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书法 9平正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书法 9平正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9. 平 正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结字平正风格的主题讲解;看看想想示范字:直、夫、玄、軍书写特点;书法园地:了解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及其作品。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平正”的结字风格特征。
2.在观察、比较、临摹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平正”结字风格特征的字。
3.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练字习惯。
教学重点 “平正”的结字风格特征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 “平正”的结字风格特征在字中的运用。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笔墨纸砚毡等。
学生准备 笔墨纸砚毡等。



程 一、导入
1.出示“直、夫、玄、軍”四字,让学生观察其在用笔与结字上体现出来的风格特征。
2.学生汇报。
3.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颜体楷书的风格特征之一《平正》。
二、自学指导
1.阅读书写要点,欣赏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点,感受颜体楷书用笔与结字上体现出来的风格特征。并思考:什么是颜体楷书的平正?
2.看看想想。观察“直、夫、玄、軍”的范例说明,比较分析体会颜体楷书结字特征平正在字中的运用。
3.书法园地。了解书法家董其昌及其作品。
三、生自学,师巡视
四、后教?
1. 了解书法家董其昌及其作品。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_??????_(今上海市松江)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书法追求平淡天真,擅长楷书、行书、草书。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如《秋兴赋》。清康熙皇帝酷爱董其昌书法,一生临写董字,因此清初学写董字成为风气。
2.欣赏董其昌书法作品《秋兴赋》
(1)内容简介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
注:(1)十有四年:指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
(2)二毛:头发黑白夹杂。
(3)太尉掾(yuàn):太尉的副官。虎贲(bēn)中郎将:帝王行宫或营帐的卫队首领。
大意:
晋武帝太始十四年,我三十二岁,开始出现白头发了。因是太尉府的属员兼任了虎贲中郎将
(2)赏析
《秋兴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代表赋作之一,董其昌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六月在其所喜爱的高丽镜纸上乘兴所书,时年52岁。展读此作,一股只属于董其昌的风神气韵扑面而来,清淡空灵,超凡脱俗。其平和简静处似王羲之,潇散有致处似杨凝式,姿媚秀逸处似赵孟頫。囊括众美,裁成一妙。
2. 什么叫平正?
平正是指端正、平稳、均称、工整、平平正正的意思。这种平正带有规矩,法则之意。在这里更注重字的结构平正的特点。
3.师生共同分析颜体楷书的结字特征——平正的体现。
(1)字形整体平正是《颜勤礼碑》在结字上的一重要特征。
(2)平正并不是绝对的横平竖直,而是在笔画保持局部变化的基础上呈现整体的平正。
(3)说说长横的起笔、收笔略重,这一特征在结字中的意义与作用。
增加了字平稳、端正的特征。
4.分析四个例字的书写特点。
直:
(1)长横的起笔、收笔略重,是这个字的主笔,两长竖左轻右重;
(2)上边的短竖稍向右撇,字显得活泼;
(3)三个小短横是右尖横,与右边竖不连。
(4)正中有斜。
夫:
(1)长横起笔、收笔都较重,挺拔大方;
(2)撇舒展灵动,捺的笔画重;
(3)整体平衡。
玄:
(1)长横起笔、收笔都较重,挺拔大方;
(2)下部呈三角形;
(3)上边的点在横的中间,字左右均衡。
軍:
(1)横笔画平行,长横起笔、收笔都略重,挺拔有力;
(2)右边的竖比左边的竖粗,中间的竖重,为悬针竖;
(3)纵横有序。
4.教师结合书写要点与看看想想,示范例字。学生仔细观察、揣摩,跟着老师初步练习。
五、当堂训练
1.学生练习范字,老师巡回指导。
2.讲评:
(1)投影展示典型佳作与病例,先由学生点评,再师作小结。并找出原因纠正错误。
(2)学生自评。
3.小结:对优秀同学及作品提出表扬。
六、全课总结。
七、布置作业。 补充修改
板 书

计 9.平正
平正:笔画局部变化基础上呈现整体
直:正中有斜
夫:整体平衡
玄:左右均衡
军:纵横有序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