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年4月22日,媒体针对大学生药家鑫恶意杀人被判死刑评论认为,当代人才选拔缺失自我道德教育。而历史上我国特别重视当事人道德水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产生
3.“法律条文没有做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4.安徽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信息中的是 ( )
A.共同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6.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
7.在近代,各国民主制度的确立都历经曲折的过程,。“民主革命初步成功之后,被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企图复辟,甚至实现复辟,应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现象。”符合这一说法的历史现象曾出现在 ( )
①英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中国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8.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 )
①推行“一边倒”②不结盟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④重视区域合作的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以下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A.天王洪秀全玉玺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太平天国设女营
11.《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12.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是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3.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14.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16.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7.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19.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
20.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21.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求
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 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
22.德国进攻波兰之时,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这位政治家发表这一言论时主要考虑的是
A.波兰灭亡之后可以利用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灭亡无损于英国的利益
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D.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23.二战初期,英法联军总司令命令:“必须静待敌人的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住敌人。”这一命令的实质是
A.实行消极防御 B.保存实力 C.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D.消耗德国力量
24.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敦刻尔克撤退 ②波兰覆亡 ③法国溃败 ④不列颠之战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
25.1941年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英美两国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的权利。”对此主张的正确评价是
①英美暂时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 ②反映了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 ④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6.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下列事件中,推动该同盟形成的有
①开罗会议的召开 ②《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③英美加强对苏联的援助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7.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28.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29.从下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终止时间 小计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3年10个月17天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8日 1945年9月2日 3年8个月26天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13年11个月16天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9日 1945年9月2日 25天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协同作战的结果 ③中国人民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 ④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0.晚清时期,有人提议:“议院者,公议正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俄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死也。”此人主张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倡导民主共和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皇权与相权二元权力结构的冲突时建立在权力平衡的基础上的……专制主义无休止地强化必然会使官僚政治发生某些畸变。因为它违背了专制主义与官僚政治并行、平衡的制度结构。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及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皇权与相权二元权力结构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平衡”和“畸变”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7分)
材料二 那是1784年2月22日,由几个美国商人合资购置的一艘载重360吨的木质帆船,装满大量纯正的美国货,从纽约起航,驶向东方一个名叫广州的遥远口岸。在这艘帆船上,用英文标注着“中国皇后号”……“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划出了第一道水线,建立起东西方最古老与最年轻的两个大国之间的直接联系,开启了中美贸易的先河。 ——摘自《中国档案报》
(2)材料二中“中国皇后号”到广州后,须受到什么机构的管理?该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当时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其成因。(5分)
材料三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3)材料三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犹如车之两轮,如果说,平均地权侧重于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那么,节制资本则着眼于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并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和利用外国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摘编自李华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
材料二 1953年,随着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镇人口增加,加上灾民,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近两亿。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棉油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加。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超过了粮棉油的增长速度。7、8、9三个月,国家虽收购了98亿斤粮食,却销售了124亿斤,入不敷出。而市场上人们仍在排队购粮,人心浮动。这一局面如不改变,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进行,且有动摇国本之虞。
——摘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邓小平民生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渗透在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中。概括地说,邓小平民生观就是立足基本国情,顺应人民愿望,强调发展时硬道理,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摘自苏献启《试论邓小平民生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实施的目的、基础、途径分别是什么?(7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背景、措施和结果的差异。(12分)
(3)综合上述问题,请说出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答案:
1-10 BCADC BCDCA 11-20BDDCA CCCBC 21-30CACAD BBCAC
31.(共计17分)
①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1分)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1分)明代废丞相,并逐渐设内阁。(1分)
“平衡”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缓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效率;(2分)
“畸变”影响:在一定时期带来官僚机构的臃肿(1分)专制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1分)
②机构:广州十三行;(1分)
政策:闭关政策(1分)
经济原因:封建自然经济;(1分)
政治原因: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1分)
思想原因:儒家思想保守性,统治者盲目自大的心态。(1分)
③地域(1分)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中央与地方结成一种松散联盟(2分)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理,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分)
32.(共计23分)
①目的:抑制贫富分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阶级平等。(2分)
基础:大力发展实业(或资本主义工商业)。(1分)
途径: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2分)通过节制资本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2分)
②材料二背景: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或“一五”计划时期),粮棉油供应严重短缺(或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2分)
措施:一方面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生产;一方面对生活必需品实行凭票证计划供应,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答任一点即得2分)
结果:一定程度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顺利进行。(2分)
材料三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分)
措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提高粮食产量;实施“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解决人民的吃、住等问题。(答出任一点即得2分)
结果: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从总体上已达小康水平,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2分,意思相近即可)
③启示:民生问题关系到百姓疾苦和社会的和谐安定;民生问题的解决要以民族独立、经济发展为前提;民生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制度的保障。(4分,答出2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习惯法
形式:
十二铜表法
前3C中
前6C末
前449年
成文法
适用范围:
公民法
万民法
1625年 《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
1899年 《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海牙国际会议)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巴黎和会)
1928年 《巴黎非战公约》
1945年 《联合国宪章》(旧金山会议)
1949年 《日内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书》(联合国大会)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如今,山寨产品层出不穷。如在饮食类,就有“康帅博”、“脉劲”、“王老古”、“白事可乐”、“豪牛酸酸乳”等;这些山寨产品的外包装几乎与原产品无异,但只是对品牌产品的简单复制,而且质量也往往不能得到保证。从哲学上看,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实现事物的发展
③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④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理”,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到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 )
A.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变
C.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3.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物联网展示了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意思”这样一幅智能图景。物联网的出现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温家宝总理的话警示我们( )
A. 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 B.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C. 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 矛盾的多样性决定事物的复杂性
5.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回答下题。
6.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的美人鱼的反映
B. 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
C. “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一个感性形象,它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
7.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日食、月食。这表明 ( )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史记》载:“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这一兵法启示我们 ( )
①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要学会在联系中寻求最优目标
③要把握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④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 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涵哲理相一致的是…… ( )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0.下列成语或古诗与〖图中〗的 《跷板游戏》的哲理寓意相一致的是(  )
A.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C.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 失群孤雁终难行
11.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两大阵营分别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问题--------辨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2.第29届北京残奥会主题曲——《和梦一起飞》,流露出人们亲近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的愿望,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一宇宙观包含丰富的 ( )
A.唯物主义思想 B.唯心主义思想
C.唯物史观思想 D.形而上学思想
13.在新浪、搜狐等著名门户网站上都有星座频道,方便网民查询星座运势。从哲学上看,将星座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14.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 )
①水往低处流 ②价值规律 ③月亮绕地球转 ④红灯停,绿灯行 ⑤新陈代谢
A.①④  B.③④⑤  C.②⑤  D.①②③④⑤ 
15.社会生活中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我们应当这样理解:真正的哲学 ( )
①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③将会取代具体科学
④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昔日“风卷黄沙弥漫天,荒沙万里无人烟”,“流沙固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今,“麦草方格”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历史,人们还开始向沙漠要地。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  )
①土地沙化的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土地沙化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遏制 
③土地沙化不能被消灭但能够被有效遏制
④人类总有一天能改造规律消灭土地沙化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7.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之句,后人评述此句的意境全在“挂”字上。这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8.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这说明 ( )
①意识具有两重性
②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9.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构想   
C.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D.经济体制改革
20.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从哲学角度看,下面漫画《水应该往哪儿流》启示我们
A.各个部门相加,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B.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D.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优化结构,使整体功能得到发挥
2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
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 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
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 D.社会实践
23.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这一政策
①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③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人类发展同时毁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启示我们
A.要尊重自然,又要满足人类的需要  B.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要发扬奉献精神
25.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6.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尊重联系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7. “科学思维应该天马行空,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下列最能概括这一观点的是
A.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求真务实 B.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既要尊重权威,又要学习书本知识 D.要坚持辩证法的发展观
28. 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园,这里各种珍奇名贵的花卉每天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时有花卉不翼而飞的事情发生。为此,管理人员在植物园门口树起一块告示牌:“凡检举偷花卉者奖200美元。”从此以后,植物园再也没有丢失过花卉。按照常规思维,要防止花卉丢失,就是要惩罚盗窃者,而奖励检举者的思维方式和做法,实践证明却更有成效。这说明
A.创新可以不用从实际出发 B.创新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创新就是敢想敢做 D.在特殊情况下,创新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
29.在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国家如此重视创新,是因为
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十周年的日子。入世以来,我国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二、非选择题(40分)
31.《光明日报》报道:“在江苏省赣榆县,由村民自己编写的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墙,俨然成为当地一道靓丽鲜活的风景。”
请你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明建设文化墙的意义。(10分)
32. 材料一:综观腐败贪官,不管职务级别的大小,其贪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往往是从接受别人的小恩小惠开始的。2010年3月17日,河北高级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森宣判,被判无期徒刑
材料二 贺国强2月23日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切实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就取信于民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贪官是怎样产生的,并指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应该怎样做 (12分)
