食品安全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四种情况。
1、 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2、 食品污染问题
3、 有毒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4、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
5、假冒伪劣食品问题
6、新型食品中的安全问题
食品的安全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它关系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辨别能力。






第四节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有:
1、食品腐败变质问题
2、食品污染问题
3、有毒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4、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
5、假冒伪劣食品问题
6、新型食品中的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