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集字练习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任务目标 基本: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登高”两个字写法,进行“登高”的集字练习,从而了解书法幅式——竖幅,学习竖幅作品的章法。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教师范写,学生临写、学生互评加深巩固“登高”字的结构特点。学生通过巩固“双姿”保持良好书写习惯。 高级:学生通过“点线辅助法”和“笔画标尺法”提高书写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书法学科素养。 素养目标 ? 技术:学生通过读帖、分析、临写,能够掌握“登高”两个字的结构特点,初步试竖幅的书写章法。 ? 艺术: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灵活的创作、临摹作品,感受竖幅书法作品的章法美、结构美。? 文化:学生通过了解“登高”的源流和含义,增强书法学习的文化底蕴,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掌握“登”和“高”字的结字特点。 教学难点:竖幅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 教学准备:展台、西沃白板课件、范字、字帖,竖幅宣纸。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与复习导入 课前诵读: 师:带领学生诵读毛笔字歌诀: ?生:执笔,跟随教师一起诵读“毛笔字歌诀”,调整“双姿”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技术目标,遵循“健康第一,书写第二”的原则,运用“五指执笔法”和“口诀要领法”,通过带领学生执笔诵读“毛笔字歌诀”,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和态势语,提醒学生调整“双姿”,以及书写时的一些细节要点,让学生调整心情静心上课。 导入新课 1.了解源流及含义: 师: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背诵了很多很多古诗。不少诗人在诗篇中都有登高望远的名句,你知道哪些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1: 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2: 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生3: 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几首诗中的名句大家都很熟悉。你觉得登高是什么意思呢? 生:体悟“登高”的含义 设计意图: 为了完成文化目标,遵循运用“典故思启法”,从文学角度出发探寻“登高”一词的源流和含义,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文化底蕴。 师总结:你说的很好。登高的意思是上到高处,登高望远,开阔眼界。我们学习书法时应当文在前,字在后,要在了解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去学习书写。 2 .PPT展示各种幅式的书法作品 生:观看图片。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不同幅式的书法作品。幅式是书法中书写一篇字的整体形式。根据纸张的长短、宽窄、形状可分为条幅、中堂、对联、斗方、横批、斗方、扇面、团扇等。人们常用的竖幅有中堂、对联、条幅。竖幅为竖式,内容是竖着写的。 生:聆听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艺术目标,运用“图像识别法”,让学生观看大师作品,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展示教师集字作品《登高》 师:这是老师以登高为内容创作的竖幅作品。内容只有两个字,适合于竖幅书写,今天我们就以竖幅的幅式进行“登高”的集字练习。 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艺术目标,让学生观看教师的作品,让其了解竖幅这种书法幅式,想要引起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导出课题: 《第8课 集字练习 登高》(板书课题) 新知传授与讲解示范 分析登高两个字的结构特点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登高这两个字都集选自《九成宫醴泉铭》原帖中。 (一)复习基本笔画:横和折的写法 师:出示登高两个字,(板书:登高)在这两个字当中,哪个笔画最多呢? 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笔画,回答问题。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个字中,横画很多,有长横和短横。折画也比较多,横撇、横折、横折钩都有折画。写好横画和折画对写好这两个字至关重要。 复习横画的写法要领并示范书法。 写横时注意三点六个字:起笔露锋斜切入笔。行笔右上斜行。收笔略顿提锋收笔。 复习折画的写法要领并示范书写。 师:写折画时也注意三点六个字:折前轻提,折时后顿,折后斜行。 书写示范横画和折画的写法。 设计意图:复习基本笔画的写法。 逐字分析 分析“登”字 (1)勾画外形找特点 师: 从字的整体姿势上来看,登字有什么特点呢? 生:观察字的整体姿势,回答问题。 师:我们可以用基本形状概括法概括出每个字的外轮廓形状。 请大家看看登字的外轮廓形状,登字外形特点是什么呢? 生:观察登字的外形轮廓,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同学们概括的都非常准确,登字的外形特点就是上宽下窄。(板书:上宽下窄)。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对字形判断的整体印象去把握字的结构。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技术目标,遵循“先重结构,再重用笔”则原则,运用“点线辅助法”,培养学生读原碑帖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分析每个字的外形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分析细节记结构 师:从整体姿势上来看,登字具有稍向左倾斜,上宽下窄的特点。我们再从细节入手,来看笔画形态及笔画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字的结构特点。 师: 这个字的主笔是撇和捺,撇要斜长,那捺呢形态特点呢? 生:观察回答捺平缓。 师: 撇和捺的位置高低关系呢? 生:撇低捺高。 师:观察地非常仔细,(板书:撇低捺高)。再来看看点画特点,左点和右点的位置关系呢? 生:左点低,右点高。 师:注意这一短横和主笔撇捺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回答。 师总结:根据笔画形态和笔画之间的关系,我们总结出登字的结构要领特点歌,同学们齐声朗读。 生:朗读结构要领歌。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技术目标,遵循“先重结构,再重用笔”的原则,运用“笔画标尺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登”字的内部结构特点,注意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 ”与豆字之间的穿插关系,从而避免书写时各部件会分家或靠的过近的问题。 (3)观看微视频:注意观察用笔方法和结构特点。 