33.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
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
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6分)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12分)
答案:
1-10BDCAA CBCAC 11-20AACCB DDCDB 21-30DDACD AABAC
3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2分)农村文化墙的建设能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2分)②文化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农村文化墙的建设,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个文化活动场景。(2分)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农村文化墙美化了村庄面貌,也在潜移默化中使村民受到了教育。(2分)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村文化墙营造了农厚的乡村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乡村文化新风尚。(2分)
32.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贪官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小接受小恩小惠到贪污犯罪的过程,是一个由量的积累最终引起质变的过程,黄森就是从一次次收受他人钱款,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最终成为腐败分子的 (6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注意量的积累,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做起,廉洁自律,防止蜕化变质;同时还要与他人的腐败行为做斗争,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6 分 )
33.(1)村民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2分)
村民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上学的对待灾害,自认倒霉;(2分)
村民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分)
(2)①唯心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错误的世界观。农村发展、农村工作要反对迷信、提倡科学,故甲的态度不正确。(4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不利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也不积极主动。(4分)
③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客观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故村民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4分)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 (  )
A. 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 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
C. 基因发生了变化    D. 不同细胞基因不同
2. 下列操作中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的是(  )
A. 单克隆抗体 B. 克隆牛产生 C. 鲤鲫的培育 D. 胚胎移植
3.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4.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  )
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 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
③快速灵敏的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 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
A.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6.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7.将基因型为AABb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CCDd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仅考虑两两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融合细胞(  )
A.1种 B.4种 C.6种 D.10种
8.目前,欧洲、亚洲许多国家都发现了禽流感疫情,并引起了人体感染,造成多人死亡。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现了数种快速检验禽流感病原体的方法,以正确诊断禽流感,以下有关禽流感病原体研究、诊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镜检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病人的痰液或血液,以发现病原体
B.PCR:体外基因复制技术,可在几十分钟内把病原体的基因扩展到数百万倍
C.用特殊制备的病原体蛋白质与病人血清中的相关抗体特异性结合,以发现病原体
D.DNA探针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 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来检测病原体
9.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见右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培育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②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有广泛的变异
③培育成的新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④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没有离体的植物细胞也能表现出全能性
B.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表明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11. 有人做过如下实验:将某种蛙放在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在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无论把此蛙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所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褪黑激素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调节  
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1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小鼠体内出现活S型细菌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
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13. 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②为B细胞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⑥为球蛋白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V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14. 如右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下列能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16.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特异性防卫的是(  )
皮肤的物理屏障作用 B.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C. 皮肤的化学防御作用 D.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18.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
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19. 下列情况中,没有染色体变异过程发生的是(  )
A.第5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第21号染色体增加了一条 D.用花药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
20.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共有 (  )
A.61个 B.64个 C.20个 D.1个
21.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
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
F2植株开花时,随机拔掉2/3的红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 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3/4 B.7/12 C.5/8 D.13/16
22. 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A.均为黄色短尾
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23.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所做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遗传病不可能是Y染色体遗传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该遗传病最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Ⅳ-5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
C.在无突变情况下,若Ⅳ-3表现正常,也不会改变对该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Ⅲ-5和Ⅲ-6再生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
24.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为 ( ) A.55%  45%   55%  45% B.42.5%  32.5%  55% 45%
C.55%  45%   45%  55% D.42.5%   32.5%   45%  55%
25.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  ,原理是     。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 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理论上有     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自交,子代中AAbb与aabb 的数量比是     。
(2)过程⑤⑥的育种原理为 ,⑤常采用        的方法 由AaBb得到Ab个体,过程⑥的处理方法是用         处理幼苗。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育种的优势是            。
(3)过程⑦的育种方法叫 ,原理为 。
27.(10分)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
(1)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 中发育成熟的。
(2)E和F都是 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 细胞和 细胞。
(3)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 。
(4)世界各地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其遗传物质为RNA。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病毒,这种可遗传变异来源于________。如果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该疫苗,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把疫苗当作________,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若甲型流感病毒已侵入体细胞,则消灭该病毒首先要通过______________。
28. (15分)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图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的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代表调节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B的作用部位和C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丙受损,会使人患_______________。
(3)在动物生长调节过程中,与图中A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
(4)下丘脑对甲、乙的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体现下丘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中枢。
29.(9分)I.下图是细胞融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②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细胞,以去除植物细胞壁。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
(3)过程③叫做_____________技术,该过程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4)在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5) 从育种的角度来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繁殖相比,优势主要有(列举两条) 。
II.下图表示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养过程,已知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
(1)试管苗的细胞核中含有   条脱氧核苷酸链。
(2)培育出的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
(3)组织培养要求无菌操作的目的是 ;
(4)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 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30.(6分) 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成分)。
(2)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所需能量都来自 。
(3)图示的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4) 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起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5)农业生态系统由于 ,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对外界干扰的抗性小。
参考答案:
1-5 BACBC 6-10 DDABD 11-15 BBBBD 16-20 CDBBA 21-25BBCDC
26.(10分)
(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97 1:1
(2)染色体畸变 花药离体培养法 秋水仙素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3)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27.(1)骨髓
(2)记忆 效应T 浆
(3)遗传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分)
(4)基因重组(2分) 过敏原 细胞免疫
28.(1)垂体 胰高血糖素 (2)全身细胞和肝细胞 糖尿病 (3)生长激素 (4)作用范围广,调节速度慢
(5)体温、血糖、内分泌(顺序不分先后)
29.(9分)I.(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只答纤维素酶也给分,只答果胶酶不给分) (2)植物组织培养(3)原生质体融合 (4)不遵循 (5) 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育无病毒植物
II.(1)24   
(2)AB、Ab、aB、ab
(3)防止杂菌与培养物竞争营养及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影响培养物生长(答一方面给分)
(4) 异养需氧型
30. (6分)(1)农作物 分解者 (2)太阳光 (3) 物质循环再生(4) 整体性
(5)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番茄细胞
马铃薯细胞





杂种植物幼苗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做简谐振动的质点在通过平衡位置时,为零值的物理量有 [ ]
A.加速度 B.速度 C.回复力 D.动能
2. 一质点做简谐振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t=4s时,质点的 [ ]
A.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B.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C.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3.一列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
A.波速 B.波长 C.频率 D.振幅
4. 以下关于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B.因为声波的波长可以与通常的障碍物尺寸相比,所以声波很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C.声波是横波
  D.纵波传播时,媒质中的各质点将随波的传播一直向前移动
5. 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 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 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5,0), 且此时它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再经2 s将第一次到达正方向最大位移, 由此可知 ( )
  A. 这列波的波长为20 m
  B. 这列波的频率为0.125 Hz
  C. 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
  D. 这列波是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的
6.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三角形导线框PQS顶角为θ.处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 磁场中.一根用与导线框同样材料制作的导线棒MN放在导线框上,保持MN⊥QS.用水平力F拉MN向右匀速运动,MN与导轨间的接触电阻和摩擦都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增大
B.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
C.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和大小都保持不变
D.水平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7.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此线圈与一个R=10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不计电路的其他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125s B.交变电流的频率为8Hz
C.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A D.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4A
8.如图所示,上下不等宽的平行金属导轨的EF和GH两部分导轨间的距离为2L,I J和MN两部分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竖直放置,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ab和cd的质量均为m,都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且与导轨接触良好,现对金属杆ab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其匀速向上运动,此时cd处于静止状态,则F的大小为 ( ).
A.2mg B.3mg C.4mg D.mg
 9.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1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系统的动量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a与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
C.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守恒  
D.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不守恒
10.图中回路竖直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回路平面向外,导体AC可以贴着光滑竖直长导轨下滑.设回路的总电阻恒定为R,当导体AC从静止开始下落后,下面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 ( ).
A.导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导体加速下落过程中,导体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
C.导体加速下落过程中,导体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导体增加的动能和回路中增加的内能
D.导体达到稳定速度后的下落过程中,导体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回路中增加的内能
11.如图所示,A、B是两盏完全相同的白炽灯,L是电阻不计的电感线 圈, 如果断开电键S1,闭合S2,A、B两灯都能同样发光.如果最初S1是闭合的.S2是断开的.那幺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刚一闭合S2,A灯就立即亮,而B灯则延迟一段时间才亮
B.刚闭合S2时,线圈L中的电流为零
C.闭合S2以后,A灯变亮,B灯由亮变暗
D.再断S2时,A灯立即熄火,B灯先亮一下然后熄灭
12.在日光灯的连接线路中,关于镇流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日光灯启动时,为灯管提供瞬时高压
B.日光灯正常工作时,起维持高压的作用
C.起到一个自动开关的作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二、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如图所示为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的波形图.这列波的波长是________m,质点P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
12.光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一束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它的波长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3.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 没有测摆球的直径, 先用直尺测出悬点到球底的距离L1, 测出相应的周期T1, 再将L1改变为L2, 又测出相应的周期T2, 则测出的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应为 .
14. 某同学利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所用的玻璃砖两面平行.正确操作后,作出的光路图及测出的相关角度如图8所示.①此玻璃的折射率计算式为n=________(用图中的θ1、θ2表示);②如果有几块宽度大小不同的平行玻璃砖可供选择,为了减小误差,应选用宽度________(填“大”或“小”)的玻璃砖来测量.
