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三年级上册书法 第10课点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美版三年级上册书法 第10课点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点》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2.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几次课,学生已经对横、竖、撇、捺画的写法有所掌握,对于笔画书写的压、提、顿、按、转等动作都比较熟悉,对于藏锋起笔、露锋起笔、回锋收笔都有深刻的印象。所以,“点”的书写如何运笔,应该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如何快速掌握颜体圆点起笔、运笔、收笔的要点,即快速掌握“露锋起笔——边行边按——边行边提——回锋收笔”这一书写要领,并写出颜体圆点“尖头钝尾腹平背圆”的外形特点。写“点”最重要的是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书写时不能重描,要做到一次成画。
3.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基本笔画课,前面几次课的内容是横、竖、撤、捺画的写法,笔画书写的压、提、顿、按、转等动作,以及藏锋起笔、露锋起笔、回锋收笔等运笔。所以,“点”的书写如何运笔,应该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如何快速掌握颜体圆点起笔、运笔、收笔的要点,即快速掌握“露锋起笔——边行边按——边行边提——回锋收笔”这一书写要领,并写出颜体圆点“尖头钝尾腹平背圆”的外形特点。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但不管什么点,写“点”最重要的是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书写时不能重描,要做到一次成画。
“点”在一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晴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它的外形、走势决定了这个字的风格与气度。同时,书法“点”又具有视觉重力效应,它好像一个天平的砝码,秤杆的砣,它的大小、位置决定一个字形重心是否稳定,结构布局是否均衡。
点画的学习属于“观察·模仿”领域,为巩固颜体“点”的学习,本课选用了两个范字“下”和“主”来学习,范字的练习属于“应用·表现”领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字中点画与其他笔画组合时的位置与比例。“下”字外形可以看作是一个倒三角形,横轻短,竖重长,竖画把“下”字分成左右两边,本应左右面积相等,但因右边多一点画,所以,垂露竖稍微退让,写在竖中线靠左一点,以追求整个字形布局的均衡。“主”字是左右对称的字,外形纵长,字形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三角形,点画写在竖中线上;横轻竖重,竖要粗壮,写在竖中线上,起笔与上横相交处留下一个小三角缺口透气;三横平行等距,略向右上倾斜,下横最长,中横最短。在基本掌握颜体范字“下”和“主”后,进一步对欧、柳、赵体范字进行对比赏析,强化学生对颜体圆点用笔特点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颜体圆点的势态特征与书写要领,初步掌握圆点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运笔方法。
2.通过圆点的赏析和临写,体验、感悟点画圆润厚重之美。
3.借助米字格能基本准确地临写出范字的字形结构。
评价任务
通过交流、指名说颜体圆点的势态特征与书写要领等,检测目标一。
通过交流讨论、练写,检测目标二。
通过师范写、生临写、点评展示,检测目标三。
重点:练习和掌握点画的运笔和结构。
难点:点画笔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旧知
引入课题 猜字谜的方式复习横、竖、撇、捺。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 教师引导学生练写
活动一:观察图片、感受形状
课件出示圆点及甲虫对比图,学生观察。
学生说发现。
教师总结圆点外形特点。
活动二:体会运笔、总结规律
结合示意图,同桌交流运笔方式。
学生回答,师顺势板书:
露锋起笔
边行边按
边行边提
回锋收笔
出示儿歌,学生读背儿歌。
学生边书空边背儿歌。
活动三:教师示范、学生练笔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学生练写,点评展示。
认真修改,再次练写。
活动四:临写范字,边写边评
学习“下”字。
课件出示“下”字,学生说发现。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了解评价,激发兴趣。
点评展示,练习提升。
学习“主”字。
课件出示“主”字,师范写、生观察。
生说发现。
学生练写,小组评价。
点评展示,教师激励。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点的外形特点。
能背会儿歌,并借助儿歌正确书空点画。
在教师引导下,能规范书写点画。
能干净、正确、美观地书写“下”、“主”。
环节三 对比欣赏扩宽视野 活动五:对比欣赏、深化理解
1.出示欧体、柳体、赵体中的“点”,学生观察。
2.对比欣赏,交流发现。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颜体、欧体、柳体、赵体的不同。
环节四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感受不同的“点”。
听故事,师总结。 初步感受不同的点,知道书法学习需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