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 ? 课题名称:《爸妈辛苦了》 ? 章节名称 爸妈辛苦了-猜猜我有多爱你 学时 1课时 ? 课标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 ? 内容与学情分析 ? 内容分析 ?父母的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是父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亲将我们抚养长大,爸爸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然而,班级中不少学生不理解爸爸妈妈,不喜欢听母亲的唠叨,不接受父亲的意见,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忽略母亲的感受,使母亲很伤心、很无奈。孩子们在享受来自于父母的爱的同时,很少去回报父母,更加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值此母亲节之际,此次心理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去了解父母,并且能够真切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伟大的爱!进而体会出父母的不易,以及她们对于家庭贡献和无限的爱,让孩子和父母互诉心声。并能初步尝试回报这种爱。 ? 教学重点 ? 感受亲情,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情感。 ? 教学难点 ? 怎样用实际行动理解并表达对父母的爱。 ? 学情分析 ? 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对于儿童来讲,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都将由此发生巨大变化。 学生特点: 1、思维特点:一年级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于观察人物的特点、判断人与人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 2、语言表达特点:一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并愿意表达爱的情感。 3、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一年级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表现欲、占有欲极强。 ? ? ?教学目标 ? 从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来体现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本课遵循了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再到情感目标的逐步升华。 1、知识与技能:感受亲情,体验爱与被爱的快乐情感。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懂得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于行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亲情的无私与伟大。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学唱歌曲《感谢爸妈》,为爸爸、妈妈准备自制礼物或是祝福语。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法 2、 角色演示法 3、 讨论交流法 4、 心理暗示法 5、 游戏互动法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家长}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欢迎各位家长如约而至,来到今天的心理课堂。让我们彼此与孩子的沟通从心开始。共同走进心灵的殿堂《爸妈辛苦了-猜猜我有多爱你》 ?鼓掌表示感谢 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 环节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 一、放松阶段 1、音乐律动,放松心情。孩子、家长还有老师一起做热身运动“请你像我这样做”,让安静的气氛活跃起来。 2、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并大声的对爸爸、妈妈说一声“爸妈辛苦了”。 做放松操“请你像我这样做 对爸爸、妈妈说一声“爸妈辛苦了” 让安静的气氛活跃起来。 让紧张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 环节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二、感受阶段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老鹰捉小鸡” 问题一:鸡妈妈看见老鹰来了为什么自己的宝宝放在身后? 问题二:鸡妈妈不怕被老鹰捉走吃掉吗? 问题三:鸡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2、揭题《爸妈辛苦了-猜猜我有多爱你》。 3、故事:汶川地震中的《母爱》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多人爱着我们。可是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着你心中最柔弱的地方,甚至在你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她就已经用所有的爱滋润着你。还有那么一个人,他永远在你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你,从不爱言语。但当你考试成绩不好时,它会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当你高兴的时候时,他又会把你抱起来抡一圈。他们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4、请欣赏由郭佳、马浩然同学表演的配乐诗朗诵《爸爸妈妈辛苦了》 爸爸妈妈爱孩子,孩子也爱爸爸妈妈,那究竟谁的爱更多呢? 5、视频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请孩子和家长相互比较谁的手臂更长?谁的手举的更高?谁跳得更远? 教师:看来还是爸爸妈妈的爱更多一些。 6、讲故事《我的爸爸妈妈》,忆美好 过渡: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妈确实付出了许多的汗水,爸爸妈妈每时每刻都在爱你们。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你们的爱,我们所有的人,包括老师都是在爸妈的辛勤养育和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 教师自我表露:我的爸爸妈妈也非常关心我,爱我。