15.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9(a)所示,激光器发出的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点,图9(b)中的黑点代表亮点的中心位置.
(1)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2)通过测量相邻光点的距离可算出激光的波长,据资料介绍,如果双缝的缝间距离为a,双缝到感光片的距离为L,感光片上相邻两光点间的距离为b,则激光的波长λ=.
该同学测得L=1.0000 m、缝间距a=0.220 mm,用带十分度游标的卡尺测感光片上的点的距离时,尺与点的中心位置如图9(b)所示.
图9(b)图中第1到第4个光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mm.实验中激光的波长λ=________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10分) 如图所示为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到的一个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振动情况.甲图是振子静止在平衡位置的照片,乙图是振子被拉伸到左侧距平衡位置20 mm处,放手后向右运动周期内的频闪照片.已知频闪的频率为10 Hz.求:
(1)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t0、振动的周期T0.
(2)若振子的质量为20 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 N/m,则振子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
17.(10分)如图甲所示,一正方形金属线框位于有界匀强磁场区域内,线框的右边紧贴着边界.t=0时刻对线框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外力F,让线框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0穿出磁场.图乙所示为外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线框质量为m、电阻R及图象中的F0、t0均为已知量,则根据上述条件,请你推出:
(1)磁感应强度B的表达式;
(2)线框左边刚离开磁场前瞬间的感应电动势E的表达式.
18.(14分)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金属杆ab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vm,在这个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Q。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 tanθ。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金属杆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速度达到v1(v1<vm)时,求此时杆的加速度大小;
(3)求金属杆从静止开始至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下降的高度。
19.(8分)如图所示的螺线管的匝数n=1500,横截面积S=20cm2,电阻r=1.5Ω,与螺线管串联的外电阻R1=10Ω,R2=3.5Ω。若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计算R1上消耗的电功率。
参考答案:
1.AC 2.C 3.C 4.B 5.AB 6.C 7.C 8.B 9.BC 10, CD 11.A 12.A
11. 2m 、 向下 12. 频率 、 减小
13. 14. ①(或) ②大
15. (1)波动 (2)8.5 6.2×10-7
振子从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平衡位置经历时间为0.3 s,故振子振动周期T0=1.2 s.
(2)am===50 m/s2
17.(1)线框运动的加速度:a=①
线框边长:l=at02②
线框离开磁场前瞬间速度:
v=at0③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3F0-=ma④
解①②③④式得,
B=⑤
(2)线框离开磁场前瞬间感应电动势:
E=Blv⑥
解①②③⑤⑥式得:E=.
【答案】 (1) (2)
18.解析:
当ab匀速运动时的受力图如右图所示(从前向后看的视图):图中Ff为滑动摩擦力,FN为斜面支持力,F安为感应电流的安培力,mg为导体棒的重力。这时导体棒匀速直线运动,其所受的合力为零,满足下面方程:
, (2分)
, (1分)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 (1分)
由安培力公式, (1分)
由欧姆定律I=E/R, (1分)
由电磁感应定律得E=BLvm, (1分)
以上六式解得: (1分)
代入上式解得加速度a=
(3)由能量守恒知,导体棒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电能,电能通过电阻R又转化为热量。所以满足:,其中为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分)
,,
19.解: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为:6.0V
整个回路中产生产生的感应电流为A
根据电功率的公式W。
图1
t/s
x/cm
0
2
1
3
4
P
Q
S
B
M
N
F
θ
0
图2
e/V
20
-20
0.125
0.250
t/s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远岫(xiù) 木讷(nà) 惬意(xiá) 自怨自艾(yì)
B.笃信(dǔ) 悭吝(jiān) 落枕(lào) 否极泰来(fǒu)
C.拓本(tuò) 压轴(zhòu) 饮马(yǐn) 不容置喙(huì)
D.掾吏(yuàn) 模样(mú) 侪辈(chái) 缄默无言(j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
A.针灸/炙烤 绊倒/河畔 纵横捭阖/稗官野史
B.篡改/编纂 解嘲/押解 一夫当关/死当结草
C.慓悍/剽窃 蹊跷/蹊径 强弩之末/期功强近
D.赝品/荣膺 宿仇/宿将 功亏一篑/振聋发聩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编辑 橘子洲 心心相映 如鸟斯革,如荤斯飞
B.付梓 吊角楼 食不裹腹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殆惰 亲合力 谈笑风生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D.讥诮 打哆嗦 轻鸢剪掠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成为最后加入世贸组织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除入世谈判一波三折外,还与俄国内在入世问题上态度摇摆有关,国内支持者和反对者阵营平分秋色。
B.面对全行业固网业务的颓势和移动业务的瘸腿,英国电信凭借富有远见的战略眼光和扎实的执行力,走出了日薄西山的困境。
C.武侠的没落已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尽管网络小说层出不穷,但大多滥竽充数,令人不忍卒读,缺乏武侠小说必要的传统文化底蕴,却想要超越前辈,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D.道德水平的滑坡日益制约着中国的发展,频频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道德的缺失;不过,能在这时发现问题,亡羊补牢,尚未太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已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了。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向内地推移。
C.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 。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①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
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
③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
④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
⑤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
⑥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
A.①③④⑤⑥② B. ⑤①④③②⑥
C.⑤①③⑥④② D.①④③②⑥⑤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用尖刀刺伤卫队长费比斯后逃走,和卫队长在一起的艾丝美拉达却被认定为凶手,被判处死刑。
B.宝玉淋雨回家,众人不知是宝玉,嬉闹着不给开门。宝玉生气,冒失地踢了前来开门的麝月。
C.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和桑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托波索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小姐。
D.为了商讨是否与刘备联盟,周瑜应孙权之招来到柴桑。东吴群臣,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铜雀台赋》,智激周瑜,终于促成孙刘联盟。
二、文字阅读(9分)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8.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9.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10.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闼:门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 游:交游
D.家人发箧视之。 发:打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因与普计下太原。 不如因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既自以心为形役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
四、古代诗歌阅读(1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15、16两题。(10分)
渡汶河①
(明)谢肇淛
霜飞月落野鸡啼,雾锁长林水拍堤。
夹岸人家寒未起,孤舟已过汶河西②。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游宦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小诗。
②汶河:今名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北,流向西南,经汶上县入运河。
15.请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
答:
16.诗的后两句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写了渡河?试加以分析。(5分)
答:
17.名篇名句默写(9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 . (《荆轲刺秦王》)
(2)今我来思, . (《诗经。采薇》)
(3)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4)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兴》其一)
(5)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6)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7)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8)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9)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逆 爱 (佛刘)
七爷是个匪。 
  七爷原来不是匪。有一年地主逼债,娘上吊而死,七爷红了眼,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七爷杀了地主一家,然后上山当了匪。
  当匪的日子七爷很快活,这是一种和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没吃的了,就去抢;没花的了,就去夺。要酒有酒,要肉有肉,要女人也有女人。
  桂花就是在一次抢劫中,被七爷掳上山的。
  桂花吓坏了,瘫在轿子里。七爷说,你不要怕,被七爷看上,是你的福气。  
桂花是大家闺秀,读过书,也见过世面。刚开始只是被吓蒙了,镇静下来后,她抱定了拼死的念头。
  桂花漂亮,尤其在灯光下,更有夺人魂魄之感。七爷看傻了,他觉得桂花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了。他想,拥有了桂花,他这辈子也就不白活了。
  但是桂花不从,桂花说,你敢动我一下,我就撞死给你看。
  七爷被桂花的气势镇住了,越是这样的女人,对他越有吸引力。为了脱身,桂花想尽了办法,无奈七爷看得紧,桂花寸步难行。
  有一天,桂花说,让我嫁给你也行,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七爷说,请讲。  
桂花说,你必须明媒正娶,否则我宁死不嫁。  
七爷拍拍腰间的手枪说,这好办,你定日子。
  桂花说,我要先回家见一下爹娘,然后再跟你们回来。
  七爷说,好办。
  选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伙人浩浩荡荡地下了山。桂花的爹娘先得到了消息,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女儿还活着,忧愁的是女儿要嫁给一个土匪。
  就在一家人喜忧参半忙活婚事的时候,村外忽然响起了枪声。七爷的一个手下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说,日本鬼子已经把村子包围了。
  所有的人都慌张起来,情急之下,七爷一拍腰间的手枪,大声道,有七爷我在呢,弟兄们掩护,让桂花她们先撤。
  桂花看着豪情万丈的七爷,心里莫名其妙地动了一下。
  七爷说,桂花,你赶快走,如果咱俩有缘分,那就打跑了鬼子我再去找你,如果没有缘分,也许就见不着面了。
  桂花半信半疑地看着七爷,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
  七爷拔出了腰间的手枪,他大手一挥,高声说,弟兄们,保家的时候到了,我们土匪也是爱国的。
  桂花凄婉地看着七爷,忽然说,你要小心。
  七爷怔怔地看了一眼桂花,一股暖流忽然涌上心头,这就是爱情的滋味吗?可惜它来的太晚了。
  我们走!七爷挥了一下手臂,带着人冲了出去。
  没过多久,村子里已是枪声一片。
  桂花跟随着父母还没跑出去,就被鬼子围了回来。她们都被赶到村西空旷的一块土地上。桂花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被五花大绑着的七爷和他的几个弟兄。桂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
  七爷的半边脸上都是血,好像是受伤了。
  一个指挥官模样的鬼子拄着战刀,来回巡视着人群,忽然回身一指七爷说,你的投降的有!
