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考试时间长度:75分钟 制卷人:刘亚新 审校人:张华
试卷Ⅰ(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每题2分,共60分)
1、台海网2007年12月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怡这种文化情节源于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3.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
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
5、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专制B.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C.赢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三公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6.“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
7.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唐时期,文化素养较高的“天下英雄”入朝为官的途径主要是
A.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反映的实质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10.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1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3.法国大作家雨果针对中国19世纪中期的某场战争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装塞得满满的,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个大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文中的“两个强盗”应是
A.英美 B.英法 C.法德 D.法意
14.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相关的历史因素是 ( )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 ②.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③.英、美支持日本对华战争 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平壤战役 B.辽东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6.《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割占中国领土 ②清政府巨额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
1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日军侵华过程中,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2003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的毒气弹,就造成三成人死亡、八人受伤的惨剧。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19、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0.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能反映时代潮流的是
A.创立拜上帝教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永安建制 D.颁布《资政新篇》
2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让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22、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23、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24、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他为政治局常委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25、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26、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意义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27、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
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8、2008 年8月8日,在 29 届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台北代表团的入场引起了全场观众的欢声雷动。“中华台北”这一名称的使用从本质上表明( )
A. 台湾方面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C. 台湾以独立身份加入了国际奥委会 D. 台湾方面已接受了“一国两制”构想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公平公正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和权利制衡原则 D、集体领导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30、对1982年的宪法评价最为准确的是:
A、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D、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邦安国的总章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并将答案填入答题纸)
31.小姬的曾祖父是周天子,祖父在嫡子中排行第三,父亲在嫡子中排行第二,小姬是父亲唯一的儿子,按照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对应关系,小姬的身份是卿大夫。
32. 中国由秦朝开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基础。
33.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34、为成功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3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
试卷Ⅱ (共30分)
36、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6分):
请回答:
这三个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3分)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在支那事变(指1937年——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与美英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
-----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论
材料二: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三: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回答:
(1)概括材料一日本右翼分子的主要观点。(2分)
(2)概括材料二、三的共同立场,据此分析其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4分)
(4)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38、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12分):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2分)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②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3分)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3分)
灌南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时间:75分钟 制卷人:刘方雨 审校人:张兵
可能用到的数据:H 1,C 12,N 14,O 16,Zn, 6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2、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2O3+3CO2Fe+3CO2 B.NH4NO3N2O↑十2H2O
C.2NaHCO3Na2CO3+CO2↑十H2O D .CO2+C2CO
3、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Cl溶液 B. 液态 HCl C. 熔融的KOH D. 蔗糖溶液
4、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和SO42- 。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5、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6.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广泛应用。ClO2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
C、1molOH—的质量是17g D、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8、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9、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①气体分子的直径 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用自来水养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目的是
A.提高水温 B.增加水中氯气的含量
C.除去水中少量的次氯酸 D.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11、.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使用方法是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以下性质中的①黄绿色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有毒 ④较易液化 ⑤能溶解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12、下列物质既能通过与Cl2化合反应制取,也能通过与盐酸反应制取的是
A. CuCl2   B . FeCl2 C. FeCl3    D. ZnCl2
1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锌粒24.4g(1g以下用游码),他把锌粒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所称取的锌粒的实际质量应是
A.24.4g B.25.5g C.23.6g D.24g
1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高考资源网是
A. Al2(SO4)3 =2Al3+ + 3SO42- B.AlCl3 = Al3+ +Cl3-
D. Mg(NO3)2 = Mg+2 +2NO3- D.KMnO4 =K+ +Mn7+ +4O2-
1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高考资源网是 ..
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高考资源网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高考资源网支管口处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时,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高考资源网溶解度相差很大
16、H、D、T、H+可以用来表示
A.同一种原子 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C.氢元素 D.氢的四种核素
17、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应表示为(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B. C. D.
1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氯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9 g水所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在同温同压时, 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相同且为11.2L
D. 0.1 mol甲烷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19、下列溶液与20mL 1 mol/L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0 mL 1 mol/L Mg(NO3)2溶液 B.5 mL 0.8 mol/L Al(NO3)3溶液
C.10 mL 2 mol/L AgNO3溶液 D.10 mL 0.5 mol/L Cu(NO3)2溶液
20、实验室需用480毫升0.1摩/升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毫升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B.称取12.0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C.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D.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2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A.XY2 B.X3Y2 C.X2Y3 D.XY
22、将标准状况下的aL 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B.
C. D.
23、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数之比为1:1 ②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2:3 ③原子总数之比为3:4
④S原子数之比为1:1 ⑤质子数之比4:5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 C.①⑤ D.③④⑤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1分)
24(8分)、①核素的电子数是 ,中子数是 ,质子数是 。
②、1molHNO3的质量是 ,1mol HNO3约含有 个氧原子
2molOH-- 含有 mol电子。
③、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离子,ACl2的摩尔质量是 ,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5(6分)、(1)在100ml Al2(SO4)3溶液中, mol Al2(SO4)3中含0.6molSO42-,其中含Al3+ 个,从中取出1/4 体积的该溶液再稀释到100 m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漂白粉长时期露至在空气中会失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失效的原因:      ,
     。
26(5分)、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过滤 B.结晶 C.分液 D.蒸馏 E.萃取分液 F.升华 G.渗析
(1) 分离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2) 分离饱和氯化钾溶液和沙子的混合物;
(3)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4) 分离酒精(沸点为78.1℃)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5) 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27(5分)、实验室制配0.5 mol·L-1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烧杯 、100 mL量筒 、1000 mL容量瓶 、500 mL容量瓶 、玻璃棒 、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①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______。 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_____。
③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残留______。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____ _。
28(7分)、将足量的锌投入200mL某浓度的盐酸中完全反应,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求:
(1)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灌南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9分)
  
26、(1) C (2) A (3) B (4) D (5) E
27、(1) 胶头滴管 。
(2)① 偏小 。 ② 偏小 。③不变 。④ 偏大 。
28、(1)3.25 g (2) 0.5mol/L考试时间长度:120分钟 制卷人:于楼飞 审校人:郑玉琦
Ⅰ 客观题部分(共计85分)
一、听力理解:(1*20=2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y do the two speakers want to go to a bar
A.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be caught in the rain.
