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桌上的玫瑰教材分析?之前,我曾对学生家长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将近70%的家长表达了对孩子青春期成长的困惑。家长反映,对于孩子的早恋倾向他们是防不胜防,他们不是不管,而是不知道该怎么管,甚至越管孩子越逆反。我一直在思索,到底如何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享受青春,在该收获爱情的时候收获那份甜美呢。于是我确定了爱情这个话题。但直接谈爱情太直白了,孩子们虽想涉足却又难于启齿,于是我就用“课桌上的玫瑰”作为本课标题。?学情分析?进入初三的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同时,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他们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老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转而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课前准备?教师折好50支纸质红玫瑰?教学方法?情景渲染法、讨论法、比较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将学生的精神引领到一个高级层面——爱的情感!?2、引用我们生活中身边的、普通人的真实事例和比较权威的调查数据,用事实代替说教,引发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得出结论,这也是我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和突破。?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爱情教育让孩子们知道,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圣洁的情感,她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颗指引幸福的星辰;?2、通过爱情教育,让孩子们在充实的精神活动和积极的生活状态中体味青春,帮助孩子们通过自我教育的途径走出青春期的困惑。?知识与能力目标?将学生的精神引领到一个高级层面——爱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孩子们在充实的精神活动和积极的生活状态中体味青春,帮助孩子们通过自我教育的途径走出青春期的困惑;?难点?将孩子的精神引领到一个高级层面——爱的情感!但切忌说教!?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1、采用情景渲染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2、引用我们生活中身边的、普通人的真实事例和比较权威的调查数据,用事实代替说教,引发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得出结论;?3、通过爱情教育让孩子们知道,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圣洁的情感,她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颗指引幸福的星辰;?4、通过爱情教育,让孩子们在充实的精神活动和积极的生活状态中体味青春,帮助孩子们通过自我教育的途径走出青春期的困惑。第一环节?2分钟?师生讲述象征爱情的花卉、纪念爱情的节日?引入课题,告诉学生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环节?14分钟?分组讨论:?男生组:男生最欣赏什么样的女生、最讨厌什么样的女生?女生组:女生最欣赏什么样的男生、最讨厌什么样的男生?讨论过程中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书写讨论结果;讨论结束后,随机抽取小组发言陈述本组观点?学生站在自己的视角讨论得出理想异性的标准。?第三环节?7分钟?1、由两名同学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给大家介绍父亲对女儿的爱情忠告和母亲给儿子的爱情忠告?2、听完父母亲对子女的爱情忠告,对比我们刚才讨论得出的理想异性标准,谈感想、找差距?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悟出我们现在自认为考虑得很全面、很深刻的东西,与父母亲的看法比较起来还是显得很单纯、幼稚、不深刻、不全面。?第四环节?15分钟?1、展示教育部关于中学生、大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结果?2、播放“泼浓硫酸”视频?3、结合视频和调查数据分组讨论,我们现在这个年纪该做些什么,才能在该收获爱情的时候收获那份甜美?1、让学生明白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成熟也会过早凋谢。?2、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的年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3、要学会控制情绪、正确处理问题,必要时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第五环节?2分钟?结束语。送学生每人一支老师亲手折的纸质红玫瑰。?希望本节课能够对学生的爱情观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心智的滋润下孕育、萌发、成长,到了适时的季节再去采摘盛开的玫瑰!?板书设计?课桌上的玫瑰?讨论:男生最欣赏什么样的女生:男生最讨厌什么样的女生:女生最欣赏什么样的男生:?女生最讨厌什么样的男生:教学反思?第一、本节课共有两次讨论,一次学生自主发言,通过学生讨论、发言,我明显能够感受到学生爱情观的变化,由原来的只注重表面而开始向深层挖掘、更注重内在,由只看到眼前而更注重长远,由原来的自以为是转变为大事面前还是得多听听父母的意见。我认为这节课我达到了我的理想预期,甚至他们深邃的思想、流利的表达、出色的表现已经超出我的预期。?第二,本节课后,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让我讲我的爱情故事,还让我教他们折纸玫瑰。这节课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他们更加信任我、更加喜欢我了,这应该是我的意外收获。?第三,板书基本上是由学生分组书写的对异性的观点,始终呈现在黑板上,便于他们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按着理想的标准打造自己、完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