  七爷怒目圆睁,脸上的血还在往下滴答。
  只要你投降了,吃香的喝辣的,皇军是不会亏待你的。
  去你妈的,七爷冲着指挥官吐了一口唾沫,别看老子是土匪,可老子活是中国的人,死是中国的鬼,让老子投降,痴心妄想!
  桂花看着七爷,没想到一个土匪竟然还有这样的骨气。
  死啦死啦的有!统统的死啦死啦的有!指挥官气急败坏,挥舞着手里的战刀。七爷死了,七爷手下的几个弟兄也死了。
  桂花和大部分的乡亲都活了下来。
  桂花一生未再嫁。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
(选自2011年第8期《山花》)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匪徒七爷抢了大家闺秀桂花,虽然七爷满心欢喜漂亮的桂花,可她誓死不从。后来日本鬼子围村时,七爷带领兄弟舍命掩护桂花和乡亲们,才打开了桂花爱情的心扉。
B、桂花其实并未与七爷“拜天地”“入洞房”,但“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这只不过是没有遇上意中人而给前来说媒者的一个托词。
C、桂花是一个刚烈之女,自从七爷有了拔枪保家卫国的举动后,对七爷的爱热烈奔放起来,时而嘱咐七爷小心,时而面露钦佩之情。
D、作者善于运用“留白”的手法,恰到好处的“空白空间”在读者脑中拉伸了故事的长度,也增加了人物的厚度,使得小说精彩纷呈,韵味无穷。
E、这篇小说语言凝练,情节集中,人物极富个性。形象的动作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将桂花和七爷这种非常规的爱情故事写得曲折回环,感人肺腑。
19.小说一开始就写“七爷是个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七爷和桂花分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1.逆爱指违背常情、不合常理的爱,含贬义。小说的题目是“逆爱”,有人认为应改为“真爱”,你认为哪个更佳?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感悟?请自定立意,自定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A. 讷 nè惬qiè ;B. 悭qiān否pǐ。C拓tà饮yìn )
2.A(A.jiǔ / zhì bàn/pàn bǎi/ bài B.cuàn/zuǎn jiě/jiè dānɡ/dānɡ C.piāo / piāo
qī/xī qiánɡ/qiǎnɡ D.yàn/yīnɡ sù/sù kuì/ kuì )
3.D(A映—印,荤—翚B角—脚 ,裹—果C殆—怠,合—和)
4.C(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5.A.(B成分残缺,“推移”后应加“的过程”。 C逻辑混乱,概念并列不当,“服装”不属于“农副产品”;搭配不当,“价格”与“提价”搭配不当。D逻辑混乱,“近5000多”矛盾)
6.D
7.B.(被踢的应是袭人。)
8.D 原文说的是“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
的做法”。故选项中“并不反感”的说法是颠倒是非。
9.D 4段末句提到“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
数人接受”,李清照重视词音乐性的主张,应该可以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10.B 原文第三段说“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并没有得出“苏轼立的成就远
远大于破”的结论。
11.B. 意:意图
12.B.B.因:介词,趁机。A.以: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C.其:代词,他;代词,自己。D.为:介词,替;介词,表被动。
13.C.
14.得分点(1)“数”“微行”“便”和句意各一分;(2)“侧微”“游”“所”和句意各一分;(3)“私第”“启箧”“竟”和句意各一分。
15.诗人摒弃了一切妍丽的色彩,只以水墨的浓淡不等的渲染,描写出荒寒枯寂的清气幽韵,荒野的鸡鸣和拍岸的水声则以声衬静,更加突出了境界的幽寂。(5分)
16.诗人以反衬的手法来写渡河。汶河两岸的人家因天寒还未起身,而诗人的孤舟已渡过汶河向西而去了,表现出羁旅行役的艰辛。(5分)
17.略
18.B C( B不是“没有遇上意中人”,而是要为七爷守节,不愿再嫁。C“对七爷的爱热烈奔放”错。)
19.点明七爷身份,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先抑后扬,更好地塑造七爷充满豪情和血性的性格;增强小说的戏剧性,让桂花对七爷的爱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0.七爷:霸道、耿直,可以从七爷为匪的情况来分析;(2分)爱国、有骨气、有豪情,可以从七爷挺身而出,救助桂花和乡民的言行来分析。(1分)桂花:倔强、刚烈、真挚,可以从桂花开始的誓死不从和最后一生未再嫁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21.观点一:以“逆爱”为佳。用逆爱更符合人物身份、故事情节,且能具有寓褒于贬、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观点二:以“真爱”为佳。真爱就是坚贞不渝地爱着对方,就是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七爷和桂花各自的言行就是真爱的具体体现,用真爱更明白,直接点明小说主旨。(观点2分;理由4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一个观点即可)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O2和SiO2 B.CCl4和KCl C.NaCl和HCl D.CO2和H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 )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晶体的熔点普遍都很高新课
3、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因此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热,温度不断地升高
C.普通玻璃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相同
D.晶体和非晶体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
4、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SiO2 CaCl2 CBr4 CF4 B.SiO2 CsCl CF4 CBr4
 C.CsCl SiO2 CBr4 CF4 D.CF4 CBr4 CsCl SiO2
5、下列各项所述的数字不是6的是 ( )。
 A.在NaCl晶体中,与一个Na+ 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 的个数
 B.在金刚石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
 C.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原子个数
 D.在石墨晶体的层状结构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
6. 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结构不同,性质相同,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
B.同分异构体现象是导致有机物数目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C.同分异构体现象只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
D.同分异构体现象只存在于无机化合物中
7.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CH3)2CHCH2CH2OH有多少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 )
A.6 B.5 C.4 D.3
8.最简式相同, 但既不是同系物, 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辛烯和3—甲基—1—丁烯 B.苯和乙炔
C.1—氯丙烷和2—氯丙烷 D.己烷和乙烯
9.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H++OH-欲使该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c(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 )
A.NaHSO4 B.AlCl3 C.NaHCO3 D.NaOH
10.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NO22NO+O2,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1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 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NH3):③<①  B.水电离出的c(H+):③>①>②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H+)=c(OH-)+c(NH3·H2O)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l-)>c(NH4+)>c(OH-)>c(H+)
1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容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13. 某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该电池的总反应为:(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42–+4H2O+3e–=Fe(OH)3+5OH–
C.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 D.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K2FeO4被氧化
1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平衡:Br2+ H2O HBr+ HBrO 加入 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CO(g) + NO2 (g) CO2 (g)+ NO(g) 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D.合成 NH3反应,为提高 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温度的措施
15.将1 mol H2(g)和2 mol I2(g)置于某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H2(g)+I2(g)2HI(g) ΔH<0,并达到平衡。HI的体积分数w(HI)随时间变化如图(Ⅱ)所示,若改变反应条件,w(HI)的变化曲线如图(Ⅰ)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B.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C.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D.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16.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2N2O5(g) 4NO2(g)+O2(g) ΔH > 0 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t/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 1000 s时转化率为50%
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 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 mol·L-1,则T1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0分)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填“高于”、 “低于”
或“等于”)22 ℃.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
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 mol/L。
(3)实验时将酸碱在简易量热计中混合,并用 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经有关计算
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8.(8分)⑴键线式 表示的分子式 ;名称是 。
⑵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
⑶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
SO2 ________; HCHO___________.