B.Because they want to have a drink.
C.Because they want to meet another friend.
2.How long will the man have to wait before the plane takes off at the airport?
A.105 minutes. B.80 minutes. C.75 minutes.
3.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buy?
A.Pants suit. B.A blouse. C.A coat.
4.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conversation?
A.Michael is playing in the garden.
B.Sally is playing in the garden.
C.Sally is not present here.
5.What kind of coffee does the man prefer?
A.White coffee without sugar.
B.Coffee with sugar.
C.Coffee without milk or sugar.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For which day did the man book a room finally?
A. April 22nd. B. April 21 st. C. April 23rd.
7.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room?
A. 100 dollars. B.99 dollars. C.108 dollar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y doesn’t the man book the seats downstairs?
A. It’s too expensive. B. It’s too crowded. C. It’s too far.
9.When does the man plan to see the performance?
A. Next Saturday. B. On October 21 st. C. On October 25th.
10.How much does each upstairs ticket cost?
A.$10. B.$3.75. C.$2.50.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Teacher and student. B.Classmates. C.Saleswoman and customer.
12.Where does Tom Brown work now?
A.The Spanish department.
B.The Jones at French Company.
C.The National Bank.
13.Which language do you think Kathy Smith teaches now?
A. German. B. Spanish. C. French.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bank.
B.At an airport ticket office.
C.At a police station.
15.Where was the woman’s money probably stolen?
A.Near the bank.
B.On the moving stair from the underground.
C.Around the police station.
16.What’s the woman doing in the city?
A.Doing a business. B.Paying a visit. C.Having lessons.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What was children’s education like in the past?
A.Children liked to sit in the classroom for hours.
B.Children had to go on repeating things until they could learn them by heart.
C.Children could think and learn by themselves.
18.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Children today like staying in school.
B.Some children today hate to get out of the classroom when the teachers ask them to.
C.Something should be done to encourage children to learn by themselves.
19.Why can’t some of the children find jobs?
A.They are too young to do so.
B.Their parents won’t allow them to do so.
C.The teachers won’t help them do so.
20.What do many teachers consider?
A.Wondering if they can make children learn.
B.Wondering if children can learn by themselves.
C.Wondering what they should do to help children learn.
二、单项选择:(1*15=15分)
21. These are the English novels _________ I borrowed from Mr. Johnson just now.
A. that B. who C. what D. where
22. The assistant _________ served her did not like the way she was dressed.
A. who B. which C. he D. whom
23. ― I don’t think he enjoys his life, ______ ― No, he can’t. That poor man.
A. does he B. do I C. doesn’t he D. do you
24. Their plan didn’t ______ as well as expected, which disappointed them.
A. do B. match C. work D. approve
25. The manager hoped to be ________ of how our business was going on.
A. to inform B. inform C. informed D. informing
26. At last, the thief handed in everything _______ he had stolen from a shopping mall.
A which B what C whatever D that
27. The meeting was put off, ______ was exactly ______ we wanted.
A. as; that B. which; what C. this; what D. it; that
28. I was taking a bath when the lights ______ yesterday evening.
A. went away B. went out C. went off D. went over
29. Since I came to this senior school, everything is going on better with me than______.
A. hoping B. wished C. expecting D. expected
30. _________ we have finished the course, we shall start doing more revision work.
A. For B. Now that C. Ever since D. By now
31. The parents left their eldest son Daniel __________ of their house while they were away.
A. in the charge B. in charge C. in his charge D. in a charge
32. ________ finishing his studies, he started traveling in China.
A. At B. Upon C. In D. With
33. Daniel’s mother asked him ________ he did with the money they had left.
A. how B. whether C. what D. when
34. You _________ finish the exercises by 5 o’clock.
A. are supposed to B. pay attention to C. are used to D. are ought to
35. Don’t be too hard on him. __________, he is a child.
A. After all B. First of all C. At all D. Above all
三、完型填空:(1*20=20分)
A man ___36___ had a dream about the Black Forest in Germany. In his ___37____ he was walking in the forest ___38____ two men ran out and tried to throw him to the ___39____. He ran off as fast he could, but they ___40____. He reached a place where he saw two ___41____ roads ___42____ him, one to the right and one to the left. Which road would he take
He heard the two men ___43____ him, getting nearer,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heard a voice in his ear. It told him to go to the ___44____, and ___45____. He ran ___46____ and soon came to a small ___47____. He was received there ___48____ and given a room, and so he was saved(得救) ___49____ the two men. That was the dream.
Twenty years ___50____ he was really in the Black Forest and as happened in ___51____ dream long before, ___52____ men ran out and tried to throw him down. He ___53____ the dream and took the road to the right. He soon reached a small hotel, was taken in, and so was ___54____. His dream of twenty years before had saved his ___55____.
36. A. once B. often C. never D. ever
37. A. back B. homework C. dream D. play
38. A. and B. when C. then D. so
39. A. ground B. bed C. table D. air
40. A. left B. stood C. shouted D. followed
41. A. big B. together C. separate D. long
42. A. beside B. in the front C. behind D. in front of
43. A. before B. catch C. behind D. on the left of
44. A. front B. left C. right D. back
45. A. so did he B. he did so C. he so did D. did he so
46. A. up B. on C. down D. back
47. A. house B. room C. hotel D. car
48. A. kindly B. badly C. good D. coldly
49. A. by B. to C. far from D. from
50. A. after B. then C. later D. ago
51. A. a B. an C. the D. any
52. A. one B. two C. three D. four
53. A. explained B. remembered C. had D. forgot
54. A. safe B. away C. luck D. nicely
55. A. name B. body C. live D. life
四、阅读理解:(2*15=30分)
(A)
Dick was a twenty-year-old man. His father was a teacher and taught chemistry in a middle school and his mother worked in a shop. They lived a happy life until his parents died one night when suddenly an earthquake broke out. Luckily his sister took him to see their aunt in the city and they did not stay at home.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 in the earthquake and the two children got into trouble. Thanks to their aunt who was not rich enough, they grew up but they lived a hard life. His sister was so sad that she became a nun(修女). After he finished middle school, he was introduced to an owner of a hotel and began to work there.
