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必备:选择题易错易混分类速记 2020-2021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必备:选择题易错易混分类速记 2020-2021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1079500012039600八下易错易混选择题速记
第一单元 高频选择题考点速查记
一、对比口诀巧记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的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易错易混口诀速记:有基本是权力,没基本是人权。
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
权力机关(人大---人民代表大会)--主导;②行政机关(政府)、③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④审判机关(法院),检察机关(检察院)--司法机关
人大--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政府)、③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④审判机关(法院),检察机关(检察院)--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易错易混口诀速记:人大与其它比,产生负责监督,人大是最大
两对关系:①人大-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易错易混口诀速记:人大与人民,人民是主人。
二、小切口要牢记:
4. 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5.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6.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7..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
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8.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优先原则)
9.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活动本准则。
10.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1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12.宪法三最高: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13.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①地位:国家的根本法:宪法;②内容: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③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④制定和修改程序: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法规更严格。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14.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学习、认同、践行宪法。
15.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6.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单元 高频选择题考点速查记
一、公民权利与义务内容对比区别
1、公民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权利)(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公民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2)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依法服兵役(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4)依法纳税;(5)其他义务:劳动、受教育、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
3.公民基本权利、基本政治权利、最基本的权利的区分
①公民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其他权利
②公民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③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人生自由
二、特殊巧记: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劳动权、受教育权
三、细节切口考:
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非法拘禁--欠债不还被关;非法搜身--超市保安怀疑偷盗搜身),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人格尊严权 :名誉权(个人、取绰号)、荣誉权(侮辱烈士)、肖像权(不经本人同意用你照片做宣传广告)、姓名权(冒名顶替)、隐私权(私拆信件、偷看手机通信秘密)
5.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年老、残疾、丧失劳动力的社会救济)、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6、财产权内容:占有(所有权);使用(功能);收益(租金);处分(捐赠、互赠)
7、公民依法维权的方式:协商(A-A、常用方式)、调解(A-B调解组织-A、有效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A-B仲裁机构-A、适用合同纠纷、财产权益争议,不可上诉)、诉讼(A-B人民法院-A可以上诉、民事诉讼、刑事自诉、行政诉讼、最正规。最有效、最权威的方式)。
8、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财政收入的主来源)
9、不依法纳税的表现是:偷税(不开发票,少交不交)、欠税(不按时、逾期)、骗税(额外收益)、抗税(暴力、威胁拒不交税)
10.法定义务和基本义务——强制性,受宪法、法律约束; 道德义务--非强制性,舆论谴责。
第三单元高频选择题考点速查记
一、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易考方向:
(一)公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理解、区分?
(1)成分:公有:国有、集体、混合(国有、集体);非公:个体、私营、外资
(2)理解:公有:全体、部分、(公=非公) 非公:家庭、雇佣、外资
(二)关键词区分所有制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主体、基础;②国有:关键、控制力、支配、主导③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非公有制:鼓励、支持、引导
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标志词“国企、乡镇企业”的工资奖金收入所得;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范围-——标志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劳动、资本(股票、利息)、技术、土地(出租)、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
二、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一根三基
①一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区分: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②三个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党制度,基层群众性组织自治制度
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的区别
①人大: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机关)
②人大代表:从人民群众中选举出来的代表(人)
③人大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
4、人大与人大代表职权的区分
①人大权利:立法、任免、监督、决定权;
②人大代表权利:审议,提案,表决,质询权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6、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中国人民政协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机构,简称人民政协,
(2)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国家机关)。
(3)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4)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8、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地位:基本政治制度。
(2)细节: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一定自治权,不是高度(特别行政区),更不是完全自治)。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乡不是自治地方)
1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产生: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
(2)组织形式: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
(3)性质:基层群众性组织自治组织(≠国家机关),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基本(≠根本)政治制度。
1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热点:新冠肺炎防疫)
三、国家机关——口诀:高管高。地方管地方,地方听中央。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大)--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决定,任免,监督(与人大代表:审议权,提案权,表决权,质询权做区别)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是国家机关≠人)。
4、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年龄:45;任期:5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
(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2)任免权。(3)外事权。(4)荣典权。(热点:袁隆平)
6、人民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机关:行政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最高的行政机关)
(1)构成: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宗旨:为人民服务,目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3)行政机关(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与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关系:行政机关(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由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产生,对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负责、受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监督。
7.监察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机关:监察机关,即行使监察权的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1)构成: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监察委员会。
(2)监察对象: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是“官”,不是民)
(3)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地方监察委员会)与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关系: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地方监察委员会)由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产生,对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负责、受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监督。
(4)监察机关的职责:(1)监督职责(首要)。(2)调查职责(经常)。(3)处置职责。
8.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法律的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1)人民法院(性质: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①构成:
②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法院)与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关系: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地方人民法院)由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产生,对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负责、受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监督。
人民检察院(性质: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
①构成:
②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人民检察院)与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关系: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人民检察院)由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产生,对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负责、受人大(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监督。
第四单元高频选择题考点速查记
1、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2、法治与自由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3、平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4、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7.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8、公平
(1)公平的内涵: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③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9.正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1)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3)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10.如何维护公平?(或: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个人维护公平。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立法: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司法: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1.如何守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12、追求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是什么?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4)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