⑷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要求该溶剂:
 a.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______________ 。
 b.被提纯的物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乙醛(CH3CH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
 设计实验制得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
 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
 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
 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
物质 乙醛 乙酸 甘油 乙醇 水
沸点/℃ 20.8 117.9 290 78.2 100
 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
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__;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
在_______。
(3)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
(4)试管C中收集到的是粗产品,若想进一步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提纯后的产品若在质谱仪中进行测定,其质荷比最大是____(填数值);
   若在核磁共振仪中进行测定,其核磁共振氢谱共有__种峰,峰面积之比为__。
20.(12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溶液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
I、已知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H++A2-。
⑴NaHA溶液 (选填“显酸性”、 “显碱性”、 “显中性”或“无法确定”)。
⑵某温度下,若向0.1 mol/L的NaHA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 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
a.c(H+)·c(OH-)=1×10―14 b.c(Na+)+c(K+)=c(HA-)+2c(A2-)
c.c(Na+)>c(K+) d.c(Na+)+c(K+)=0.05 mol/L
⑶已知常温下H2A的钙盐(CaA)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CaA(s)Ca2+(aq)+A2-(aq) △H>0。
①温度降低时,Ksp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②滴加少量浓盐酸,c(Ca2+) 。
II、含有Cr2O72-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72-。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作如下处理:
Cr2O72-Cr3+、Fe3+Cr(OH)3、Fe(OH)3
⑷欲使10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3+,理论上需要加入 g FeSO4·7H2O。
⑸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2×10-13mol·L-1,则残留的Cr3+的浓度为 。(已知:Ksp[Fe(OH)3]=4.0×10-38 Ksp[Cr(OH)3]=6.0×10-31)
21.(12分)(1)加热FeCl3溶液,溶液的颜色会不断加深,可得到一种红褐色透明液体。
该变化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向这种液体中加入Mg(OH)2固体,产生的现象为
(2)不断加热FeCl3溶液时,蒸干其水分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 (填化学式)。
(3)在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浑浊,应加入 (填化学式)。
(4)写出FeCl3溶液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常温下,PH=5的FeCl3溶液与PH=5的盐酸其中水电离的c(H +)之比为 ,
参考答案:
1-5 DBCAC 6-10 BBBBA 11-15 DADBC 16.C
17.(10分).(1)低于;(2)3︰2;1.5mol·L-1
(3)环形玻璃搅拌棒;H+(aq) + OH-(aq)=H2O (aq)△H = -100 Q / 3 kJ·mol-1或HCl(aq) + NaOH(aq)=NaCl(aq)+H2O (l)△H = -100 Q /3 kJ·mol-1
18.(8分)(1)C6H14 ;2-甲基戊烷。            2分   
(2)羟基;酯基。                   2分
(3)V形;平面三角形。      2分
(4)很大或很小;受温度影响较大。 2分
19.(10分)(1)2CH3CHO+O2 2CH3COOH。    3分
(2)浸入试管A的反应液中。试管A的支管口处。       2分
(3)甘油。                         1分
(4)蒸馏;60;2;3:1或1:3。               4分
20.(12分每空2分)
⑴无法确定
⑵bc
⑶①减小 ②增大 ⑷83.4g ⑸3×10-6mol·L-1
21.(12分).(1)Fe3++3H2OFe(OH)3+3H+ (2分) 有红褐色沉淀(2分)
(2)Fe2O3 (2分)
(3)HCL (2分)
(4)c(Cl -)>c(F e3+)>c(H +)>c(OH -) (2分)
(5)104:1 (2分)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某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这里有阳光灿烂的海滩、五彩缤纷的珊瑚、独特众多的珍禽异兽……。据此回答。
1.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B.英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2.关于日本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近年来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带污染严重,地面下沉,用地用水紧张
  B.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也是世界上出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
  C.日本是渔业大国,捕鱼量居世界首位,是使世界渔业资源走向枯竭的主要国家之一
  D.日本已加快扩大海外投资,将一些工业包括污染较多的工业移往他国
下图为某地区示意图(图中A、B、C为世界三个国家),完成3-4题。
3.图中A、B两个国家之间的海峡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英吉利海峡
4.图中A、C两国共有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5-6题。
5.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6.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
A.600千米 B.900千米 C.1200千米 D.1500千米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世界是指中东的所有国家
 B.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尊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
 C.中东位于五洲三海之地
 D.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最近通道是马六甲海峡
8.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最多的地区是( )
  A.欧洲西部 B.中东 C.非洲南部 D.东南亚
9.西亚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是( )
  A.犹太人 B.波斯人 C.印第安人 D.阿拉伯人
10.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 )
 A.巴格达 B.德黑兰 C.耶路撒冷 D.麦加
11.下面国家中,地跨欧亚两洲的是( )
  A.土耳其 B.伊拉克 C.伊朗 D印度
读下图所示岛屿,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岛位于大西洋,②④位于太平洋
B. ②④两岛屿上主要居住黄种人,①③两岛上主要居住白种人
C. ①②④三个岛屿上都有热带气候类型分布
D. 森林和水力资源都丰富的岛屿是②和③
13.四个岛屿中,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上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西亚最丰富和最缺乏的自然资源分别是( )。
  A、水和矿产 B、石油和森林 C、土地和淡水 D、石油和淡水
15.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有( )。
  A、国土狭窄,自然资源贫乏。 B、岛国海岸线曲折,但良港不多。
  C、气候适宜,耕地广阔。 D、科技发达,人力资源充足。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城个数与总县城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①峰值均出现在4——6月 ②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③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④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①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②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
③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 ④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②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
③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④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关于印度与我国国情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大国 B.农业大国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亚热带
20.东亚、南亚人口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B.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大量迁入
C.自然条件优越,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
D.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21.中东输出的石油,大部分由
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出。
右图中B石油输出路线是
A.波斯湾一地中海一大西洋一西欧
B.波斯湾一好望角一大西洋一西欧、北美
C.波斯湾一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日本
D.波斯湾一阿拉伯海一印度洋一澳大利亚
22.当地中海沿岸地区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
A.南京高温多雨 B.亚洲热低压势力强
C.北京昼长夜短 D.南极考察正处于最佳时期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A.贺兰山 B.阴山 C.大巴山 D.秦岭
24.②所代表河流的是
A.长江 B.汉水 C.淮河 D.黄河
25.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26.青藏高原地区河流突出的水系特征是
①河流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地区 ②是亚洲部分河流的发源地
③以内流河为主 ④河水湍急,水能丰富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27.下列铁路线两端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大的是
A.青藏线 B.沪杭线 C.京九线 D.哈大线
北京时间2009年4月2 3日,我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青岛附近海域举行海上阅兵。据此回答28~30题。
28.我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青岛附近海域举行海上阅兵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2—1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9.我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举行海上阅兵的海域属于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0.我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青岛举行海上阅兵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南极圈开始出现极夜 B.亚马孙河水位为一年中的枯水期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赞比西河流域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下图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图中字母A处表示的是印度1980年开工挖的拉贾斯坦运河,它可以引印度河的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在西藏境内叫朗钦藏布)的河水到塔尔沙漠。据国外农业专家估计,1987年这条运河正式输水后,印度西部干旱地区可增加57万公顷水浇地,使印度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产量约可增加12%。
(1)印度西南部为什么会形成大面积沙漠
(2)萨特累季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3)拉贾斯坦运河送水后,印度的邻国B国多次向印度政府提出抗议,并要求有关国际组织进行干预,这是为什么
(4)气候上本区属_______类型,印度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的黑土区。
(5)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内部确是一片热带草原的风光,分析原因。
3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甲、乙、丙三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近年来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说明其变化对A河段的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河流域盛产稻米,其大米质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图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a为德国略图。慕尼黑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市,原来以旅游业、啤酒业著名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被称为德国的“硅谷”。慕尼黑有著名的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国际机场是德国第二大机场。
材料二:图b为墨西哥略图。墨西卡利是墨西哥北部边境城市。
(1)德国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此类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 请从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说出墨西哥的位置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河流经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区,说出A河对鲁尔区发展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近年来,慕尼黑和墨西卡利的新兴电子工业都发展迅速,结合图文材料,比较两地电子工业形成区位条件的异同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0DBBCA CBBDC 11-20ACCDD DCBCB 21-30BDDBC ACABC
31. (14分)
(1)印度西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地面原有植被受人类破坏,地表径流少,水源不足。(2分)
(2)雨水及喜马拉雅山的冰雪融水。(2分)
(3)印度河也是B国最主要的水源,印度河开运河输水后,B国水源减少,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2分)
(4)热带季风 德干高原西北部。(2分)
(5)德干高原西为阿拉伯海,东为孟加拉湾,当西南季风的要冲。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沿东、西海岸分布,受山地影响,阻挡海洋水汽进入高原内部,使内部常年高温少雨,形成以灌木和高草为主的热带草原景观。(6分)
32.(12分)
(1)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1分);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1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1分)
(2)草地(1分)耕地(1分)、林地(1分)
(3)该湖泊位于A河段上游(1分), 湖泊面积缩小,对B河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1分)
,流量变化加大 (1分)。
(4)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1分),纬度高,气温低,水稻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1分);冬季寒冷,使农作物病虫害少,施用农药量少,污染小。(1分)。
33. (14分)
(1) 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主要分布在纬度40至60的大陆西岸(2分)
(2) 地处低纬度(1分),位于北美洲南部(1分),东临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1分)
(3)作用:供水(1分);水运。(1分)
(4)共同点: 慕尼黑旅游业发达, 莫西卡利依山面海, 两地环境质量好(2分)
不同点:慕尼黑:靠近第二大机场,现代化交通运输便利(1分);靠近著名的高等院校,人才素质、科研水平高;(1分)莫西卡利:紧邻硅谷(世界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 (1分);土地价格、工资水平较低。(1分)
A
图a
图b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则导数 ( )
A. B. C. D.0
2.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
A. B. C. D.
3. 已知的值是( )
A. B. C. 2 D. -2
4.
5.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
B. C. D.
6.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作垂直于实轴的弦,是另一焦点,若∠,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A. B. C. D.
7.在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
A. B。
C. D。
8.椭圆上一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则△的面积为( )
A . B . C . D .
9.若函数f(x)=x3-3bx+3b在(0,1)内有极小值,则 ( )
A.00 D.b<1/2
10.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x+y=0 , 则x ,y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q≤1 ,则x2 + 2x+q=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不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逆命题;
其中真命题为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已知是R上的单调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2.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当时, 且的解集为( )
A.(-2,0)∪(2,+∞) B.(-2,0)∪(0,2)
C.(-∞,-2)∪(2,+∞) D.(-∞,-2)∪(0,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14.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__________
15.若函数在处有极大值,则常数的值为_________
16.长度为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都在抛物线上滑动,则线段AB的中点M到轴的最短距离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三个方程:中至少有
一个方程有实数解,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椭圆E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
点P(1,)和A、B都在椭圆E上,且+=m(m∈R).