 One day the young man fell to the ground while he was cleaning a window on the second floor. H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and the doctor looked him over. One of his legs was broken and he had to be in hospital. He said to the nurse, “I’m a poor man, madam. Arrange a third-class ward(病房) for me, please.”
“Can’t anybody help you ”
“No, madam,” answered Dick. “I have only a sister. She’s a nun and she’s poor, too.”
“I don’t think so,” the nurse said angrily. “Nuns usually marry God. And God is the richest in the world, you know!”
“Well, then, ” Dick said with a smile. “Please arrange a first-class ward for me and post the bill to my brother-in-law.”
56.The sister and brother lived a hard life because ____________.
  A. they lost all             B. they were too young
  C. they were hurt in the earthquake     D. they had to look after themselves
57. Dick asked the nurse not to arrange a first—class ward for him because __________.
  A. he used to live in a simple room   B. he wanted to save some money for his sister
  C. he liked to stay with the poor    D. he hadn’t got enough money to pay for the bill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nurse would arrange a third-class ward for Dick.
  B. The nurse would arrange a first-class ward for Dick.
  C. The nurse would post Dick’s bill to God.
D. Dick had a rich brother-in-law.
(B)
(1) Liu Xiang got another gold medal in the 110m hurdles at the East Asian Games (EAG) in Macao last Wednesday.
The 22-year-old Liu defended his EAG title in 13.21 seconds, beating Shi Dongpeng (13.36) and Japan's Kota Kumamoto (13.89).
His winning time was 0.16 seconds behind his top time this year and a further 0.08 behind this season's best: 12.97 set by Frenchman Ladji Doucoure, who beat Liu into second place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2) Over 30,000 people were killed in the huge earthquake that took place in India, Pakistan and Afghanistan on October 8. Millions were left homeless after the quake destroyed houses, cutting off power and wate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responded to the countries' call for help. China has sent a rescue team, along with money and relief materials (救援物资). But because of bad weather,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reach those in remote areas. The United Nations warned of a possible outbreak of infectious diseases (传染病).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rrect
A. Liu Xiang did very well at the EAG.
B. Japan's Kota Kumamoto won the third place in the 110m hurdles at the EAG.
C.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Liu Xiang had won the gold medal at the EAG.
D. Shi Dongpeng was 0.15 seconds slower than Liu Xiang.
60. What is Liu Xiang's top time this year
A. 12.97 seconds. B. 13.36 seconds. C. 13.21 seconds. D. 13.05 seconds.
61. How many countries were hit by this huge earthquake
A. 3. B. 2. C. 4. D. 1.
62.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what will probably happen
A. Another bigger earthquake. B. Flood. C. More disease. D. Drought.
(C)
63. Sunny English Club is for ______ .
A. nurses B. policemen C. businessmen D. students
64. You will pay _______ if you want to stay in the English club for half a year.
A. 300 yuan B. 600 yuan C. 1200 yuan D. 2400 yuan
65. You can visit Ocean Museum _______ .
A. on Saturday B. on Wednesday C. on Monday D. anytime
66. If your 75-year-old grandpa isn’t feeling better, he can go to ______.
A. Ocean Museum B. Health Centre C. Sunny English Club D. 9 Zhou Yu Street
(D)
Some kids start to drink alcohol at a young age. They think it is part of becoming an adult. They also think drinking is not that bad because so many people do it. They feel it is not as bad as taking drugs (毒品). It is easy for kids to get liquor by using fake identification (伪造证件).
Parents may start to notice a change in their child’s behavior if the child starts drinking. Kids who drink sometimes stop doing things they normally liked to do. They may keep telephone calls and meetings a secret and not want anybody to touch their things. They act moody (喜怒无常) and do not have the same eating and sleeping habits.
Parents need to stay involved (牵涉) in their kids’ lives. They should talk to their children about their problems to be aware of any changes.
Parents can be the best protection. Children who get a lot of love can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 It helps them resist doing bad things even when other kids are doing them. Parents can also help set a good example by not drinking and driving. They can have firm rules in the home that everyone follows.
Give the children good ideas on how to say “no” to drinking, even when they are at a party. Try not to overreact or panic (惊慌) if the child tries alcohol. How you handle it can affect their attitude. It may be helpful to talk to other parents about setting up curfews (宵禁令) and rules about parties or other events.
6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reason why some kids have an early start of drinking
A. They want to show their maturity (成熟) by drinking alcohol.
B. Drinking alcohol is much cooler than taking drugs.
C. They are affected by many other people around them.
D. They can get liquor easily.
6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changes may happen to the kids who start drinking
A. Nothing serious will happen to them.
B. They keep the same eating and sleeping habits.
C. They can control their moods quite well.
D. Sometimes they act secretly.
69.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if parents find their children try alcohol, they had better _________.
A. punish them at once
B. ask the police for help
C. ask their children’s friends for help
D. set up curfews and rules about parties or other events with other parents
70. Which is the main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A. Teen health. B. Teen education. C. Teen drinking D. Parents’ worries.
Ⅱ 非客观题部分(共计35分)
五、任务型阅读:(1*10=10分)(注意:每空只填1个单词)
In the past, man did not have to think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his environment. There were not many people on earth, and natural resources seemed to be unlimited.
Today, things are different. The world has become too crowded. We are using up our natural resources too quickly,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polluting our environment with dangerous chemicals. If we continue like this, human life on earth will not survive.
Everyone realizes today that if too many fish are taken from the sea, there will soon be none left. Yet, with modern fishing methods, more and more fish are caught. We know that if too many trees are cut down, forests will disappear and nothing will grow on the land. Yet, we continue to use bigger and more powerful machines to cut down more and more trees.
We realize that if rivers are polluted with waste products from factories, we will die in the end. However, in most countries waste products are still put into the sea, and there are few laws to stop this.
We know, too, that if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continues to rise at the present rate, in a few years, there will not be enough food.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f we eat more vegetables and less meat, there will be more food available for everyone. Land that is used to grow crops can feed five times more people than land where animals are kept.
