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结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结(历史、特点、编织所需的工具及材料等),激发学生对中国结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会打基本结——鞭炮结,初步掌握中国结的编结技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一定的劳动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会交流、合作。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动手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重点难点 ?“井”字互套后收紧绳套。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展示介绍,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结、鞭炮结(实物、图片等)。 瞧,它们色彩斑斓,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它们造型各异,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它们做工精致,化身为一个个受人喜爱的饰品;你知道这些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饰物是什么?(中国结)[板书:中国结]? 2、你在哪里见到过中国结? (商场、汽车、背包、衣服……)? 3、那么,你对中国结有什么了解呢?介绍中国结的由来、特点及其用途。激发学生对中国结的浓厚兴趣,导入新课。? (1.中国结源远流长,远古时期,还没有发明数字和文字,人们就结一个绳结来记录。它可是是文字的前身。2.中国结有很多种类,如吉祥结、鞭炮结、平结、梅花结、双钱结、猴儿拳等等。3.中国结的形式多为上下一致、左右对称、首尾可以互相衔接的造型。4.中国结有着团结、亲密、吉祥的意思。5.中国结不仅造型美、色彩美,而且还有很深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内涵入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结的喜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孩子们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开始亲手实践,创造美,动手制作其中较为简单的一种结——鞭炮结。) 活动2【讲授】二、自学讨论,讲解演示 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编织最简单的中国结——鞭炮结。 板书:鞭炮结 鞭炮结是怎么编制出来的? 2、出示编织鞭炮结的示意图,小组讨论。 (1)讨论:编织鞭炮结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重点提示:铅笔的作用。(编织鞭炮结的“头”便于把小鞭炮穿在一起) 知道了编织鞭炮结的材料和工具了,我们就要来讨论一下编织鞭炮结的步骤。 (2)讨论:编织鞭炮结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摆“十”字形 “井”字互套 烧绳打结 3、讲解并演示重点、难点。 我们通过小组讨论都知道了编织鞭炮结的三个步骤了,那我们试着来编一下,提出你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小组里议一议。 (1)摆“十”字形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口诀:先摆竖,再摆横,横线压在竖线上,铅笔压在竖线上。 (视频演示,学生操练) (2)播放演示说明“井”字互套,直至线绳全部编完。 学生讨论“井”字互套口诀。 指名回答:一压二,二压三,三压四,四穿一。 学生根据口诀,进行“井”字互套操练。 “井”字互套后,在收紧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小组边操练边思考。 (3)实物投影演示“井”字互套后收紧绳套的过程。 老师通过观察同学们操练的“井”字互套之后,关键的一步是收紧绳套。还是有点困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老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先认真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运用拇指和食指拉紧绳套,让四个方向均匀用力。 教师直观演示“井”字互套后收紧绳套的过程。 学生讨论后再操练。 (4)怎样收尾?收尾时的操作有什么要求?一定要注意什么?? ? 学生讨论:多余的线绳不能留的太长,烧结的时候烧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并且注意用打火机的安全。 教师总结:当我们编到自己需要的长度时,就可以收尾了,收尾时要注意,最后一个结一定要拉紧,用剪刀剪去结上多余的线,只留大约3毫米左右的绳头,用打火机烤一下绳头,时间不要太长,注意安全,把绳头按在尾巴上,一个漂亮的鞭炮结就做好了,做好的鞭炮结,我们把他一个个穿到绳上,就成了一串鞭炮结。 (设计意图:在学习制作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实践、发现、比较、探索、再实践,从而总结出“井”字互套的方法,即“1压2、2压3、3压4、4穿1、用力匀、拉拉紧”的口诀。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活动3【活动】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起来了,在做之前老师还要进行一下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出示) 1、在十分钟内完成鞭炮结的制作,音乐声停,手也停。 2、边做边回顾小组讨论的制作注意点。还是有困难的可以看前面的视频演示。 3、注意安全,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编织操作开始了,小组内同学间互教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启发、鼓励学生互助合作,想办法解决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操作、质疑、讨论,充分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通过亲手操作,都能感受到后期的“井”字互套”收紧绳结是最难的,通过学生的尝试加上我的直观演示,有效的分解了教学难点。) 活动4【活动】四、评价拓展 1、组内评价。 小组自评、互评各人编的单个“鞭炮”,根据评价结果填上“☆”“☆”“☆”(优秀)“☆”“☆”(良好) “☆”(还需努力)。 出示评价表 1、正确识图、编结( ? ? ? ? ?) 2、抽线用力均匀( ? ? ? ? ? ?) 3、收尾粘结牢固( ? ? ? ? ? ?) 4、作品平整、美观( ? ? ? ? ?) 5、互助合作( ? ? ? ? ? ? ? ?) 2、班内评价。 将各人编结好的“鞭炮”组合成“一串鞭炮”,展示台上展示各小组的“一串鞭炮”。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各小组派代表给“一串鞭炮”点赞。 赞获得多的小组颁发最佳团体合作奖。 赞获得少的小组听取别的小组的建议,修饰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制,在内容上既注重学生的操作结果的评价,更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获得、良好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显现。在评价主体上既有老师评价,还要有学生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作品的展示,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热情。) 3、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各种用鞭炮结创意的造型让学生欣赏。 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鞭炮结的编织方法编织成的,其实只要我们肯动脑,肯动手,就能创造出美好的作品。下课后,我们可以思考以下的问题,等下节课再一起讨论解决。 (1)如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互套穿编,“鞭炮”柱体会呈现什么形状?? (2)将鞭炮结编得长长的,还能任意弯曲组合成其他样式的饰品。有兴趣课后可以试一试。 4、欣赏 同学们,不同的编结顺序,不同的线,就可以编出不同的结,中国结真是太神奇啦,把不同的鞭炮结进行组合,就可以有许多创新,看,(图)展示作品 教师总结谈话:同学们,中国结之所以那么色彩斑斓,造型各异,成为国际流行的元素,就因为中国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双手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今天,大家不但学会鞭炮结,还有许多新的创意,老师要把掌声送给每一个同学。 (设计意图:劳技教学的拓展、延伸很重要,不可忽略。没有课外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只会制作课堂作品,那有什么用呢?因此劳动与技术的真正意义应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在形成劳技创造作品时,必须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愿望, 活动5【导入】五、作业 用鞭炮结编织组合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饰品送给家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