(1)求椭圆E的方程及直线AB的斜率;
(2)当m=-3时,证明原点O是△PAB的重心,并求直线AB的方程.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商场销售某种商品的经验表明,该商品每日的销售量(单位:千克)与销售价格 (单位:元/千克)满足关系式,其中,为常数,已知销售价格为5元/千克时,每日可售出该商品11千克.
(1) 求的值;
(2) 若商品的成品为3元/千克, 试确定销售价格的值,使商场每日销售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最大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与轴相交于点,且.
(1)求证:点的坐标为;
(2)求证:;
(3)求的面积的最小值.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在与时都取得极值.
(1)求的值及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对,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2. (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角梯形ABMN中,∠NAB=90°,AN∥BM,AB=2,AN=,BM=,椭圆C以A,B为焦点且过点N.。
(1)若以AB中点O为原点,AB为x轴建立坐标系,求椭圆C方程;
(2)若直线OM交椭圆C于P,Q两点,求线段PQ的长。
参考答案:
1-5 DCBCB 6-10 BBCAC 11-12 DA
13 14 15 6_ 16
17.假设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根,则三个方程中:它们的判别式都小于0,
即:,
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解,为补集,所以的范围是或.
18. 解:(1)由=及解得a2=4,b2=3,
椭圆方程为;
设A(x1,y1)、B(x2,y2), 由得
(x1+x2-2,y1+y2-3)=m(1,),即
又,,两式相减得
;
(2)由(1)知,点A(x1,y1)、B(x2,y2)的坐标满足,
点P的坐标为(1,), m=-3, 于是x1+x2+1=3+m=0,y1+y2+=3++=0,
因此△PAB的重心坐标为(0,0).即原点是△PAB的重心.
∵x1+x2=-1,y1+y2=-,∴AB中点坐标为(,),
又,,两式相减得
;
∴直线AB的方程为y+=(x+),即x+2y+2=0.
19. 解:(1)因为时,所以;
(2)由 (1)知该商品每日的销售量,所以商场每日销售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
,令得
函数在(3,4)上递增,在(4,6)上递减,
所以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
答:当销售价格时,商场每日销售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值为42.
20. (1 ) 设点的坐标为, 直线方程为, 代入得
① 是此方程的两根,
∴,即点的坐标为(1, 0).
(2 ) ∵

∴ .
(3)由方程①,, , 且 ,
于是=≥1,
∴ 当时,的面积取最小值1.
21. 解:(1)f(x)=x3+ax2+bx+c,f(x)=3x2+2ax+b
由f()=, f(1)=3+2a+b=0得a=,b=-2
f(x)=3x2-x-2=(3x+2)(x-1),函数f(x)的单调区间如下表:
x (-,-) - (-,1) 1 (1,+)
f(x) + 0 - 0 +
f(x) 极大值 极小值
所以函数f(x)的递增区间是(-,-)与(1,+).递减区间是(-,1)
(2)f(x)=x3-x2-2x+c,x〔-1,2〕,当x=-时,f(x)=+c
为极大值,而f(2)=2+c,则f(2)=2+c为最大值.
要使f(x)c2(x〔-1,2〕)恒成立,只需c2f(2)=2+c 解得c-1或c2.
22.解:(1)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B中点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A(-1,0), B(1,0), N(-1,),
设所求椭圆方程为,
把N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解得,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2)设E(x,y),M(1,)∵∴E(0,1)
显然L:x=0不满足
设L:y=kx+m (k≠0),与椭圆方程
联立可得:(3+4k2)x2+8kmx+4m2-12=0
由Δ>0可得4k2+3≥m2,
设PQ的中点为F(x0,y0),P(x1,y1)Q(x2,y2),则2x0=,2y0=
由PQ⊥EFm=,∴≥,
∴0y
x
O
A
B
M
AA
NN
MM
BB
EE
y
x
AA
OO
NN
MM
BB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Ask for help. B. Leave the window open. C. Shut the window.
2. What can we know about Lisa and Eric
A. They don’t want to have children for the time being.
B. They will start a family as soon as they get married. C. They had a baby two years ago.
3. Where did the speakers plan to go
A. A shopping center. B. An opera house. C. The parking lot.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street. B. In a bank. C. In a shop.
5.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Doctor and patient. B. Teacher and students. C. Roommate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7题。
6. What are the man’s parents
A. Salespeople. B. Restaurant owners. C. Supermarket owners.
7. What did the man offer to the students
A. Drinks. B. Meals. C. Clothe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10题。
8. 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 C. In the evening.
9. What is the boy doing
A. Watching TV. B. Listening to music. C. Watching the video.
10. Why is the woman tired in the daytime
A. She can’t sleep well at night. B. She has too much work to do. C. She worries about the bo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第13题。
11. Why does the woman find drama and theatre useful
A. It helps her to attract more public attention. B. It strengthens her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C. It enables her to understand people better.
12. How do the woman’s students respond to her way of teaching English
A. Passively. B. Positively. C. Sensitively.
13.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if she has a Ph. D course
A. Promote Asian theatre to the world. B. Introduce more theatre to the Asian countries.
C. Bring her college more Asian theatre.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第17题。
14. Why does the woman need some special things
A. To have a happy marriage. B. To celebrate her wedding party.
C. To make herself pretty at the wedding party.
15. What has the woman got from her grandmother
A. A wedding dress. B. A diamond ring. C. Blue flowers.
16.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Something old. B. Something new. C. Something borrowed.
17. Where does the man usually put the coin
A. In his purse. B. In his shoe. C. In his pocke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第20题。
18. For what purpose were dogs NOT used in the old days
A. Guarding chickens. B. Hunting other animals. C. Keeping thieves away.
1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Dogs still perform all the duties they used to do. B. Dogs are now treated as part of a family.
C. Only old people are seen walking their dogs.
20. What is the speech mainly about
A. Reasons for keeping dogs. B. Dogs and other animals. C. What dogs can do now.
第二部分:语言运用 (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I can’t remember when exactly I first went to New York. But I am sure it was
Sunday becaus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church.
A. /; a B. a; / C. the; / D. /; the
22. —Hello, Jane. I come to say goodbye to you. I’ll start a new job in another company—______.
A. Oh, no problem B. Oh, enjoy yourself
C. Oh, all the best D. Oh, have a happy day
23. A smile of ______ appeared on her face when she was told that her child behaved well at school.
A. satisfaction B. inspiration C. regulation D. tension
24. He thought ______ was a privilege to be invited to have dinner with a local family there.
A. he B. it C. she D. that
25. The hearings and comments often help managers avoid harmful decisions, leading them toward more _______ choices.
A. special B. beneficial C. important D. influential
26. Fully _______ in looking after three children at home, she no longer has time to enjoy the activities in the club.
A. attached B. occupied C. contributed D. devoted
27. It is a social problem that many people fail to ______ enough money to last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A. set up B. set off C. set out D. set aside
28. It was in the Beihai Park ______they made a date for the first time ______the old couple told us their love story.
A. where, that B. where, when C. which, where D. that, when
29. He had little to leave for his children ______ he worked very hard all his life.
A. as though B. even though C. now that D. only if
30. The school themselves admit that not all children will be successful in the jobs ______ they are being trained.
A. in that B. for that C. in which D. for which
31. —Excuse me ,did you see a little girl in red pass by just now
— No, sir. I ______ a newspaper.
A. read B. was reading C. would read D. am reading
32. Along with the letter was her promise ______ she was free she would visit me this weekend.
A. that B. if C. what if D. that if
33. Thank you for your timely help; otherwise we _______ in great trouble now.
A. must have been B. would have been C. would be D. must be
34 With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______ to 1.3 billion, many of China’s rivers including the legendary Yellow River, are drying up.
A. to increase B. increased
C. being increased D. increasing
35. Having taken our seats, ______.
A. the professor began the lecture
B. the lecture began in no time
C. we were attracted by the lecture immediately
D. the bell announced the beginning of the lecture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请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Dear Laura,
I just heard you tell an old story of gift giving and unselfish love in your program.You doubted that such unselfish love would happen in today’s world.Well,I’m here to give you 36 .
I wanted to do something very 37 for my fifteen year old son,who has always been the perfect child.He 38 all summer to earn enough money to buy a used motorcycle.Then,he spent hours and hours on it 39 it looked almost new.I was so 40 of him that I bought him the shiniest helmet and a riding outfit.
I could 41 wait for him to open up his gift.In fact,I barely slept the night before.Upon awakening,I went to the kitchen to 42 the coffee,tea,and morning goodies.In the living room was a beautiful keyboard with a 43 :“To my wonderful mother,all my love,your son.”
I was so 44 .It had been a long standing joke in our family that I wanted a piano so that I could 45 lessons.“Learn to play the piano,and I’ll get you one” was my husband’s 46 .I stood there shocked,crying a river,asking myself how my son could 47 this expensive gift.