The world population will not rise so quickly if people use modern methods of birth control.
Finally, if we educate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s, we shall have a better and cleaner planet in the future.
Problems ●More (1)___________ are caught.●More (2)___________ are cut down.●More (3)___________ products are put into rivers.●More (4)___________ are born.
Causes ●The world is becoming too (5)_____________.●Modern methods make the world (6)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 ●We human beings will not survive on the earth.
Situation ●Eat more (8)____________ and less meat so that more food will be available.●Use modern methods of (9)__________ control so that the population will not grow too fast.●Educate people so that the earth will be better and (10)______.
六、书面表达(25分)
请你根据下面的信息向同学介绍你学习英语的方法。
学习方法 目的和效果
广泛阅读(包括英语小说和报纸) 提高了阅读能力
每天收听英语广播 英语听力进步快
记英语日记 提高了写作能力
每周去学校的英语角 练习了口语,口语水平有了长进
注意:
参考词汇:能力—ability;广播—broadcast;英语角—English corner;
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已为你写好,但不计入总词汇数。词数:120左右
Dear classmates,
Now I’d like to tell you how I learn Engl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s all. Thank you.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学科试卷答案
One possible version:
Sunny English Club
For pupils
16:00 – 18:00 Every Saturday
200 Yuan a month
9 Zhou Yu Street
Tel: 3785290
Foreign teachers, English songs and films and more!
Health Centre
9:00—17:30
16 Yong Le Street
Tel: 3801451
Free examinations for those over 70
Give you good advice to keep healthy!
Ocean Museum
9:00—17:00 From Thursday to Sunday
Ticket: 50 yuan
132 Xue Yuan Street
Tel: 5439871
Show you a full picture of sea lives!制卷人 刘建华 审核人 周达通
说明 :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屏窒 屏蔽 慰藉 狼藉 恣意 咨询 狙击 沮丧
B.颤抖 颤栗 给予 给以 甄别 箴言 犄角 倚重
C.悲怆 创伤 摭拾 庶出 弓弩 驽马 木讷 接纳
D.累积 牵累 门扉 绯闻 蠕动 濡染 炫耀 渲染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B.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C.10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D. 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3.根据下列一则新闻材料,提炼出四个关键词。(4分)
如果要了解近百年来罗布泊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并将其精度提高到年份,中科院罗布泊科考队的地质专家找到了独门秘籍--罗布泊地区的红柳沙包。专家相信:利用红柳沙包建立地层年龄序列是恢复和重建古地理环境的重要手段。
  中科院新疆分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夏训诚研究员说:“在现代风沙作用强烈的荒漠地区,寻找符合要求的测年材料以建立数百年来的精确年表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利用罗布泊地区特有的红柳沙包中的年层计数其年代是一种非常直观、简便、有效的测年方法之一。”
  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第四纪研究专家刘东生先生认为:在罗布泊地区采用这种高分辨率的测年手段非常重要,寻找地质上对时间的记录是研究这里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这将使我们对过去的认识更加明确,也就有助于预测这里未来的趋势。
   
4.仿造下面的句子,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5分))
例句:适应是什么 适应是泰山悬崖上迎风劲舞的青松,是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的腊梅,是电闪雷鸣中高傲飞翔的海燕。
仿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右欲兵之 兵:用兵器杀死
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C.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厌:同“餍”,饱
D.天道无亲 亲:亲人
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 )(3分)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综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4分)
译文:
②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2分)
译文:
③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闻 雁
韩 洽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1)本诗前两句渲染怎样的氛围?如何表现出“寒”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荀子《劝学》)⑵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⑶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⑷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⑸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⑹ ,劝君惜取少年时。(《杂诗十九首》)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竹 思
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假如我们判断不错的话,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利益彰的一种文化。在竹子身上,儒生们或看到气质、风骨、或看到虚心、谦虚,《岁寒三友图》是这方面最突出的典型,松竹梅从此成为屡屡出现的各种器皿上的图案。
②中国文人中与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好竹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前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衬映在苏东坡的身边,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③蜀南竹海,地处宜宾,有翠竹数百亩,依山而产,起伏若海,规模亦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尤其是高处鸟瞰,当云雾袭来之际,那种海的气势更扑面而来,耳畔似有涛声响起,如果此时有舟楫随绿浪起伏,注定是件毫不奇怪的事。
④潜入竹海,同时也沉入绿海,呼吸着有淡淡清香的空气,感觉到绿色的氧气正源源地输入到自己的肺叶里,像清洁剂般清洗着因都市废气而吃力开合的肺,你几乎能够瞬间感到和种大自然珍贵的赐予。甜丝丝的滋味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流向大海及每一根血管和神经,而满眼充盈饱满的绿色,让你快意沉浮,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沿着印满青苔的小径,管自游向竹林深处。
⑤竹海中的竹子,以粗大的楠竹为主,也有苦竹、慈竹、龟甲竹及人面竹。与一位竹海作家闲聊,才知道竹子也分公母,母竹产笋,公竹则无。再细问,才知道每根竹子的每层竹节都由最初的一根竹枝生出,这竹枝若分出岔的,便是母竹,不分岔的,则为公竹。就是这么一点区分,简单,却又有大学问。记得若干年前去安徽,在出产砀山梨的一处集市上,我无意中也获得了类似的知识:梨如人类,亦分公母。母梨形大,且多汁甜美,公梨则逊色得多。
⑥竹子与梨子岂止分雌雄,甚至还可能有自己的声音。近读《参考消息》,一篇题为《细听植物心声》的英国《泰晤士报》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该文的副题更妙:《采花花朵哭泣摘瓜黄瓜尖叫》,而且这项由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证明,如果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他们就能够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同时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认为,植物不仅仅互相交流痛苦与疼痛,就像人们在医院候诊室等候看病一样,它们还互相提醒而临的危险。杜甫曾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名诗无意引证了千年之后波恩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诗人是大自然的一个特殊器官,越伟大越杰出的诗人越是如此,他们在倾听自己内心世界时也能倾听天籁,否则何来这千年之后的巧合?
