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四年级下册书法 14绞丝旁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书法 14绞丝旁 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绞丝旁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中小学书法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经典碑帖与汉字文化为基本内容,加强对祖国文字的理解与热爱,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书法艺术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当融入中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书法教育教学中,以“总纲”为基本宗旨,以“经典碑帖与汉字文化”为基本内容。以“九大原则、三维目标、一个目的”为基本理念。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简化字、熟知繁体字!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以“一课一字,一字多得”为基本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理论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指出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即现有和潜在两种。活动中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模仿和努力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整体而言,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考虑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
2.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美社书法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左偏旁的写法第十四课《绞丝旁》。由两个撇折和四个点画组成,两个撇折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加强学生对于书写理解感受。上部和三个点画的组合关系是本课难点,从字义剖析绞丝旁的本义为细线,本课例字为经、纪、终三字,依据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理念,本课选择“经”字作为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于绞丝旁在字中的应用理解,力争一课一字,一字多得。
3.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学生前期学习了笔画的写法和笔画的变化与组合内容,初步了解书法基本常用笔画的写法,对于基本起笔、行笔、收笔有了一定的体验,但熟练程度还有所不足。在学习笔画变化与组合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认真观察,发现笔画的变化和组合特点,能用简单的书法用于表达,但书写体验不够,不能细致的表现笔画变化关系。对于前期偏旁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书写要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通过本单元系列学习,强调书写笔法和要领,适当增加文字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任务目标:基本:学习绞丝旁的写法,了解笔画汉字发展源流文化。 高级:绞丝旁的上下部件位置组合关系。
三维目标:技术:通过观察分析,初步掌握绞丝旁和例字的书写。
艺术:体会左右结构字的组合,欣赏欧字的结字之美。
文化:感受绞丝旁的文化源流,体会汉字书写的乐趣。
教学重点:绞丝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绞丝旁上部与三点的位置搭配关系。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一:生活导入字形演变 师:出示图片(蚕),最能体现蚕的特点什么呢?
生:观看图片回答吃桑叶 吐丝结茧
师:猜猜我国有多少年的养蚕历史?(学生猜测)说文表述丝 蚕所吐也,微、细也。偏旁取一半写为“糹”“糸”,“纟”是简化写法,出示课题绞丝旁。(板书)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明确学习内容。了解汉字演变提升兴趣。
二:观察分析 总结实践
师:绞丝旁作左偏旁,结构稍显复杂。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从外形、笔画分析。
生:观察笔画外形,总结特点。
师小结:偏旁整体为长方形,上部两个撇折,第一个折画角度向右下,第二个向右上,点画位于撇中部。下部三点相呼应,呈弧线排列。请学生根据分析尝试书写。
生:倾听小结,尝试书写两遍。
师:展示学生的书写,从字形、笔画评价发现难点。再次出示笔画,讲解上下部件的位置组合关系。
生:参与评价,说出书写难点。观看笔画部件位置关系。
师小结:出示口诀助于记忆,教师示范书写。
生:再次书写解决难点加以巩固。
两个撇折上下放,
折的方向不一样。
点画写在撇中央,
上紧下松立稳当。
设计意图:总结难点,有针对讲解,示范解决。
三:小组探究 读帖分析
师:出示《九成宫》“经”字,篆隶书讲解演变,观察楷书字形。《说文》中表述“经,织也。从糸巠声。”简化为“经”。
生:小组合作探究:用字模辅助观察字形、结构、笔画有序分析“经”字特点。
师:总结提炼“斜画紧结”补充,辅助线法、点定位法帮助分析位置结构。
设计意图:学习读帖方法,了解字体演变,使用学具辅助分析。
四:示范引导 理解实践
师:示范书写,强调双姿。出示《九成宫》扇面、条幅集字,引导学生欣赏。
生:观看示范,解决位置结构难点。欣赏集字作品形式,实践书写。
设计意图:示范解决结构关系,欣赏不同集字作品形式。
五:展示评价 拓展应用
师:从笔画和字的位置结构以及书写双姿习惯入手评价,教师给予鼓励。
生:从评价点入手,开展自评互评,解决本课重难点。
师:出示 “纪”“终”字,体会不同变化。
生:观看讨论,发现在不同字中的不同运用。
设计意图:评价提升学习效率,体会变化举一反三感受书法结字美。
板书设计:
绞丝旁
字形
笔画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根据一课一字,一字多得整体思想。让学生书写健康书写快乐的角度出发,制定下面学习效果评价: 一:理解绞丝旁的含义并学会书写。
二:正确运笔双姿标准,初步掌握笔画的结构位置关系。
三:根据个人书写能力分层选择。
7.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本教学设计是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书法学习的乐趣。本教学设计特点: 一、从情境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很多同学在三四月都参与了养蚕,所以本课一蚕作为导入,学生兴趣很高,又通过一系列的文字学小知识,丰富学生认知,由此引出本课课题。
二、遵循认知规律,落实常态教学。四年级教材都是先偏旁后例字的安排,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从观察入手,由字形结构到笔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评价中也是遵循此规律,让学生脚踏实地。
三、小字模,大作用。字模在本课教学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从前期的观察来看,学生能够准确发现例字的特点,在实践书写的过程中,使用字模检验自己的书写结果。学生更直观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书写改正,明显提升了课堂效率。
四、文字学知识。每节课都会有文字知识作为了解,为学生的文化底蕴做祭奠,一些书法论著也作为教育教学依据。长此以往让学生在书写与文化理解中传承。
附:学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绞丝旁
两个撇折上下放,
折的方向不一样。
点画写在撇中央,
上紧下松立稳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