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四年级上册书法第12课撇折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美版四年级上册书法第12课撇折 教案

资源简介

撇折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撇折”的形象特征及书写要领。
2、通过对范字“公”、“玄”的欣赏和临写,使学生初步掌握包含“撇折”笔画的颜体字形的结体规律,对“撇折”在不同字形中的形态变化规律有一定认识。
3、通过对欧体、柳体与赵体的“撇折”的书写风格及其间架结构的观察与比较,加深学生对其他楷书大家书法风格的认识。
设计理念:《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由笔画的学习,深入到含有笔画的字的学习,再到欣赏拓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设计才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撇折”的运笔步骤、书写要领以及其在结体中的基本规律。
难点:认识撇折在不同字形中的形态变化,以及在范字临习中如何处理撇折与其他笔画之间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从而使结体更为美观。
设计理念: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学习过程
观察导入—笔画临写—范字临习—展示评价—拓展提高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幼”“紘”两字:
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紘——指的是古代皇帝冕冠上的绳子)
观察两个字相同的部分是哪里?(幼字部)
幼字部里相同的笔画是什么笔画呢?(撇折)引出课题——“撇折”(板书)
撇折的形态和变化
撇折是一个复合笔画,是由短撇和提画组合而成的。
我们看,同样是撇折这个笔画,在不同的字当中,写法却不一样。尤其是提画的斜度和长度不同,是根据它与接下来要写的笔画的连带关系而变化的。
笔画“撇折” 的临写
出示笔画运笔图
观察撇折的运笔过程,边读边书空。
(①逆锋入笔,向左下写撇。②再另起一笔,向左逆锋而入。③向右边按边提收锋。④锋从中出,力送尽头。)
看老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练习临写两遍。提示双姿,出示要求。
展示学生练习的撇折,点评。
范字赏析与练习
“公”字
(1)观察公字的结构和特点,注意米字格的位置,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公字为上下结构,八字头的撇捺紧缩为点,距离较远而不分离,撇折起笔处对准字头正中,下点斜度与撇折的撇画呈对应之势。)
(2)看老师示范写,注意运笔方法和过程。
(3)学生自己练习写“公”字两遍。(配乐)
“玄”字
观察玄字的结构和特点,你觉得撇折发生了什么变化?
注意米字格的位置,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玄”字首点居中,长横伸展。下部两撇折上短小、下长大,第一个写为撇点,第二个写成撇折,末点厚重,与撇折形成对应之势)
(2)看老师示范写,注意运笔方法和过程。
(3)学生自己练习写“玄”字两遍。(配乐)
3、校帖,再写“公”“玄”二字
(1)刚才大家每个字都写了两遍,自己觉得写的怎么样?
(2)字写完后要校帖,比照一下原贴,看自己写的哪些地方不到位,再写的时候要注意,要一次比一次写的好。下面再各写两遍。(配乐)
(3)展示学生写的“公”“玄”二字,讲评。
四、对比与欣赏
(1)我们练习写的是颜体,那么“公”字在欧体、柳体、赵体中的形态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说一说。
(2)老师也进行了总结,我读给大家听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
(3)最后,我们再来欣赏名家名帖,感受一下书法作品的不同风格和不一样的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认识:这些碑帖中的字体的特点?自己喜欢哪一种字体?为什么?)
设计理念: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纲要》中提出:三四年级要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尝试集字练习。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了很多收获! (谁来说一说自己收获呢?)
写字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急不得。只有坚持不间断的练习,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