⑦蜀南竹海里的竹子,蓬勃旺盛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坦荡地在竹子部落里快乐成长,较之城市庭院里那些盆景般缩在墙角里的同类,委实幸运和幸福得多。
⑧当然,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也少得多,这就是自由的低价。
⑨竹海里的竹子们,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声音的,公竹和母竹会互相倾吐爱情;嫩绿的竹笋则会呼吸雨水和阳光;竹叶会在竹枝上迎风摇曳,把大粒的露珠调皮地抖落;土层下的竹根们会串门问好,甚至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⑩竹海是听竹是一种人生的工作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此时,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思”两字,权当做一剂清凉解暑散吧。
11.文章开头说“竹文化应是与儒文化相利益彰的一种文化”,请结合文意回答:“竹文化”与“儒文化”是怎样“相得益彰”的?(6分)
答:
12.第④段中“直若化身为一尾鱼儿”如果改成“直若化身为一只鸟儿”,效果怎么样呢?请结合文意简述你的看法。(5分)
答:
13.结合上文回答第⑧段“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比谁“少得多”?结合下文回答第⑨段“土层下的竹根们”为什么“会互相提醒:跟头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4分)
答:
14.本文题为“竹思”,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就竹子作了哪些思考?(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
跳出地球看地球
——记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周玉明
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当我好奇地询问他名字的来历时,他爽朗地笑答:“我出生时,舅父在旁边念书,刚好念到‘有朋自远方来’。所以就取名‘自远’。现在我搞地球科学,这是天意吧!”
1952年9月,欧阳自远跨进了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从事核子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后到中国科技大学进修了一年核物理,再到中科院的加速器室进修了半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路径上广泛学习,才使他具有今天洞察风云的能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卫星。欧阳自远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他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间看清地球,在更大时空尺度里整体性地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他向侯德封院士提出,想研究天体,开拓这片处女地。这听上去有点离经叛道。可是侯先生不但同意了,还鼓励他自学天文学、物理学、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着手准备,打好基础,同时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天外来客”——陨石。
1976年是欧阳自远科研经历的幸运年。无数人一辈子也难遇的陨石雨,这一年里他却遇到了三次。此后的十余年中,欧阳自远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并被国内外的教科书、专著、大百科全书等引用。
从1964年到70年代末,欧阳自远两次参与地下核爆炸实验,很少回家。好几年春节,都在戈壁滩度过。令人心酸的是,他偶尔回家,儿子不认识父亲,跟他妈说,家里来了位不认识的叔叔。
1978年,美国特使送给中国领导人一件最新科技成果的猎物——“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来的只有1克重的岩石样品。这块岩石来自哪里?领导人问中科院:“你们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
于是这块珍贵的月球岩石样品交到欧阳自远手中,不久,国内8个研究单位的几名科学家集聚到欧阳自远麾下,对这块月球岩石进行了多项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确认这块岩石样品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采集的样品,而且确认了岩石的采集地点。
1991年,欧阳自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6岁的他雄心勃勃,心里默念着,总有一天,中国要启动自己的探月、登月工程!
近年来,“重返月球”的热潮席卷而来,月球将是继南极之后的又一个争夺热点。欧阳自远坚持奔走,呼吁我国应抓住机遇,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对月球的探索,深化关于地球、太阳系起源与演变的认识,并及时、系统地整理了月球研究的资料,主编《月质学研究进展》,为将来我国的月球研究计划作了必要的理论和资料准备。
1994年欧阳自远提出探月构想,十几年来,他一直不辞辛劳地奔走呼吁,从没想过
放弃。
2007年我国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一年。72岁的他动情地说:“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实现再次探月。”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写“自远”名字的来历,表明欧阳自远的生命属于探月,他早有宏图大志。
B.欧阳自远学过地质,又学过核物理,所以曾负责两次地下核爆炸的实验研究。
C.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已经实现了首次探月的夙愿。
D.对岩石样品进行综合研究之后,欧阳自远以多篇论文确证了岩石采集地点。
16.欧阳自远为什么要“跳出地球看地球”?请简要说明原因。(6分)
答:  
17.从欧阳自远的经历看,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6分)
答:  
七、作文 (70分)
18.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为记叙文。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附:文言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死在首阳山。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扁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岸糌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翟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参考答案:
(1)凄冷岑寂的氛围。(2分) 用朔风、秋雁、月白、霜清等意象表现气候之寒;(2分)用闻雁后的内心凄怆悲凉表现心中的寒意。(2分)(2)羁旅之愁,故国之思,离乱之悲。(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答案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七、作文 (70分)
关于审题与立意:
本次作文考查采用的题型为命题作文,题目是“你听,多美”。记叙文。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③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水稻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蚯蚓
2.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
A.目镜5× 物镜40× B.目镜10× 物镜15×
C.目镜5× 物镜10× D.目镜10× 物镜40×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 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 转动转换器 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③①② B.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4.SARS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酸
5.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细胞膜和细胞质 B.细胞壁和细胞质
C.细胞膜和细胞壁 D.色素和DNA分子
6.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苏丹III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苏丹III D.碘液、斐林试剂
7.人体的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A.脂肪 B.水 C.蛋白质 D.无机盐
8.构成叶绿素分子不可缺少的无机盐离子是
A.钙离子 B.铁离子 C.镁离子 D.氢离子
9.下列可能含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液泡和叶绿体
C.核糖体和液泡 D.叶绿体和中心体
10.形成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①氨基酸 ② C、H、O、N等元素 ③ 氨基酸脱水缩合 ④ 一条或几条多肽链连接在一起 ⑤ 多肽 ⑥ 蛋白质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C.②→①→⑥→⑤→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11.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式不相符的是
