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版 四年级书法上册 6.左右对称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泠版 四年级书法上册 6.左右对称 教案

资源简介

《左右对称》
课题:左右对称
学习领域:书法艺术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西泠印社版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书法课。教材主要通过对“東”字笔画及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中间有竖或竖钩、左右有撇捺或者两点等这类左右笔画较为均等的字应该让其撇捺伸展、重心靠上、左收右放、基本对称的书写方法。
教材编排的知识涵盖面感觉较窄,只是列举了字形较为相似的一些独体字,并没将对称的方法以及其背后的隐性知识点——左紧右松展开来讲深讲透,易出现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问题,不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更多的汉字中去,在深度和广度上似嫌不足。
教师在讲这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对对称的概念进行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对称知识的辩证指引使学生自己悟出对称背后隐藏的左紧右松的汉字结构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更多类型的汉字当中,并为今后“上紧下松”这一结构方法的讲解留下悬念,埋下伏笔,以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书的同时润物无声的进行育人,让学生感受到写字和做人之间的共通之处。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掌握中间有竖或竖钩、左右有撇捺或者两点等这类左右笔画较为均等的字应该让其撇捺伸展、重心靠上、左收右放、基本对称的书写方法。
2、隐性内容和目标:对对称知识的辩证指引使学生自己悟出对称背后左紧右松的汉字结构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更多类型的汉字当中,并为今后“上紧下松”这一结构方法的讲解留下悬念,埋下伏笔。
实验目标:通过对对称和左紧右松两者之间关系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写字和做人之间的共通之处。
教学重点:对称和左紧右松的汉字结构法的同时运用。
教学难点:“左紧右松”的尺度把握。
教具准备:例字、毛毡、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一组字“夫、天、未、水”,找其相同点——都有左边的一个撇和右边的一个捺。
2、再给出同样的一组字,但都是有问题的写法,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两组字的不同点,即:第二组没有第一组美观。
3、教师提出问题:哪里不美观?怎样才美观?
4、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给出各自组的答案。
5、教师总结出正确的书写方法并板书:
(1)撇短捺长
(2)角度一致
(3)撇细捺粗
6、教师将书写正确的一组字都从中间进行对折,问学生出现了一个什么共同的现象?学生发现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
7、教师给出概念表述:对折后左右重合被称为左右对称。板书课题
二、学生练习
1、教师在学生按照对称的方法分组练习前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一下尝试:两边大小长短完全对称美观还是两边有所差别美观?学生分组练习完并讨论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展示练习的作品并讲述各自组的对老师问题的尝试结果。
2、学生分组练习“東”、“来”、“水”三字。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并示范:多关注学生前两字中竖的伸展和水字两撇的变化以及这些字中撇捺交叉点要靠在字的中上部。
4、学生讲述尝试结果:左右完全一样并不美观,有些是1、左(边略)短(边略)右长;有些是左窄右宽;有些是左细右粗(板书结果)。
三、总结延伸
1、怎样将这些发现总结成一条便于记忆的规律。填两个字到这道填空题里左 右 ,填什么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答题。
3、教师通过小实验进行总结。揉纸实验:假如一张纸就是字的左边部分,怎样让其同时变短、边窄。做一些同学给出的方法,教师给出紧握的方法,提炼出“紧”字,后面反义词对应“松”字,得到“左 紧 右 松”这一习字重要方法。
4、字在左右对称的表象下还有“左紧右松”的规律蕴含其中,启示学生做人与写字在哲理上的一些相似之处。
5、“左紧右松”规律在其他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中的运用,重点举例左右相同的字(林、册、丽等),对比效果较好。
板书设计:
左右对称
撇短捺长
角度一致
撇细捺粗
左短右长
左窄右宽 左 紧 右 松
左细右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