分析“高”字 (1)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研读了欧体“登”的结字特点,下面我们再来研读分析“高”字的特点。请大家四人小组活动,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画一画:勾出高字的外轮廓,看高字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从整体姿势来看:高字___________ 从细节入手,笔画形态及笔画之间的关系:________、 ________ ? 写一写:试着总结高字结构要领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变化,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上台分析展示。 设计意图: (3)教师补充。 (4)看微课视频。 三)对比分析 师: 从整体姿势上看,这两个字的共同之处是向左稍有倾斜。(板书:稍左倾斜) (在例字登上画三条线)老师画几条线,从线条的走势上来看,左边和右边有什么区别? 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在例字高上画三条线)大家说的都很到位。我们再来看看高字。这些线条的走势是怎样的呢? 师总结:在结体上的相似之处就是:左敛右放(板书:左敛右放)。不光是这两个字,欧体字的整体结体特点就是左敛右放。以后我在临帖时要注意欧体的这一特点。 设计意图: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笔画、字形的能力,掌握了欧体字的整体结体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在整字书写时有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更好地把握字形结构和点画特点,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问题。 (三)示范讲解 (1).教师示范“登高”两个字,边示范边讲解运笔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师(边写边讲): 生:观看教师示范,体悟结构、写法。 设计意图:通为了完成技术目标,遵循“教师示范,形成偶像”的原则,教师通过细致讲解示范,进一步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结构、点画的特点。 (2).课堂练习: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读帖和分析,请同学们准备好联系纸张。 生:摆放纸张。 师: 调整坐姿。 生: 背诵坐姿歌。 师: 头摆正,肩放平,腰背挺直,双脚着实落地。左手臂轻轻压住纸张,右手握起毛笔,笔尖垂直于纸面。吸气、呼气,静下心来。在练习纸上双勾一遍,单勾一遍,临写一遍。 双勾时:注意用笔方法。单勾时:注意笔画粗细。临写时,注意找准字形结构。PPT播放音乐《汉宫秋月》 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时出现的问题。 生:尝试书写,认真练习。 章法布局 书法作品的章法: 师:书法作品是要讲究章法的,书法作品的章法一般包括:正文、题款 和印章。在创作时要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落款的写法: 师:讲解落款常识及注意事项。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书写内容,落款包括正文的出处,创作时间,作者姓名等。指着教师作品进行讲解。落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都在左边落款。? 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使主次分明。? 落款的起头和结尾都不能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一个字。 生:倾听并观察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竖幅作品的创作: 师:以登高为内容,怎样创作书法作品呢?创作书法作品时要整体协调,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这两个字在原帖中都比较倾斜,但写成作品时要注意几点: ?这两个要写的大小均匀,书写平正,以免作品中两个字都是歪斜的。 ?写成竖幅组合时要上下相对,两字间距适宜。不宜太大或太紧,间隔半个字的距离就好。写出横幅时,要从右往左写,横幅注意两个字要齐平,不能一高一低; ?还要注意作品的布局,因为左边要留有落款的位置,所以正文偏右书写,不得占中。在登字的斜撇以下位置开始题写落款。 生:观察学习以登高二字为内容,创作竖幅作品的章法布局。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技术目标,遵循“精讲多练,注重实效”的原则,引导学生关注竖幅作品的章法局部,合理安排正文两个字大小和位置,明确落款需要注意的问题。书法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尤其是关注学生对书 法学习的兴趣,以及了解相关的一些书法常识。 学生实践与分享交流 一、实践要求: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竖幅章法进行“登高”集字创作。 师:班内巡视,强调学生的“双姿。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技术目标,遵循“健康第一,写字第二”的原则。运用“五指执笔法”,(2)在学生书写时,适时评价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生:进行课堂集字练习。PPT循环播放“登高”的范写视频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临写目标,遵循“心摹手追,拟之贵似”的原则,运用“循环演示法”,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让遇到困难的学生可以随时观察每个字的笔法。 二、课堂评价 师:不少同学上交了他们的作品,我们进行展览欣赏。 教师点评: 点评标准:1.从作品整体来看:书写平正,间距适宜 2.从落款上来看: 落款位置合适,字体大小适当,给他两颗心。 3.从单个字来看: 登字 ..... 高字....再给他两颗星 4.根作品展示讲评有进步的地方。 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再次强调有问题的地方。 教师评价原则: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寻自身进步空间 学生点评: 生1:选取自己认为最棒的作品进行分析。 点评标准:1.从作品整体来看:书写平正,间距适宜 2.从落款上来看: 落款位置合适,字体大小适当,给他两颗心。 3.从单个字来看: 登字 ..... 高字....再给他两颗星 4.根作品展示讲评有进步的地方。 5. 给出现问题的作品提出更改建议。 学生评价的时候,也是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效果评价与归纳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登高”竖幅作品的创作书写,同学们态度端正,书写认真,大多数同学抓住了这两个字的结构特点来写,并注意到竖幅作品的创作章法,非常不错,你们的作品老师非常的满意,老师给大家点赞!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的远。登高能使我们开阔眼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愿同学们在书法学习之路上,勤学苦练,用心感悟。让书法陪伴你度过美好的学习时光,用我们灵巧的双手,用艺术装点生活,真正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