A. B. H2N—CH2—CH2—COOH
C. D.
12.我们日常烹调中使用的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已知谷氨酸分子的R基为—C3H5O2,则一分子谷氨酸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13.同一草场上的牛和羊吃了同样的草,可牛肉和羊肉的口味却有差异,这是由于
A.同种植物对不同生物的影响不同 B.牛和羊的消化功能强弱有差异
C.牛和羊的蛋白质结构有差异 D.牛和羊的亲缘关系比较远
14.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A.8 B.7 C.5 D.4
15.噬菌体、烟草、HIV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4种、8种、4种和4种、8种、4种
B.4种、5种、4种和4种、5种、4种
C.4种、5种、4种和4种、8种、4种
D.4种、8种、4种和4种、5种、4种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
A.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B.葡萄糖、淀粉、果糖
C.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D.麦芽糖、果糖、乳糖
17.下列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苷酸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是生物体内唯一储备能源的物质
D.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18.下列四种物质中,与其他三种物质的化学本质不同的是
A.核糖 B.纤维素 C.糖原 D.性激素
19.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钠的溶液中,若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若将细胞置于浓盐水中,红细胞会因为失水而皱缩,因而丧失输送氧气的功能。所以医生给脱水病人注射用的0.9%的生理盐水,这个事例说明
A.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B.只有红细胞有这种特征
C.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D.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20.当植物由代谢旺盛的生长期转入休眠期时,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
A.升高 B.下降 C.无变化 D.产生波动
2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①淀粉 ② 葡萄糖 ③脂肪 ④ 磷脂 ⑤ 蛋白质 ⑥ 核酸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22.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4条多肽链,共由574个氨基酸构成,则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键和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574、574、574 B.570、570、570
C.574、4、4 D.570、4、4
23.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
①性激素 ②抗体 ③淀粉 ④唾液淀粉酶 ⑤纤维素 ⑥胰岛素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24.衣藻不能像变形虫那样常常改变细胞形状,这主要是由于衣藻细胞存在着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膜 D.细胞壁
25.活细胞中,与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是
A.核糖体与高尔基体 B.中心体与高尔基体
C.内质网与核糖体 D.高尔基体与液泡
26.直接供给人体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 D.三磷酸腺苷
27.歌曲《老鼠爱大米》唱遍大江南北,大米中的淀粉在老鼠体内最终被分解成下列哪种成分才能被吸收?
A.麦芽糖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
28.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B步骤主要观察细胞质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
B.图中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D.本实验不需设立对照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
29.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的能量转换场所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
30.在马铃薯上用打孔器打出两个圆柱体P和Q,P在蒸馏水中放l h,Q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浓度的盐溶液中放l h。处理后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A.P不合适,Q刚好合适 B.P和Q都不合适
C.P和Q都刚好合适 D.P刚好合适,Q不合适
31.能在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A.动物的上皮细胞 B.人的红细胞
C.根尖的分生组织 D.成熟的植物细胞
3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为了便于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一般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或紫色美人蕉叶表皮而不用白色洋葱和普通美人蕉作材料,原因是
A.前者的液泡大 B.前者的细胞膜呈紫色
C.前者的细胞壁薄 D.前者的细胞液呈紫色
33.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上述
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
34.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以上三项都正确
35.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
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
36.(6分)下图表示 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 ]填标号符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图中结构2是 ,其
主要成分由 组成;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
为[ ] ,该结构的主要
功能是进行 的主要场所。
(3)如果此图为洋葱根尖细胞,则应该没有[ ] ;
(4)西瓜果肉细胞中,糖类主要存在于[ ] 。
37.(9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_____个分子的水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肽键的字母是________。
(3)图中有个_________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38.(6分)下图表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时表皮细胞,请回答:
(1)A细胞处于何种生理状态________ 。
(2)图中细胞液浓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如图所示,A、B、C三个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图与B图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图中标号①处的物质是________ 。
39.(5分)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4代表 。
(2)此结构中特有的碱基名称是___________。
(3)图示的核苷酸链是构成 分子的一条链,其分布在真核细胞中的 (2分)。
40.(4分)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器材:一种茅草根、所需试剂、研钵、烧杯、试管、沙布、漏斗、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等。
(3)实验步骤:
①用研钵将一种茅草根磨碎,过滤,取其滤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滤液。
③往A试管中加入 ,摇匀,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④往B试管中加入 ,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分析


灌南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
H2N—CH—CH3
COOH
H2N—CH—COOH
CH2CH2COOH
H2N—(CH2)4—CH—COOH
NH2
G
E
F
CH3=
H
CH3=
H
O
A
H—N—C—C—N—C—C—N—C—C—OH
O
H
CH2—COOH
H
O
H
H
B
D
C
5命题人:黄立斌 审题人:于明
本试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70分,只填结果,不要过程)
已知集合则
已知集合,若,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函数的定义域为
已知函数则
若且,则x的值组成的集合为
已知则满足的x的值为
将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用“<”连接)为
若,则方程的根为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
10、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为,它的值域为,则这样的函数有 个
11、若则
12、已知函数,则的表达式为
13、已知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偶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若则x的取值范围为
14、有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三位学生分别说出了它的一些特点,甲:对称轴是直线x=4;乙: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丙: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也是整数,且以这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请你写出满足上述全部特点的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解答题(14分+14分+15分+15分+16分+16分)
15、计算:
(1)
(2)
16、已知
(1)若求a的取值范围
(2)若,求a的取值范围
17、已知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a,且不等式的解集为
(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的解析式
(2)若的最大值为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18、设函数的最小值为
(1)求的解析式
(2)求的值域
19、某地上年度电价为0.8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本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0.55-0.75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x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y亿度与(x-0.4)成反比例,又当x=0.65元时y=0.8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每度电的成本价为0.3元,则电价调至多少时,本年度电力部门的收益将比上年度增加20℅?(收益=用电量(实际电价-成本价))
20、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当时
(1)求的解析式
(2)探求的单调区间,并证明的单调性
(3)若,求a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3、 14、 (答案不唯一)
19、16分(1)将x=0.65,y=0.8代入的k=0.2
(2)设电价调至x元时
解得(舍)
答------
20、本题16分考试时间长度:75分钟 制卷人:封其敬 审校人:李金龙
一、单项选择题(6×4=24分)
1.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2.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外力F1、F2沿水平方向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
(A)8N,方向向右 (B)8N,方向向左
(C)2N,方向向右 (D)2N,方向向左
3.如图所示,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4.如图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 ).
(A)t1>t2 (B)t1=t2 (C)t15.从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的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
(A)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
(C)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
6.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4×5=20分)
7.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8.下图是作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其中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图( ).
