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观沧海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 观沧海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曹 操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曹操,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人物简介
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写作背景
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复习检查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曹丕
曹植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 ???? 写景诗(抒情诗)。
乐府
四言
感怀
复习检查
4、 《观沧海》一诗以___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__景,然后写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掌握字 音、字义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jié
dàn
sǒng zhì
zāi
以:连词,来。
何:副词,多么。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其:代词,指大海。
以:介词,用。
课文注释

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

渤海。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高高地挺立。
竦,高。峙,挺立。

看,统领全篇。
萧瑟
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运行

思想感情。
幸甚至哉
庆幸得很,好极了。至,极点。
课文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课文赏析
课文赏析
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
课文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内容翻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内容翻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整体感知
第一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第二层:(3—8句)
描写海水与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9—12句)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赏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赏析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赏析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就叫做意境。。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