Of course,the 48 awoke,and my son was thrilled with my reaction. Many kisses were 49 ,and I immediately wanted him to 50 my gift.As he saw the helmet and outfit,the look on his face was not 51 what I was expecting.Then I 52 that he has sold the motorcycle to get me the keyboard.
Of course I was the proudest mother 53 on that day,and my feet never hit the ground for a month. So I wanted you to know,that kind of love still 54 and lives even in the ever changing world of me,me,me!
I thought you’d love to 55 this story.
Yours,
Hilary
P.S.The next day,my husband and I bought him a new “used” already shiny motorcycle.
36.A.hope B.advice C.support D.courage
37.A.polite B.similar C.special D.private
38.A.played B.studied C.traveled D.worked
39.A.after B.before C.unless D.until
40.A.sure B.fond C.proud D.confident
41.A.perhaps B.really C.almost D.hardly
42.A.start B.cook C.set D.serve
43.A.note B.notice C.word D.sign
44.A.disturbed B.confused C.astonished D.inspired
45.A.give B.take C.draw D.teach
46.A.reason B.request C.comment D.response
47.A.present B.afford C.find D.order
48.A.neighbor B.building C.home D.house
49.A.exchanged B.experienced C.expected D.exhibited
50.A.tear B.open C.check D.receive
51.A.purely B.basically C.obviously D.exactly
52.A.realized B.remembered C.imagined D.supposed
53.A.only B.still C.ever D.even
54.A.works B.exists C.matters D.counts
55.A.send B.publish C.share D.write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40分)
第一节 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Lisa was running late.She had a lot to do at work, plus visitors on the way; her parents were coming in for Thanksgiving from her hometown.But as she hurried down the subway stairs, she started to feel uncomfortably warm.By the time she got to the platform, Lisa felt weak and tired - maybe it hadn't been a good idea to give blood the night before, she thought.She rested herself against a post close to the tracks.
Several yards away, Frank, 43, and his girlfriend, Jennifer, found a spot close to where the front of the train would stop.They were deep in discussion about a house they were thinking of buying.
But when he heard the scream, followed by someone yelling, "Oh, my God, she fell in!" Frank didn't hesitate.He jumped down to the tracks and ran some 40 feet toward the body lying on the rails."No! Not you! his girlfriend screamed after him.
She was right to be alarmed.By the time Frank reached Lisa, he could feel the tracks shaking and see the light coming.The train was about 20 seconds from the station.
It was hard to lift her.She was just out.But he managed to raise her four feet to the platform so that bystanders could hold her by the arms and drag her away from the edge.That was where Lisa briefly re-gained consciousness, felt herself being pulled along the ground, and saw someone else holding her purse.
Lisa thought she' d been robbed.A woman held her hand and a man gave his shirt to help stop the blood pouring from her head.And she tried to talk but she couldn't, and that was when she realized how much pain she was in.
Police and fire officials soon arrived, and Frank told the story to an officer.Jennifer said her boyfriend was calm on their 40 - minute train ride downtown - just as he had been seconds after the rescue, which made her think about her reaction at the time."I saw the train coming and I was thinking he was going to die."she explained.
56.What was the most probable cause for Lisa' s weakness
A.She had run a long way. B.She felt hot in the subway.
C.She had done a lot of work. D.She had donated blood the night before.
57.Why did Jennifer try to stop her boyfriend
A.Because they would miss their train.
B.Because he didn't see the train coming.
C.Because she was sure Lisa was hard to lift.
D.Because she was afraid the train would kill him.
58.How did Frank save Lisa
A.By lifting her to the platform. B.By helping her rise to her feet.
C.By pulling her along the ground. D.By dragging her away from the edge.
59.When did Lisa become conscious again
A.When the train was leaving.
B.After she was back on the platform.
C.After the police and fire officials came.
D.When a man was cleaning the blood from her head.
60.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 _____.
A.warn us of the danger in the subway
B.show us how to save people in the subway
C.tell us about a subway rescue
D.report a traffic accident
B
One day a man saw an old lady, stranded(被困在)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Despite the dim light, he could see she needed help. So he pulled up in front of her Mercedes and got out.
Even with the smile on his face, she was worried. No one had stopped to help for the last hour or so. Was he going to hurt her He didn’t look safe; he looked poor and hungry. “I’m here to help you, ma’am. By the way, my name is Bryan Anderson, ” he said.
The car had broken down but it was easily fixed. As he was tightening up the screws(螺丝) on the door, she rolled down the window and began to talk to him. She told him that she was from St. Louis and was only passing through. She couldn’t thank him enough for coming to her aid.
Anderson just smiled as he closed her trunk(后备箱). The lady asked how much she owed him. He told her that if she really wanted to pay him back, the next time she saw someone who needed help, she could give that person the assistance they needed.
A few miles down the road the lady saw a small café. The waitress came over and brought a clean towel to wipe her wet hair. She had a sweet smile, one that even being on her feet for the whole day couldn’t erase(清除). The lady noticed the waitress was nearly eight months pregnant, but she never let the strain(劳累) and aches change her attitude when she served her.
The lady finished her meal and paid with a hundred dollar bill. The waitress quickly went to get change for her hundred dollar bill, but the old lady had slipped right out the door. She was gone by the time the waitress came back. The waitress wondered where the lady could be.
There was a note on the napkin: “You don’t owe me anything. Somebody once helped me out the way I’m helping you. If you really want to pay me back, here is what you do: do not let this chain of love end with you.”
Under the napkin were four more $100bills.
61. Why was the old lady worried when the man offered help
A. Because the man looked like a bad guy.
B. Because she didn’t trust anybody.
C. because she had no money with her
D. Because she thought the man would overcharge her.
62. How did the man ask the old lady to thank him
A. He charged her the exact money.
B. He didn’t ask her to do anything
C. He asked her to help people in need.
D. He said she could pay him back next time that she met him.
63. What did the old lady do in the café
A. She told her story to the pregnant waitress.
B. She rewarded the kind waitress with a generous tip.
C. She helped the pregnant waitress lay the table.
D. She taught the pregnant waitress how to help others.
64. What does the author intend to tell us with this story
A. Helping others is a great virtue.
B. How to help others in an appropriate way.
C. Don’t judge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
D. The best way to pay back kindness is to pass it on.
C
More than tea in a cup
“You know, these cups bring to mind a tea quote (说法) I heard.” Mary’s aunt said.
She poured tea. There were four of them and there were four totally different cups on the table.
They grabbed(拿起) their tea cups.
“What quote ” Mary asked.
“Well, maybe I should rather say it is a story,” aunt said, “I heard there was this wise teacher who took all his students for tea. They were surprised that all the cups on the table were different. They all took a cup and started drinking their tea, each looking at the cups of others. The teacher let them do that for a while and then said: “ Do you notice your behavior You are all looking at each other’s tea cup and I can see some of you with the chipped(有殊缺的) ones are even envious(羡慕的) of the finer cups of others. Is this not so ”
The students agreed, amused by their own behavior.
“You may have wondered why you all had different cups, but I put them here on purpose. You see----they represent life itself. Life is like that tea–---and the cups are like the physical circumstances(状况) of your life. You all got the same thing in your cups-tea. And yet you cannot truly enjoy it in your envy of another’s cup. It’s just the same with life. You forget to enjoy your own life when you concentrate on envying the circumstances of someone else’s life.
So now, close your eyes, and taste your own tea. Really taste it. And tell me – did it matter from which cup it came from ”
Aunt finished telling her short tea story and they all sat in silence for a while, savoring(品尝) their tea. A sleepy fly buzzed(嗡嗡作响) past, a bird sang in the tree. And it really did not matter one bit from which tea cup they drank.
65. When the students found they had different tea cups, they .
A.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own cup
B. were angry about the chipped cups they had been given
C. asked the teacher to get new cups for them
D. were curious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ups
66. From the text, we can conclude that .
A. the teacher prepared different tea cups for each student
B. the teacher should have given the students the same tea cups
C. the chipped tea cups were actually made of better materials
D. each student took their time to choose a cup they liked
67. By comparing the cups to the physical circumstances of people’s lives, the teacher meant that people .
A. shouldn’t focus on the physical circumstances
B. can’t change their physical circumstances
C. should try different ways of life
D. should always be prepared for strange things in life
D
Two Christmas traditions have come under attack in recent years from environmentalists: Christmas cards and Christmas trees.
Paper cards are seen as wasteful and, for some people, going card-free is another way of going green. They also argue that in a world of e-mail, Skype, Face book and Twitter, people are in touch all the time anyway; they no longer need the yearly card that connects them with long lost friends. If you want to send Christmas greetings, there are free e-cards, which get the job done with no postage(邮费) or wasted paper.
However, especially for people who didn’t grow up with e-mail, there is something missing from a Christmas e-mail. The first Christmas cards appeared in London in 1843 and were designed by the same man who had introduced the world’s first postage stamp three years earlier. His name was Sir Henry Cole.
They rose in popularity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Many people sent cards that were sold for charity. The most famous of these are the ones sold for UNICEF. In the UK this year, in the three weeks before Christmas, the post office expects to handle 100 million cards every day.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lso means that nowadays many people recycle their cards; this helps raise money to plant more trees, as well as recreating more paper.
