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六年级上册书法第12课横长撇短,横短撇长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美版六年级上册书法第12课横长撇短,横短撇长 教案

资源简介

湘美版《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上册第12课
《横长撇短,横短撇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研究颜体字的结构规律,强调“突出主笔”的书写技能训练。颜体字外形方正,结构严谨,但虚实变化,十分巧妙,常以某一主笔为中心,均衡体势,形成敦厚朴实之美。本课是结构规律中突出主笔的第二课,以横画和撇画为主笔的范字,要求书写时主次分明。教材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导语”“范字赏析与练习”“对比与欣赏”。
颜体字中一个突出的结构特点,是“横长撇短,横短撇长”,这也是书法教学中一条重要的结构规律。“导语”开门见山地强调在书写有横画和撇画组合的字时,首先确定主笔,并加以突出,其余笔画则对照主笔,写得较短,以突出笔画的主次关系和结构的虚实变化。
在“范字赏析与练习”部分,教材以“右”和“有”,“左”和“在”两组字为例,其中“右”和“有”以横画为笔主,横长撇短,呈“倒梯形”之态;而“左”和“在”以撇画为主笔,且“撇长横短”,呈“梯形”之态。既有碑帖原字,又有临写范例,能帮助学生细致地认识笔画形态特点。简洁的范字结构特点和笔画书写技巧,既能提升学生提高整体观察字形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结构和笔画的辨析提升到理性认识。四个范字书写笔画不难,关键在于结构的把握,教学时候,用“温、读、书、校、赏、拓”六法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习得方法。
“对比与欣赏”中选取另外三家楷体的“有”字,通过对比三种书体的不同形态,进一步认识横画和撇画组合时的主次关系,加深“突出主笔”这一书写技能的理解,领悟颜体书写的典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横长撇短,横短撇长”的结构规律,学会“突出主笔”的书写方法。
2.学会临写范字“右”“有”“左”“在”。
3.培养“从结构到笔画,从笔画到结构”的书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范字中横画、撇画的组合技巧,突显笔画的主次关系和结构的虚实变化。
2.发现规律,掌握“横长撇短,横短撇长”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1.PPT(插入音乐) 2.笔墨纸砚、小磁粒 3.课本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说一说。
1.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被世人传颂。我们来欣赏一组碑文。一边欣赏一边找一找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横长竖短,横短竖长”结构的一类字。
2.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复习一下这几个字,课件分别出示“横长竖短”的两组字“士”“七”,“中”“王”。强调突出主笔:“士”“七”是横长,所以竖画短了,而“中”“王”是竖画长,所以横画要写短。
3.复习:说说下列字中的主笔是哪一笔画?多媒体展示例字。(末、少、式、车、右、左)指名说。
4.教师小结特点:在书写组合的字时,笔画不能平均对待,要有主次之分。看来,学习书法掌握结构的规律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种结构规律——“横长撇短,横短撇长”。(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上节课的结构规律入手,“温故知新”,深入理解主笔的意义,初步获得“主笔因字而异”的印象,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进入新课。】
二、意在笔先,读一读。
1.意在笔先:书法是一门学问,最重要的一点是“读帖”,所谓意在笔先。激趣:出示“右”“左”二字,对比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特点:右字的主笔是横画,所以撇画相对写得短;左字的主笔是撇,所以横画相对写得短。每个范字都要认真读,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我们先读结构。
3.一读结构:出示范字“右、左、有、在”,认识字形结构。(ppt演示范字及其结构外形)
你能说出这四个字什么结构?有何异同?(半包围结构)学生借助辅助线,观察结构特点:
“右、有”——呈倒梯形,上宽下窄;
“左、在”——呈梯形,上窄下宽。
观察:四个字都是左上包右下的半包围型,比较各范字右下部分的位置有何不同。
小结结构特点:颜体字的半包围结构通常是“能包就包“,例如这里的“右”和“有”字。右下部分被包住,显得敦厚端庄。“不能包就不包。”例如这里的“左”和“在”字。右下被包住的部分逃出来一点,叫“右出”,写得很自由,整个字显得朴实灵动。
4.再读主笔。
这四个字的主笔各是哪个笔画?
比较各字中横画和撇画的主次关系。范字中主笔横画或者撇画变成红色,以方便学生观察。
三读联系。
添加辅助线: 辨析四个范字中每组横画的间距,找到差异。突出笔画的长短、弯直、粗细和正欹变化。
6.小结规律:汉字之美,在于形态,形态之美,在于笔画之美。突出主笔,因字而异,就是美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三读法”学生主动观察范字,借助辅助线呈现范字外形轮廓,因势利导,深化认识主笔,理解汉字之美,在于形态,形态之美,在于笔画之美。学生临写时,就可以循着“结构—笔画—结构”进行书法审美的逻辑思维训练,是学生走向独立书写的关键。】
习得规律,写一写。
1.心中有字,成竹在胸,可以书写了。请同学们举起手,和老师一起写。
2.教师书写,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举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写的时候,提醒老师如何运笔?注意哪些事项?并注意老师运笔过程中的快慢、轻重以及停顿。
师生配合写:教师演示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临写。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宣纸,认真对照课本上的范字,每个字临写两遍。老师有个要求:我们临摹要突出细节,求质量不求数量,每个字不仅要“形似”,还要有“神似”。
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就临摹提出“力求精准”的要求。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细节,精准临摹,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收获进步的乐趣,在书写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才情。】
四、校帖评议,改一改。
1.展示学生临写作业,师生评议。(师评、自评、互评)
校对评议标准:一校结构。二校主笔。三校联系。
2.师生合作,赏析范字右下部分。
3.学生二次书写,自我校帖修改。
4.展示优秀作品:说一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教师巡视指导,“双姿” 不正确的个别提醒。)
【设计意图: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书法教育评价应结合教学需要,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采用了示范法、批注法、圈点法、作业分析法;评价过程中综合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致,提高学习效率。】
五、对比分析,赏一赏。
书法博大精深,我们要取百家之长,来欣赏其他书家写的“有”字。教师出示欧体、柳体和赵体中的“有“ 字进行对比欣赏:欧阳询《九成宫醴铭泉》有字瘦劲有力,中横斜倾。柳公权《玄秘塔碑》 有字骨力遒劲,结体严谨。赵孟頫《三门记》有字飘逸灵动,笔意相连。
六、拓展感悟,练一练。
1.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温、读、书、校、赏”五法,又学会了掌握颜体字的另一个规律——横长撇短,横短撇长。在书写时,注意突出主笔,坚持练习。
2.练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再教给同学们一个方法,就是——拓展》回去后,在《颜勤礼碑》中,找到“横长撇短,横短撇长”的字,尝试临写,逐渐掌握书写规律,坚持不懈,一定可以练好书法。收拾好自己的笔墨纸砚,准备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课内习得的方法规律,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爱上书法,独立书写,才是教学书法的最终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