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人旁和双人旁 教学目标: 1、学会书写单人旁、双人旁的字,能准确在田字格中书写。 2、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能写规范的字。 3、能自主观察字的结构变化,提高对书法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点: 单人旁与双人旁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把握字形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小小身体瘦又长, 五彩衣裳直心肠, 嘴巴尖尖会说话, 只见短来不见长。 2、师:铅笔可是咱们写字时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瞧,闫老师把它请来了。 铅笔头:大家好,我是铅笔。这节课我会陪着大家一起学习,先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吧! 书法家小故事:《潜心苦学墨当饭》 观看视频!内容如下: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就这样,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3、 同学们想不想像王羲之那样练好字呢?(想)今天咱们学写 单人旁 双人旁(板书课题) 4、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5、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二、自主观察,儿歌记忆 (一)学写“单人旁” 1、过渡:老师先教大家写单人旁。 师: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基础,但是学会观察是写好字的关键! 2、单人旁怎么写才好看呢? 师:看看谁的眼睛亮晶晶,最会观察! 提出观察要求:每一笔如何书写? 和同桌说说,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别小看这个撇,它不仅决定了竖的位置,而且决定了整个字的位置。) 师:老师把大家的意见归纳成一首小儿歌: 一撇像把刀,竖直顶撇腰。(做手势)生熟读。 3、师范写。 4、同学们,想试着写写吗? 铅笔头提示:坐姿八字口诀 执笔六字口诀 学生书空,临写两个。 (描红的时候要注意每一笔从哪儿起笔,到哪儿收笔,描好以后举手。) 出示作品,互动评价。 (二)学习“带单人旁的字” 1、师:单人旁和许多字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合在一起组成了许多新字呢! 看,老师请来了这学期咱们学的带单人旁的字宝宝们。咱们一起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出示:带单人旁的字 2、同学们咱们又要仔细观察这些字了,看这次谁的眼睛亮晶晶,最会观察! 这些字在结构和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师:中国的汉字是非常奇妙的他们不仅有共同之处,每个字也有它独特的一面。 4、出示:他 观察:这个字的左边和右边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哪边窄?哪边宽呢? 生:左窄右宽 两名学生演示。 看老师怎么写的,范写。 出示:铅笔头提示:写字时,左手和右手一样平放在桌上,并轻轻压住作业本哦! 学生书空,临写两个。(看得准,记得牢,才能写得好。) 5、出示:信 观察:这个字又是怎样的呢? 生:左窄右宽 左长右短 出示:铅笔头提示:我有一个好习惯,写完字后再对照书上的字看看像不像。生范写。 学生书空,临写两个。 (三)学写“双人旁” 1、对比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不同 双人旁和单人旁是可好的朋友了,他们长得很像,但也有不同之处,谁说说看? 2、出示:双人旁 儿歌:一撇短而轻。单人腰下站。生熟读。 3、范写 生描红临写。 4、出示:行 很 生观察: 行 :左窄右宽 很 :左窄右宽 5、出示:铅笔头提示:我有一个好习惯,写完字后把本子边边角角抹抹平。 6、作品展示,互动评价。 三、总结: 播放音乐《中国字,中国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写一手漂亮的好字,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有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