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的几点心得阜南县黄岗镇中心学校:高学颖2012年3月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的几点心得阜南县黄岗镇中心学校 高学颖【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应该是凸显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去体悟,大胆去想象,彰显个性,真情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作文教学 心得 自主 创新【正文】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它不仅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教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给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凸显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去体悟,大胆地去想象,有个性地去表达。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学生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和创造的机会,时间一长,学生便没有了自主意识,失去了写作兴趣,作为语文老师应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变作文教学中的主宰者为学生写作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把写作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一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集中反映,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写作首先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做基础,必须密切关注生活,尽量了解人性冷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要带学生走进奇妙的大自然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鼓励和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做生活的有心人和有情人,让学生在生活中体味亲情、体味友情、体味挫折、体味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多方面收集写作材料,我在现实中的做法是:带学生走上街头,让他们留心观察商家的店名和广告,细细品味,从中体味其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在春节期间收集对联,走访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亲戚朋友,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不平与满足、奋斗与向往……这样开放的“课堂”,既让学生接触社会,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又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收集到了很多作文素材,他们写出的东西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二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写作思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长见识,开阔思路,培养独特见解,奠定丰厚的写作基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举行“向你推荐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作者”等方面的主题演讲活动或诗词朗诵活动、讲故事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写旁批摘批、阅读笔记、读后感等练笔活动,让学生的阅读与练笔紧密结合,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作文素材多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三 引导学生自由抒写,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夏衍也说:“写文章一要讲真话,二要顺民心”,抒写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和别人对话交流,这是人之天性,自由抒写就是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由抒写呢?首先,选材自由,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归还学生自由选择、畅所欲言的权利,并非社会大事,好人好事才是写作的对象,一个自然,一件细微小事,一次小小的风波,一丝淡淡的愁绪,一句引人思考的话语,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要提倡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就要还学生对生活的那点感悟和体验,解除种种“禁区”,只有学生自愿写作,写作水平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愉快地写,写作才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也应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题材,这样,“真我”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才能真切地表现“自我”。其次,形式自由,教师应让学生的作文百花齐放,随笔、杂感、日记、周记、书信等形式不拘一格,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文体,抒自己想抒的真情,让作文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使学生懂得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永远是第一位的,而文体则是第二位的。四 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也有阐述:“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些都强调了作文互改、自改的重要性。然而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改,而是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让学生明确作文评改的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学生评改一篇作文,也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文章内容方面,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第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是否符合文体要求。第三,在文章的形式方面,看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第四,语言文字方面,看句子是否顺当、连贯,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第五,标点是否准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每次具体的作文评改,则要按照教材或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确定的重点,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一般要与作文训练的重点相一致,每次作文评改,内容要单一,重点要突出,以便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比较集中,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给学生作文评改的方法,作文评改传统的方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作文自身的作用特点,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话讲得十分透彻,要修改思想,靠教师是不行的,只有靠学生自己,这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可以不看不管,而是要多启发,多指导,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评改要求,在作文评改前,让学生明确评什么,改什么。其次,引导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评改,在评改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文体特点,然后参照评改要求进行评改。第三,提供范文,集体评改,做出示范,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范文,使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在作文评改中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从中看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教师的抽象要求,不仅能化为学生头脑中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对于范文的选择,一般来说,应选那种文字上毛病不十分突出,在体现作文的要求上较差,在本次习作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供集体评改。第四,要指点学生评改的步骤,一般说来,评改文章,首先要着眼全局,全局的问题评改之后,再研究局部,局部问题评改以后,还应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从全局出发,看一看,评改得是否恰当,基本上没有问题才算定局。具体地说,作文评改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看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统一;第二步要从字词句、修辞、标点、行款格式方面评改;第三步通改,看评改是否得体,作文改得好,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改得不好,则暴露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把准症结,从而加强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加强学生作文评改训练,学生作文评改,作为一种能力,需要一次次反复训练才会由生疏到了解,由了解到熟悉,由熟悉到掌握。因而,作文评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训练中,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熟悉生活进行片段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读一读,改一改,进而互改互评,取长补短,最后形成评语,学生相互评改写评语的过程,实际上是又一次写作,它能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样,从片段到小作文,再到大作文,如此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总之,作文是学生个性展示和表达的平台,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教师必须抛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和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广泛阅读,自由抒写,说真话,动真情,写真文,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参考文献】[1] 叶圣陶《语文学习》(1980年第7期)[2] 叶圣陶《作文训练》(1924年)[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4] 阎立钦 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