记得....... 学生交流父母关爱的故事:你们和爸爸妈妈也一定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 小结:从你们的故事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更让老师感到欣慰的是,你们也都很理解爸爸妈妈的这份爱。请给爸爸妈妈一个深深的拥抱。 做游戏“老鹰捉小鸡” 预测学生回答: 问题1:因为他怕鸡宝宝受到伤害。 问题2:不怕,为了孩子什么都不怕。愿意用生命保护孩子。 问题3:勇敢的妈妈。有担当的妈妈。 听故事《母爱》 聆听郭佳、马浩然同学表演的配乐诗朗诵《爸爸妈妈辛苦了》 看视频《猜猜我有多爱你》。 孩子和家长相互比较谁的手臂更长?谁的手举的更高?谁跳得更远? 学生交流父母关爱的故事:你们和爸爸妈妈也一定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 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 问题一步步深入,引导幼儿情感构建。 通过真实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结合讲故事这一艺术形式,让爸爸妈妈的工作画面再现。 通过这段影视艺术手段,使孩子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将活动推向高潮,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纯真的爱。 学生讲爸爸妈妈的故事,引起话题,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 环节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 三、体验、感悟阶段 体验阶段: 1、护蛋活动体会。 师:为了让同学们体验父母的辛勤付出,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布置了一项“护蛋三日”的任务。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蛋宝宝吧。 现在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们,你的蛋宝宝怎么样了?先请你的蛋宝宝牺牲的同学举手。你的蛋宝宝是怎么牺牲的?说说那一刻你的感觉、心情? 师:我也看到这么多同学护蛋成功了。那么就请XXX谈一下你的蛋宝宝是怎么样存活下来的?也谈谈你的感受吧。 追问:如果我们护蛋的任务延续到十天?一个月?一年?十年?谁还选择完成这个任务? 老师总结:是啊,在我们成长过程当中,我们的父母也何尝没有体会到这种幸福、高兴、刺激的情感呢,可是在这种情感的背后,是父母十几年如三日的艰苦付出。我们的父母是多么的伟大啊!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2、游戏。“石头剪子布”。 师: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我们来进行一个“石头剪子布”游戏。请同一排的同学进行石头剪子布,赢了的同学回到座位,输了的同学双手抱头蹲在圆圈里。 师:我们要恭喜那些回到座位的同学,你们已经顺利破壳而出,嫩黄色的羽毛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亮,你们可以尽情的享受这个多彩的世界!而我们这些可怜的同学则是没有顺利破壳而出的,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这些同学的父母什么感觉?那就请我们的父母来帮助这些同学破壳吧!(要求:利用石头剪子布的方式,赢得人才可以回到座位) 师小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都故意输了游戏,把自己留在了圆圈里。其实,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父母不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且在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们都可以用生命来呵护我们,大家是不是认为我们的父母更加伟大呢? 孩子请亲吻爸爸妈妈的脸颊告诉他:我爱你。 爸爸妈妈们请亲吻孩子的额头告诉他:我也爱你。 感悟阶段 1、活动:父母致孩子的一封信。 刘宇萱父亲《孩子,我依然爱你》。 【因为家里有了小弟弟,刘宇萱同学内心世界有了变化,她以为爸爸妈妈已经不再爱她了。她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了。爸爸想告诉孩子我依然爱你】 郑岩森妈妈《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由于孩子任性、淘气、犟嘴,每一次都是通过打来解决。妈妈内心很痛苦,很自责。他想改变自己并告诉孩子打也是一种爱。】 学生展示自己的蛋宝宝 说说养育蛋宝宝感觉、心情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幸福、高兴、刺激、艰辛。 预测: 学生1:我想试试,我能完成。 学生2:我好像完成不了了,我怕坚持不下来。 做游戏“石头剪子布” 孩子亲吻爸爸妈妈的脸颊告诉他:我爱你。 爸爸妈妈们亲吻孩子的额头告诉他:我也爱你。 刘宇萱父亲《孩子,我依然爱你》。 郑岩森妈妈《孩子,妈妈为什么打你?》 回忆与蛋宝宝相处的美好时光,体验当爸爸妈妈的辛苦。 通过真实的体验过程后谈感想,真情实感的流露。 在游戏中再一次感受父母的伟大。让学生逐步实现情感价值观的升华,体验亲情的无私与伟大。 用实际行动表达爱。激发学生的爱心,积累学生的生活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让孩子们听到爸爸妈妈的心声,让孩子们学会理解父母。 ? 环节四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 四、感恩阶段 1、教师总结:唠叨的根本是因为爱,打的根本还是爱!这种爱的付出其实是伴随着父母的心疼。父母的爱是慷慨的,他们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清晨,留给了黄昏。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我们却不知拿什么来感谢你。 2、家长送愿望给孩子们的祝愿:祝愿每个小朋友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歌曲《爸妈谢谢你》。祝愿天下父母永远健康、幸福。 家长送愿望给孩子们的祝愿 共同歌唱《爸妈谢谢你》 让学生懂得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于行动。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并祝愿全天下的父母永远健康、幸福。 ? 达标检测 1、课后对家长、孩子进行采访,谈谈本节心理课之后的收获。 2、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和爱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尊敬父母、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 ?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