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校园安全伴我行——校园危险心理揭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正确识别校园生活中的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对校园危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过程与方法:热身小游戏,帮助学生构建安全感;说说校园安全,激发学生的思路关注校园安全;通过校园安全事件真实面纱的揭示,让学生学会识别危险及危险人物、自身的不好性格;应对校园危险大行动,通过集思广益,促进学生掌握技巧,稳定心态。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应对校园危险的经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识别校园生活中的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对校园危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会应对校园危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讲授法、纸笔作业、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视图、背景音乐《土耳其进行曲》 六、板书设计 1、身边的安全事件 2、校园危险——不同做法不同结果 3、解开校园安全事件的神秘面纱 4、遇到危险时的正确做法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热身游戏—捉“尾音” 播放背景音乐,讲解游戏规则:请跟随老师鼓掌的节拍,抢拍、慢拍、漏拍的同学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这样的小朋友被我们发现可能要接受一个小惩罚(内容先保密,后续商量),鼓掌的节奏可能会忽快、忽慢,总之节奏是不那么好把握的,先简单示范1-2次,并提醒学生可以帮老师一起发现哪些同学没跟上。小游戏只为热身,不在于处罚,只要你放松的接受这样的安排,开开心心的参与,你就会获得良好的感觉。 活动二:说说身边的安全事件 我们生活的校园近来受到关注,一系列的安全事件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自己是否安全。那么,你有没有遇到过校园安全事件呢?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一些真实的事件,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所看到或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学生基本能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们身边遇到最多的危险有哪些?抢劫、勒索、打群架、偷盗、溺水、寻衅滋事、地震、踩踏、饮食安全……在同学们列举的事件中,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分类:一类是与(人)有关的,我们称为(人为的),一类虽然与人有关,但是属于(突发的),我们称为(意外事件),那今天要探讨的是哪一类呢(第一类),其实第二类也非常重要,几乎每一个情境我们都可以用一节课时间来探讨应对方法,所以,后续的课程会涉及到。 活动三:揭开校园危险的神秘面纱 校园安全有关的事情里面,我们先来了解里面的人物,对人物做一个最简单的划分,一类是(受害者),那另一类就是(施暴者)。我们首先看看受害者,这一群体是怎样的,哪些人容易成为受害者,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同学? 1、议一议: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受害者?可以从性格、习惯角度展开。 学生以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受害者,或者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点、性格特征;可提醒学生参考身边那些易受欺负的同学提炼要点。四个大组进行比赛,每找到一个确实的性格要点即加分。 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及图片,(可启发追问)你是否接触、见到过这样的人,你身边有吗,或者,你身上是不是有这些特点呢?受害者特性:看起来弱小、无防范意识、想法简单、易受暗示、易被激怒、挑衅、喜欢出些风头、爱看热闹…… 2、画一画: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施暴者?补充:不用担心画的不好看;一边图画一边将你想到的性格特征写在旁边(2-3个)。 同样,在施暴者特征环节,由教师总结出要点,并请同学回忆,生活中是否能找到这样的原型,如果有的话,今后就要小心了;没有的话,可以帮助你识别坏人,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可将同学所绘制的施暴者样子进行传阅,提醒同学注意,坏人不会在自己身上写下“我是坏人”几个字,反而是最会掩藏、掩饰,甚至是那些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人做出让人发指的事情。如《新警察故事》中吴彦祖饰演的大反派,几个人家境条件都很好,但却是一个反社会人格的人。出示图片及课件,助学生内化理解:施暴者特征: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抑郁、焦躁、自尊心强、自我中心、自认讲义气、喜欢挑衅、情绪不稳定、内心幼稚、秉性与家庭环境有关…… 3、危险来临前之心理准备:根据同学们对这两类人的详细探讨与分析,我们大概了解了他们的外貌和情况,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哪些新的认识或感受呢?组织学生回到四人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总结、反馈学生的答案。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1)、增强自我安全意识,避免成为受害者(2)、完善性格,建立起安全的人际关系网。 活动四:亲临现场—校园安全中的心理战 1、首先请学生阅读该事件:我们身边的故事——小涛是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自从上初中后每天都要忍受同班同学李某的勒索,每天上交的份子钱不等,两年多来被其勒索共计万元。三年来小涛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思考:面对勒索此类事件,一般会怎么做?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你)一般都是怎样做的?如果这样做结果会如何?学生分四人小组,根据提示,完成剧情表演。 心理上害怕、退缩时:会怎么做,有什么结果; 心理上愤怒、抱怨时:会怎么做,有什么结果; 心理上冷静、镇定时:会怎么做,有什么结果。 危险来临时,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结果: 面对勒索此类事件,可能采取的方法 心理状态 做法 结果 害怕、退缩 破财消灾、忍气吞声 变本加厉、越演越烈 愤怒、抱怨 死拼蛮斗、对着干 人财俱失、危及安全 冷静、镇定 巧妙自护、警告防卫 保护自己、惩罚作恶 3、思考:根据情景再现小活动,请总结出当危险出现时,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小结:大家刚才提出了很多应对勒索的方法,并回答了可能的结果。我们就来一一对应一下,你是否想到了这些?哪些是可取,哪些是不可取的?你同意吗?或者有什么新的想法? 活动五:危险发生时之心理应对 可以参考勒索事件回答,四人小组讨论出成熟、全面的应对方法,言之有理又能学习操作即可得分,在前项竞赛基础上进行竞争。如有的同学回答逃跑,但假如跑得不快要怎样;有的同学说告诉老师、家长,但如果情况更糟了要怎么办;有的同学说找人帮忙打架,但是打群架的制裁是非常严厉的;同时引导学生区分以暴制暴、正当防卫的不同。 我们可以做的事: 1、沉着冷静,切勿冲动或过于胆怯。 2、保持镇定,积极想办法展开自救。 3、人身安全第一位,不激怒对方以免对自己不利。 4、可顺从来拖延时间,以适时求救求助。 5、心理上不放弃,坚持自救或配合营救。 活动六:延伸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内容,在课下完成:我们可以求助的人——凭记忆写出至少五个遇到危险时可以求助的人以及联系方式。 八、教学反思 1、学生若出现较偏激的理解,进行适度引导;或者组织学生展开理性、冷静的讨论,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能做到明辨是非,积极行动,但前提是恰当引导。 2、教学内容经过反复思量与打磨,符合一定的逻辑性及现实性,但由于许多内容需要经过深入的思索与探讨,所以在课时把握上仍需注意。 3、对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可侧重前半部分——对危险的认识与解析以提升学生意识上的注意,有人认为是后半部分——对危险的应对方法,总之是见仁见智。而本课实效侧重于前者了,所以,在组织学生探讨的问题设计上应该指向更明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