When we think of trees at Christmas, there is one that immediately springs(跃入) to mind – the evergreen tree that people decorate with ornaments and place their presents under. The custom dates back almost a thousand years to Germany. Nowadays 33 to 36 million Christmas trees are produced in America and 50 to 60 million in Europe each year. Some trees are sold live with roots and soil so people can plant them later and reuse them next year.
Some people prefer artificial(人造的) trees as they are reusable and much cheaper than their natural alternative. However, environmentalists point out that they are made from petroleum(石油) products and so have many contamination(污染) issues.
68. What is the point of the article
A. To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two typical Christmas traditions.
B.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s in some traditional ways of celebrating Christmas.
C. To analyze how two Christmas traditions grew in popularity.
D. To explain the debate between environmentalists and traditionalists regarding some Christmas traditions.
69. Some people suggest getting rid of paper cards because .
a. they cannot be recycled
b. they are not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 they are mostly sold for charity
d. free e-cards have many advantages over them
e. they are not as necessary as they used to be for people to stay connected
A. a,b,d B. a,c,d C. b,d,e D. b,c,e
70. 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the article
A. The first Christmas cards were designed three years earlier than the world’s first stamps.
B. This year has seen a dramatic drop in Christmas card sales.
C. Environmentalists advise people to buy cards that are sold for charity to help raise money.
D. Grow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encouraging people to begin to recycle their cards.
第二节 补全对话
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选项中有两项多余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Good evening. Grandma’s Restaurant. May I help you
—Good evening. 71
—Thank you. May I have your name, Miss
—Mary Brown.
— 72
—I’d like to order the “Free Matching Dinner for 2”.
—Yes, you may choose two soups, two drinks and four main courses from the menu.
— 73
—Are you ready What kind of soup do you want
—Chicken soup and tomato soup.
— 74
—I’d like a plate of noodles ,two chicken wings,some beef and a bowl of rice.
— 75
—Just a coke and some green tea, please.
—May I have your address, please
—Sure, 6A Kingston Court, Belair Cardens, Shatin.
—Okay, your food will be delivered in half an hour. Thanks for calling.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如无错误,在该行右边横线上画一个沟(√);如有错误(每行只有一个错误),则按下列情况改正;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原行没有错的不要改
Friends Reunited is a website which is launched in 1999 by 76.__________
a couple Stephen and Julie . Since then, it has great developed 77.___________
as many people want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ir old friends. To find
78. ___________
your old friends, you join the website and give informations about 79.____________
yourselves--- the sports team you belonged, the college you went to 80.___________
and so on. But you type in the same of your old friends. 81.___________
You may find your friends are also members of the website 82.___________
and you just contact with them through it. Then you will find it 83.___________
interested to become friends again. The website has helped a lot of 84.___________
people, they are grateful to it from the bottom of their hearts. 85.______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 (满分25分)
作为一名中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请你围绕下面的两个话题写一篇英语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词数:120左右,开头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1.你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2.如何才能建立这种关系?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t is
参考答案:
1-5 CABCB 6-10 ABCBA 11-15 CBAAB 16-20 CBCBA
21-25 BCABB 26-30 BDABD 31-35 BDCDC
36-40 ACDDC 41-45 DAACB 46-50 DBDAB
51-55 DACBC 56-60 DDABC 61—64 ACBD
65—67 DAA 68—70 DCD 71-75 BCFDG
短文改错
76. is 改为was; 77. great 改为greatly; 78. keep改为get
79. informations去掉s; 80. belonged后加to 81. But 改为And
82. 正确 83. 去掉contact后的with 84. interested改为interesting
85. they改为who或者是They前面加and
作文示例:
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buil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ur teachers, for it is the teachers who show love and concern for us students in studies and life and they are good listeners. We students can always seek support and advice from them, from which we can benefit and learn a lot.
In this case, ide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my opinion, this relationship should be one filled with love, care,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so that they can exchange ideas freely. To build a relationship of this kind, teachers should become friends of students while students ought to trust their teachers and give voice to their feeling frankly. Only by joint efforts can we enjoy a warm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 May I book a table in your restaurant for tonight
B. I would like to order some food for dinner.
C. Miss Brown, please tell me your order.
D. How about your main courses
E. Would you like some drinks
F. Okay. Let me see.
G. And your drinks 金乡二中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是虚数单位),则复数的虚部是( )
A. B. C. D.
2、下列值等于1的是( )
A. B. C. D.
3、若函数满足,则( )
A. B. C.2 D.0
4、4位同学每人从甲、乙、丙3门课程中选修1门,则恰有2人选修课程甲的不同选法有( )
A.12种 B. 24种 C.30种 D. 36种
5、不等式|| > 的解集是 ( )
A.{x | x –1}. B.{ x | x > –1 }. C. { x | x < 0且x –1 }. D.{x | –1 < x < 0 }.
6、已知空间四边形,其对角线为,分别是边的中点,点在线段上,且使,用向量表示向量是 ( )
A. B.
C. D.
7、给出定义:若函数在D上可导,即存在,且导函数在D上也可导,则称在D上存在二阶导函数,记=,若<0在D上恒成立,则称在D上为凸函数,以下四个函数在上不是凸函数的是( )
A. = B. =
C. = D. =
8、给出的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B.
C. D.
9、已知,则等于( )
A. B.
C. D.
10、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
A. -40 B. -20 C. 20 D. 40
11、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 ( )
A. B. C. D.0
12、若函数上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不存在这样的实数k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3、函数,的最大值为
14、如图,是直三棱柱,,点、分别是,的中点,若,则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5、设是偶函数,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则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16、给出下列命题:
①某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60种;
②对于任意实数x,有 则
③已知点在平面内,并且对空间任一点, ,则的值为1;
④在正三棱柱中,若,,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说明文字,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z、为复数,为实数,=.
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其中.
(1)若是函数的极值点,求实数的值;
(2)若对任意的(为自然对数的底数)都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品牌电视生产厂家有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参加了家电下乡活动,若厂家A、B对两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投放金额分别为p、q万元,农民购买电视机获得的补贴分别为p、lnq万元,已知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投放总额为10万元,且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的投放金额均不低于1万元,请你制定一个投放方案,使得在这次活动中农民得到的补贴最多,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0.1,参考数据:).
20. (本小题满分12 分)
如图,ABCD是边长为的正方形,ABEF是矩形,且二面角CABF是直二面角,,G是EF的中点,
(1)求GB与平面AGC所成角的正弦值.
(2)求二面角B—AC—G的余弦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为常数)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圆柱的高为2,底面半径为3,AE、DF是圆柱的两条母线,B、C是下底面圆周上的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1)求证:;
(2)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参考答案:
1-5 DCBBD 6-10 ABDCD 11-12 CA
13. 14. 15. -1 16.②④
17. (本小题满分10分)
解:设=x+yi(x,y∈R),
依题意得(1+3i)(2+i)=(-1+7i)为实数,且||=5,
∴,解之得或,
∴=1+7i或=-1-7i。
18.解:∵,其定义域为,
∴.
∵是函数的极值点,∴,
即.
∵,∴.
(2) 对任意的都有≥成立等价于对任意的
都有≥.
当[1,]时,.
∴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
∵,且,.
①当且[1,]时,,
∴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
∴.
由≥,得≥,
又,∴不合题意.
②当1≤≤时,
若1≤<,则,
若<≤,则.
∴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
由≥,得≥,
又1≤≤,∴≤≤.
③当且[1,]时,,
∴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由≥,得≥,
又,∴.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
19.解:设B型号电视机的投放金额为万元,A型号的电视机的投放金额为万元,农民得到的补贴为万元,则由题意得
,令得
当时,;当,时,
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
故厂家投放A、B两种型号的电视机的金额分别是6万元和4万元,农民得到的补贴最多,最多补贴约1.2万元。
20.
解析: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A(0,0,0),B(0,2a,0),C(0,2a,2a ),
G(a,a,0),F(a,0,0).
(由题意可得,,
,,
设平面AGC的法向量为,

(2)因是平面AGC的法向量,
又AF⊥平面ABCD,平面ABCD的法向量,得

21. 解:依题意,函数的定义域为(1,+∞).
(Ⅰ) 当m=4时,.
== =.
令 , 解得或.令 , 解得.
可知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2)和(5,+∞),单调递减区间为.
(Ⅱ)= +x-(m+2)=.
若函数y=f (x)有两个极值点, 则,
解得 m>3.
22.解:(1) AE是圆柱的母线底面BEFC,
又面BEFC
又ABCD是正方形
又面ABE
又面ABE
(2)四边形为矩形,且ABCD是正方形 EFBC
四边形EFBC为矩形
BF为圆柱下底面的直径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则AD=EF=AB=
在直角中AE=2,AB=,且BE2+AE= AB,得BE=2-4
在直角中BF=6,EF=,且BE+EF= BF,的BE2=36-2
解得=,即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3)如图以F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2),B(,4,0),
E(,0,0),(,0, 2),(,4,0), (,0,0)
设面AEF的法向量为(,,),则
令,则即(,,-)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则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