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版 三年级书法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点(一)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泠版 三年级书法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点(一)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九课 点(一)
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认识并学习方点和圆点的写法;
了解“点”在字中的不同表现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对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方点和圆点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区分并掌握方点和圆点的不同书写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字型练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笔墨、毛边纸、米字格卡纸、磁铁等
学生准备:毛笔、课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出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孩子们,你们知道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哪位书法家的作品吗?(王羲之)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和王羲之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王羲之五岁时,就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他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但是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芝麻酱和馒头,他却连头也不抬,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馒头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馒头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帖,结果错把墨汁当芝麻酱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忍不住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菜可真香啊!”???????
? 看来王羲之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大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赋,更重要的是他的坚持和勤奋,孩子们,你们想要成为和王羲之一样的书法家吗?
那我们需要先打好基础,勤学苦练哦!
二、复习导入
在前面的书法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横”,孩子们,你们能回忆起在书写“横”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预设:写横的时候藏锋起笔,中锋行笔,要有提按顿错。)说的真棒!
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
藏锋起笔,中锋行笔,顿笔向右下回锋!
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横”的掌握已经比较扎实,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个新的笔画好吗?
三、新授课
观察联想
(课件出示图片)
你们看,这些图片中的小水珠像书法中的哪个笔画呢?
学生回答:点!
对不对呀?你真聪明!
(出示课题《点》)
2、观察动态图,思考联系
刚才图片中的“点”是静止的,当这些静态的“点”动起来的时候,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动态图,学生观察)
小水珠从空中落在叶子和花瓣上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预设:重重地落下又弹起来)
教师小结:水珠是重重地落在叶子上又轻轻地弹起,就像我们在书写笔画时,要有行笔重按和收笔轻提的过程。
孩子们,现在就请你们拿起手中的毛笔,轻松自然地写出点的各种形状,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重按轻提的笔感。
(练习书法时的坐姿时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身正、肩平、头正、背直,两脚平放在地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3、观察细节,知道简单的“点”也有千变万化
笔感的练习先到这里,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图片再仔细地看一看:
图片中这些像“点”画的小水珠,他们的形状是完全一样的吗?(不是)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他们具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预设:学生汇报:形状不一样,第一张照片中的水珠形状各不相同,有圆形、椭圆形;第二幅照片中的小水珠的形状是圆形;第三张是水滴形、上面的部分尖尖的……)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小水珠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就像我们书法中的“点”,它虽然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它却是非常重要并且千变万化的。
4、区分方点和圆点,分别练习
书法中的“点”分为圆点和方点
①“圆点”又称“露锋点”,顾名思义是指在“点”的上部有一露锋的锐角,这也是点的主要表现形式。(出示课件中的圆点和米字格卡片)
双钩法:用粉笔描绘出圆点的轮廓和行笔方向
孩子们,拿出你们的小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描绘一下圆点的轮廓以及行笔时的方向,注意书写时露锋起笔,向右下按笔,藏锋圆收。
很好,老师用毛笔书写一次,请大家仔细看:露锋起笔,向右下按笔,藏锋圆收。
孩子们,你们看清楚了吗?那现在每人在米字格上练写一行圆点。
(播放音乐,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预设问题:有的同学在圆点的书写时起笔动作太长,按笔动作过迟,造成圆点的前部尖细如麦芒,出现这个现象的同学在书写时要注意起笔的同时即开始按笔铺毫。?)
大部分同学都写得很好,看来大家对圆点的书写都掌握的很快呀,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点的第二种书写方法——方点
②“方点”又称“藏锋点”
听到这个名字,你觉得它在和圆点的书写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答:藏锋起笔)
真聪明(教师贴出米字格,示范讲解)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书空练习,书写方点时要藏锋起笔,转折后向右下按笔,提笔藏锋方收。
教师示范
请同大家将方点练习一行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有些同学的执笔方法不规范,正确的执笔方法口诀是:推、压、钩、抵、托。手腕放轻松,同时注意坐姿,身正肩平;头正背直,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
从刚才的练习中看,大家对方点和圆点都已经能很好地区分和掌握了
当点这个笔画躲进了汉字里,你还能找到它吗?
四、深入观察,整体分析
1、观察分析“六”
请看这个字,它有几笔点?(两笔)
这两笔一样吗?(不一样)
那哪里不一样呢?(上方的点是方点,右下方的点是圆点)
孩子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区别,但是只看出来是不够的,你们能在书写时注意区分他们吗?(能)
除了书写方式的区别,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整体结构和每一笔在米字格中的占格。在“六”这个字中横是最长的笔画,要注意书写时的斜势和位置哦。
在开始临摹之前,请你们闭上眼睛,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平心静气才能更加专注地去练习。如果你已经静下了心,就开始临摹吧
(学生练习,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提示和纠正坐姿及执笔方式。)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临摹地非常好,不仅方点和圆点的运笔清晰,而且下笔有力,字体结构完整。
之前我们说到点是千变万化的,除了方点和圆点的区别,在不同的字中,它也在发生变化
对比分析,巩固记忆
①比较“下”和“不”
看,这两个字中都有“点”,谁能说一说这两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这两个字中的点都是圆点,但是不的点稍长,下的点稍短。
你观察的可真仔细,除了笔画的长短变化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它的占格,每一个笔画都是因为要顾及到整体的美观和结构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课后第九课的练习临摹“下”和“不”,描红法练习两遍,双钩法练习一遍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有些同学的执笔方法不规范,正确的执笔方法口诀是:推、压、钩、抵、托。手腕放轻松,同时注意坐姿,身正肩平;头正背直,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
大家在书写的时候对圆点的变化都体现出来了,那方点呢?它也和圆点一样会七十二变吗?
②比较“主”和“其”
这两个字中都有方点,那这两笔有什么区别?
(预设:占格位置不同、形状有细微的差别)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观察地真是又细致又认真,虽然“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不要小看它,它是非常重要而且会千变万化的。我们今天只学习了这么几个字,它就已经把自己变成了那么多的样子,想要更加牢固地掌握它,看来我们还需要课后更加认真地练习哦!
五、感悟体会
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中国书法做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一直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