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上册书法第11课 《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平捺和斜捺的外观特征和在字中的书写变化。渗透一定的书法文化,贯穿书写行为习惯,书法审美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书法修养,将学生书法学习与自然、生命、快乐的情绪巧妙融合,提升学生的书写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捺的书写技法、技巧,练习书写捺画,及相关汉字的书写,并渗透书写习惯与素养的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文房四宝、教学课件、书写纸张、书写成语作品等 教学流程 一、入境激趣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活课堂教学。 1.课件出现国画背景、名家楷书作品,配合传统轻音乐,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 2.同步表述: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至今已几千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书法的世界,去感受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吧! 3.引出楷书含义,由书写楷书时的姿势,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 预设:安静、心平气和…… 结语:气平、心静、身定…… 【设计意图】以高雅的书法作品,优美的音乐旋律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悄然进入书法艺术的世界,自然进入安静和美的书法课堂。 (二)渗透书写习惯教育,感受书法源于自然的魅力。 1.激励学生做到安定、安静,进入学习状态。 2.师生对话。 学习书法,讲究安静“稳定”。停止其他活动,心里没有杂念,专心致志,精神集中。气平、心静、身定! 3.肯定激励。 我们在安静的状态下观察力特别敏锐,安定下来的你,看到这些图片你会发现什么? 4.(出示课件)画面出现自然中水的图片,学生谈感受,肯定感受,安定的状态下观察力真敏锐! 5.板画波浪线,设问:这样的线让你想到了楷书中的哪种笔画?(预设:捺) 6.提升:捺画和流水有渊源,还有楷书中的垂露竖就是以自然中滴落的露珠命名。我们的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源自自然,又由自然图形演化成汉字。 点出课题——“捺” 课件呈现流水——线条——捺画的变化 【设计意图】书法课堂是文化浸润的课堂,学生在学习书法技法的同时无痕地浸染着文化的熏染。此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书法艺术的定心凝神之美,启发学生感受到捺画源于自然的变化之美,生命之美,使开课生动有趣,意味深长。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同步齐读课题 学习领悟 (一)课件呈现多幅《多宝塔碑》字帖局部 简单介绍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多宝塔碑》 学生欣赏 1.课件出示“之”“文”二字,移出两笔捺,呈现空心行笔图 利用行笔箭头引导学生了解捺画起笔、行笔、收笔的方法,着重讲清捺脚的顿笔书写特点 2.教师引导书空练习 3.启发:请大家观察这两个字中的捺画,看到它们你能想到什么? 自由想象:小船、扫帚、山坡、披风、刀…… 小结:这两种捺,一种是平捺,一种是斜捺,板书“平捺、斜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两种捺的不同形态及特征,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想象捺画相似的物体,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直观感受捺画的生命气息,为下面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4.范写 教师范写,提示观察老师行笔速度。 5.捺画行笔速度 4.设问:老师的行笔速度是快是慢? 利用颜真卿《八法颂》,教育学生写捺慢慢行笔,不可贪快。 提出练习要求,利用课件呈现,并读一读,进行强调 5.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6.展示书写、评价 学生上台展示书写过程,评价书写过程,激励全体学生 课件呈现有趣的动物表情图片,启发学生对于生命活力的关注。 找捺画的区别 利用课件,移出字中的捺画,学生比较并说出捺画变化多端的原因。 临帖 课件呈现临帖要求,学生读出要求,并强调写出捺画变化 10.展评 学生评价,教师简短综述,小结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感受自然生命的活力,通感到捺画在字中的丰富变化,指导书写捺画,从捺画书写方法、书写速度等方面着手,指导临帖,侧重从像字帖的角度去评价,及时分享交流,及时评价激励,关注捺画在字中的灵动变化,感受书法之美,使书法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应用传承 课件呈现个体和群体的图片,对比谁快乐? 1. 补充带有捺画的四字成语。 教师分发带有捺画的四字成语,请学生补充书写带有捺画的字组成成语。 2.学生书写成语中带捺画的字。 人中豪杰 、治国齐家、 知书达理、 守法奉公、 永永无穷、 源远流长、 言传身教、 起承转合 3.教师指导书写。 4.展示,教师逐条读出成语,学生按顺序齐读出“中国书法永远传承”。 【设计意图】生命应在群体中感受到快乐,单个的笔画、单个的汉字也要在群体中才能更快乐,引导学生感受书法创作的乐趣!同时,书法艺术是国粹,书法文化需要传承。教学至此,设计学生补写成语,既练习运用了本课捺画习得的技法,又巧妙地渗透了文化传承,给学生留有永久的回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