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通过的路程为s,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 (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C)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10.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轻小滑轮悬挂起来,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均静止.现将B物体稍向左移一点,A、B两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 ).
(A)绳子拉力变大 (B)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变大
(C)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变大 (D)物体B受到的合力变大
三、填空(3×7=21分,每空3分)
1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__ m/s2.
12、如图所示,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用M、N两个测力计通过细线拉橡皮条的结点,使其到达O点,此时α+β=90°,然后保持M的示数不变,而使α角减小,为保持结点位置不变,可采用的办法是
(A)减小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 (B)减小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C)增大N的示数同时增大β角 (D)增大N的示数同时减小β角
13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固定光滑硬杆OA、OB成θ角,在两杆上各套一轻环P、Q,两环用细绳相连.现用一大小为F的恒力沿OB方向拉圆环Q,当两环处于平衡状态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______.
四、计算题
14、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m,又转向东运动了3m,到达B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1m,到达C点,在上面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运动的位移是多少 位移方向如何
15.(12)如图-10所示,荡秋千的小学生所受的重力为400N,秋千最大摆角为600,当他处于最高位置时,把他所受的重力在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向进行分解,求这两个分力的大小。
16、(14分)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并通过细线跨过光滑滑轮相连,细线与斜面平行.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5kg,mB=10kg,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0.1,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现对A施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平行于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求F的大小.
高一物理试卷答案
11、 d1=1.20 cm d2=5.40 cm d3=12.00 cm
v2=0.21 m/s a=0.60m/s2考试时间长度: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场景一:小明的母亲按包月方式订制了天气预报短信,了解气象信息,查询天气情况。这里的“气象信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用于交换
2、场景二:小明的爷爷听说孙子学了有关外汇知识,考他说:“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与过去相比,下面哪一种方式更划算。”小明的正确答案应是
①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到国外②从国外进口同样数量的商品 ③出国旅游购物 ④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购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现在信用卡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很多场合选择刷卡消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信用卡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①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②能够方便购物消费 
③可以增强消费安全 ④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信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4、著名学者宋鸿兵《货币战争》一书引起了网上热议,该书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从根本上说,货币的神奇之处在于
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 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下列属于货币基本职能的是:
A.价值尺度 B.世界货币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6、目前网上流行一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就是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求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这种流行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③是一种物物交换 ④属于租赁消费的类型
A.①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7、国务院决定,2010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斤平均提高3分钱,同时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
A.粮食价格是由国家规定的 B.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规模
C.我国的粮食生产供需基本平衡 D.价格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
8、右图中①②③依次为
A.生产扩大、供不应求、价格下降
B.生产扩大、价格下降、供不应求
C.供不应求、生产扩大、价格下降
D.供不应求、价格下降、生产扩大
神舟笔记本电脑Q120C以1999元的低价震撼上市。许多人过去“只在梦中想”,而今可以“信手抱回家”。
9、笔记本电脑进入低价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更新
C.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D.笔记本电脑的日益普及
10、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那么表格中反映B商品需求变化的a、b应该是
关系 A商品 B商品
互为替代品 价格上涨 需求量减少 a
互补商品 价格下跌 需求量增加 b
A.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减少 B.需求量增加 需求量增加
C.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需求量减少
11、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商品放在一起,会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有的高,有的低;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同一种商品上,也会发现这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有时高,有时低。对这两种情况出现的价格的“高、低”的正确认识是
A.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造成的
B.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C.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后者是由于价值量不同造成的
D.本质不同,前者是由于价值量不同造成的,后者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12、下列图像中x轴表示个别劳动生产率,y轴表示单位商品价值,其中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
13、商家运用明星来代言自己的产品,并促使其成为流行时尚。对于消费者来讲,这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4、右图为“某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图”。该图表明
① 该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总额呈逐年下降趋势② 该市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③ 该市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增加
④ 该市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改革开放以来,富裕起来的江苏人保持了把在酒楼、饭店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回去继续享用这一优良传统,而且这种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从消费心理来看,“打包”的行为体现了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求异心理 D.从众心理
16、纳·霍桑说过,金钱并不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切邪恶的根源,唯有对金钱的贪欲,即对金钱过分的、自私的、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恶的根源。这句话启示我们
A.金钱是导致人们犯罪的根源 B.应正确认识金钱和人生的关系
C.金钱对社会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D.金钱对人生不重要,不应该追求
17、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购买力低下。因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上述材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B.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消费水平
C.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D.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18、随着我国物价水平的持续回落,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增长。据统计,我国居民的8大项消费支出中,有7项消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幅度依次为:教育娱乐文化活动、居住、医疗保健、家庭设备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衣着、食品消费支出。这表明
①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②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③居民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④人们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国债的特点是
A.利率高于其他债券,但风险大 B.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风险小
C.利率一般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持平 D.利率高于金融债券,但低于企业债券
20、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发展生产。只有蛋糕做大了,分给每人的才能更多更好,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提高。这说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主观愿望决定消费需求
C.消费观念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D.只要生产发展,社会就能和谐
21、亚运会即将在广州举行,亚运会举办期间,预计旅游、商贸、交通、通信、传媒、住宿、餐饮等将是受益行业,旅游、商贸活动将进一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C.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22、2009年上半年某市各类经济成分在本地GDP增长中的贡献率如下图:
分析上图,可以得出
A.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
B.该市GDP的增长是以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为代价的
C.该市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D.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23、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与公有制经济具有同等的地位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24、“商场如战场”,李家祥在《大道相通——中国国航八大制胜方略》中总结自己的经营管理经验,认为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表明,企业需要
A.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C.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D.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25、中央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有利于
①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②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③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④增加大学生的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上却出现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在于
A.有待政府舆论的正确引导 B.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有待提高
C.陈旧的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D.企业的管理急需加强
