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撇 课文内容分析。 本课学习的是撇画,引导学生观察赏析颜体撇画势态特征:由粗到细,稍往左下弯。先重后轻,逆锋起笔后折笔往右下顿,边按边提收,锋从中出,力送尽头地收笔,从临写中体验到汉字点画的圆浑厚重之美。《笔阵图》中描述,材料呈现了大象的弯曲的长牙,有锐利而又坚硬的质感。俗话说“点如瓜子,撇如刀”,学生通过观察大象的象牙和刀的形态,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找到撇的关联物。书写撇的感觉状态,如同一把梳子从发根梳到发梢,由重而轻的一掠而过,用一种动态的感受表达出来。从大自然和生活中,让学生领悟撇画书法线条的形态与质感,为书写感受提供启示。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颜体撇的势态特征与书写要领。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撇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运笔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撇的赏析和临写,体验、感悟汉字点画圆浑厚重之美。 4、引导学生借助米字格能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 三、教学重难点。 1、撇画起笔、收笔的势态。 2、撇画收笔聚锋,力送尽头,锋从中出。 3、范字中撇的运用与结构规律。 4、通过对欧、柳、赵体范字的对比赏析,强化对颜体撇画用笔特点的认识。 四、教学思路。 触摸经典,创设情境。 通过古人对撇的理解,由此创设了《笔阵图》卫夫人给王羲之上的一堂课中讲到:“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撇画的书写特点,从中领悟撇画的玄妙,领悟书法之美。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书法氛围,让学生感官上得到审美的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4分钟) 1、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看这组图片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笔画?(出示课件图片) 生答:撇 师: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时,教师板书课题) 师:在我国晋代有位大书法家他叫王羲之,《笔阵图》里又记载在王羲之小时候学习书法,他的老师卫夫人上一堂课说到啊“撇如犀象之角”,什么意思呢?撇像折断犀牛的角一样,有锐利而又坚硬的质感。看课本说圆浑而挺拔的象牙很像撇。 这里女同学说:我觉得撇画的书写就像女生梳头,梳子从发根梳到发尾,由重而轻一掠而过。男同学又说:我看撇画像一把刀,不知你感觉如何。 (二)笔画关联突破难点。(13分钟) 1、师:学习撇画,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好朋友。结合我们看到撇画,你更喜欢谁,我想听听孩子们更喜欢与谁做好朋友?(出示图片) 生答:喜欢1号朋友(请1位同学说一说) 2、师总结:1号小朋友有轻有重。2号小朋友没有轻重、粗细,变化都是一样的。那么3号小朋友起笔没有顿笔,它直接是露锋起笔对不对呀? 生答: 师:因为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撇画是起笔要重,尾部要尖。下面跟我齐读(上粗重下细轻) 3、师:好我们知道起笔重,那么撇画是往左边走还是右边走?生答:左。好是往左而且还往下走对不对?而且越写越轻。 4、师:那么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小口诀,我们先来读一读看看谁最会用小口诀来练字的。 “逆锋顿笔写个点,接着就往左下行,一边走一边轻,笔尖超过撇的尖” 5、生齐读口诀两遍。要求背下来。 师:下面我们用口诀来看老师示范。请伸出你们的手指与我书空,来跟着我边念口诀边书写:“逆锋顿笔写个点,接着就往左下行,一边走一边轻,笔尖超过撇的尖”。(毛笔的笔尖要超过撇画尾巴的尖部,这样写出来有力而不散锋) 6、师:这段口诀有哪句是你们不理解的吗?请举手 生提问: 师答: 7、让两位孩子上台示范。(师:好我们请一位孩子来进行点评,请你用小口诀来进行点评这位同学的作业。老师引导帮助) 8、学生临写5个笔画,教师巡视。 9、点评作业。(出示一位孩子的作业进行点评,夸奖孩子写的好的地方,并找出不足的地方,进行标记。) (三)自主探究引领学习范字“左、在”。(15分钟) 师:刚才学习了撇画,我们从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中找出了两个含撇画的字,请看看“左”“在”两字。(出示课件图片“左、在”) 1、师提问:他们的撇画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会不同呢? 生答:一个撇粗一个撇细。 师小结:撇画都不一样。“左”撇画稍粗重且短一点。“在”撇画细而长。撇可使笔画协调,重心平稳。 2、观察思考:笔法、字形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呢?(师生一起分析) 生答: 师小结:两个字形接近三角形,都是上窄下宽,两个字笔画间距均匀。“左”字几个横画和“在”字几个横画的形态都不同。“在”的与撇相交的竖在撇画中间。 3、教师示范,生跟着书空。 师:好请看老师示范,请同学伸出右手与我书空,跟着老师边写边读。 写“左”字,横画短,撇粗长,横画短,竖粗短,横略长。写“在”字露锋起笔写短横,撇画细而长,竖粗长、横细短,竖粗短,横细长。 4、请同学们每个字临写5遍,教师巡视。 5、课堂作业展示点评。抽选一个同学的作业贴到黑板进行点评。 (四)对比方法赏析特点。(2分钟) 师:今天学习了撇,其实呀,撇画还有很多写法,请同学们看20页对比与欣赏部分,我们一起来比较,他们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图片) 我们知道同样出自书法家颜真卿的笔下,撇都如此变化丰富。而唐代各个书法家写同一“在”字,撇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请一个孩子说一说。 师小结:颜、欧、柳、赵体撇的长短、粗细、弯曲不同。 (五)课后作业。(1分钟) 师:书法真美,要想写好字,老师要提醒大家:课后多练习。课后作业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字每个字练习10遍,并且背诵小口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