27、近年来,我国山西等地的—些煤矿企业只顾赚钱,忽视对矿工的安全保护,先后发生了几起重大事故,造成多人伤亡。这些煤矿企业的行为侵犯厂劳动者的
A.休息、休假的权利 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C.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8、近年来,公务员报考越来越热,几十、上百万人竞争几千个岗位,这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应该
A.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改善劳动就业环境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9、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30、下列与投资特点搭配正确的有:
①便捷的投资 ②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③稳健的投资 ④规避风险的投资
a股票 b储蓄存款 c政府债券 d商业保险
A.①a.②d.③c.④b B.①b.②a.③c.④d
C.①a.②c.③b.④d D.①c.②b.③d.④a
二、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1分,共10分)
31、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32、物以稀为贵,供求决定价格。
33、纸币发行过少会引发通货膨胀。
34、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35、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7、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38、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
39、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40、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三、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本大题3小题,41题8分,42题9分,43题13分,共30分)
41、材料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汽车消费热点在逐步成熟。汽车使用数量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小汽车的价格每年以约15%的趋势下跌,“降价潮”席卷全国。降价风潮不局限于中低档轿车,几乎所有汽车行业都进入了“价格大战”,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消费者从中得到不少实惠,我国居民的汽车拥有量不断攀升。
(1)汽车消费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请你说出消费对生产有哪些反作用? (4分)
(2 结合材料二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价格下降的原因。(4分)
42、近年来,广东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目的的企业发展站略,以倡导人文管理和加强软实力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引进最现代的管理方法,公司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翻番,销售收入连年突破,成为国内电器行业名副其实的排头兵。其管理理念,发展模式和诚信经营,受到国内外管理专家的高度认可。
结合材料分析,广东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经营,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启示?(9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43.材料一、随着央行的再次降息,居民个人投资出现多元化的倾向,人们不仅仅关注储蓄存款,而是更多地寻找“钱生钱”的途径。
材料二:小张的爸爸、妈妈先后下岗,单位一次性补给他们下岗费2.5万元。下岗后已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妈妈建议用这笔钱购买股票,开出租车的爸爸建议买国债,身体不适的爷爷认为应该为全家买人身保险,而正在读高中的小张则认为应将这笔钱以定期储蓄的方式存在银行里,为将来上大学做点准备。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居民“钱生钱”的途径主要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小张家拟定一项投资计划,并对其进行可行性论证。(9分)
灌南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答案
41、[答案] (1)(略)4分(2) A.价值决定价格。随着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汽车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因而价格降低。(2分)B.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目前汽车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汽车厂商降价以求更多的市场份额。(2分)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①→供过于求
  ↑           ↓
  ③←生产缩小←获利减少←②考试时间长度:75分钟 制卷人:晏义华 审校人:陶石秋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天气晴朗。北京时间9时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开始了21小时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神舟”五号并轨后,按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据此回答1-2题:
1、“神舟”五号的飞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比
A.线速度大,角速度相等 B.线速度与角速度都大
C.线速度与角速度都相等 D.线速度与角速度都小
2、晨昏线上
A.时刻相同 B.日期相同
C.日出时刻相同 D.太阳高度相同
3、若黄赤交角扩大到30°,则地球上
A.热带面积扩大 B.极昼极夜范围减小
C.温带范围扩大 D.冬至日北京昼夜差值减小
4.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C.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
D.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6.小行星带位于( )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
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7.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8.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
9.若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则北京时间为10月1日( )
A.24点 B.12点 C. 20点 D.8点
10.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1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12.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13.关于南北极地区极夜持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地区相等
C.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少于南极地区
D.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比南极地区有时多有时少
14.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
A.对西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B.对东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C.两边的铁轨磨损一样重 D.对两边的铁轨都没有磨损
15.当北京时间12点整时,在北京看太阳的方向是( )
A.南偏东 B.正南方 C.在天顶 D.南偏西
16.下列现象中,能正确反映或证明地球公转的是( )
A.北半球所见的天体每日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运动
B.一年之内泰山观日出时间不同
C.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方时相同
D.河流两岸侵蚀程度不同
17.地球表面有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
A.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18.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19.敦煌壁画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水的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和风蚀
20.“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地质构造
21.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22.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23.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24.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 )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
25.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 )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1998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石灰岩广布的百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甲图)。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甲图所示地貌形态与乙图中的哪一种地貌形态成因相同 (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27.形成这种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28、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直接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29、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大理岩、板岩 D、砂岩、花岗岩
30、造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二、判读题(1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填写在答题表中)
31、北京的地方时就是北京时间。 ( )
32、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 )
33、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
34、嫦娥卫星与月球相互绕转形成一个新的天体系统。 ( )
35、任何天体之间都有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 )
36、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不一定相同 ( )
37、位于色球层上的黑子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之一。 ( )
38、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慢顶部 ( )
39、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最主要的热源。 ( )
40、冬至日,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
三、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30分)
41、读下图,分析回答:(6分)
(1)A、B、C、D、E、F,6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
(2)自A向B水平运动的物体先向________偏,越过赤道后再向________偏。
(3)如果住宅区楼顶安置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热,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即热水器集热板与楼房顶部的夹角), 6月22日C、E两地热水器的倾角大的是________。
(4)C、E两地所在国家一年之内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要求与旭日同升),10月1日到12月22日这段时期C、E两国每天升旗时间早的是________。(以地方时比较)
42.读下图,回答问题:(9分)
(1)将左图中的A、B、C、D标在右图适当的位置,并注出两至日。(2分)
(2)在右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2分)
(3)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 。(2分)
(4)A →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此期间连云港白昼在不断变 (长或短)。
43、读下图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回答问题:(7分)
(1)图中A表示 辐射。D表示 (长、短波)辐射,其除极少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其余绝大部分都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C表示 ,其方向与D相反,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D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 。天空有云,C将更 (强、弱),所以夜晚时气温会 (高、低)一些。
44.下图是“亚洲东部沿海某地的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8分)
(1)由等压面判断,此时近地面海洋的气压_____(高、低),陆地的气压______(高、低)。
(2)此时为我国的______季。A线表示此季节的气流方向,风向应为______风 (具体方位) 。
(3)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点(近日、远日)附近,地球的公转速度_________。
(4)A气流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受A气流的影响,此时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灌南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答题纸
41.每空1分,共6分
(1)D F (2)左(西) 右(东) (3)E (4)C












A
B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