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彩色的鸭子 活动目标: 1、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图书画面,尝试用清晰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在故事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母鸭美好的梦想和她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种种努力。 重难点 萌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憧憬。 活动准备: 1、视频转换仪,学生人手一本小图书。 2、学生对鸭子生蛋孵蛋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图书《彩色的鸭子》,介绍图书的名称1、观察封面并提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故事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彩色的鸭子》。你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叫《彩色的鸭子》吗? 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幼A:我看见它周围都是彩色的花朵,看上去很漂亮,所以叫它"彩色的鸭子"。 幼B:我感觉是这只鸭子在花丛中,各种花的颜色染到了它的身上,就变成了一只彩色的鸭子。 二、学生自主阅读图书《彩色的鸭子》 1、翻开图书第1页画面1)提示:这只鸭子在什么地方?她会是谁呢?在干什么? 幼:这是鸭妈妈,它在窝里生蛋。 师:母鸭妈妈蹲在鸭巢里生蛋,它的眼睛怎么样?为什么闭着眼睛呢? 幼A:因为它要专心的生蛋,所以闭着眼睛。 幼B:它闭着眼睛在想:我要快点把蛋宝宝生出来。 师:母鸭妈妈还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看。 (通过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图书,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并鼓励他们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轻声讲述,使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根据画面大胆想象,自主地构建语言。)2、学生自主阅读1)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鼓励学生轻声交流,观察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2)请几位学生在集体面前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 (请学生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既可以畅所欲言,也便于教师在下一环节中更好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三、分析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1、利用视频转换仪放大学生图书,引导学生边看图书,边听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利用视频转换仪和学生一起阅读图书,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调整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述积极性。)2、借助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母鸭的美好愿望1)母鸭有什么愿望?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幼A:它想生一些漂亮的彩色蛋。 幼B:母鸭想生一些彩色的小鸭子,一起去游泳。 师小结:母鸭在鸭巢里想着:如果我有一堆彩色的蛋,我就可以孵出一群彩色的鸭子,我就可以带着这群彩色的鸭子去旅游,这就是母鸭最大的愿望。 (引导学生观察9页-11页的画面)2)母鸭怎样才能生出一堆彩色的蛋,孵出彩色的鸭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幼A:它要吃许多彩色的花朵和果子。 幼B:要天天和彩色的花汁做的饮料。 幼C:要用彩色的水洗澡,睡在彩色的花床上。 幼D:还要多看彩色的晚霞。 (教师采用停顿和等待的方法鼓励学生学说第4页-第9页故事中优美的语句,如:只要我天天吃……只要我天天喝……只要我天天看……只要我天天用……只要我天天睡在……我就会……我就会……。)3)母鸭到底有没有生出彩色的蛋,孵出彩色的鸭子来呢?她的愿望有没有实现? 幼A:我看见她生出来的是十一个白白的蛋,但是被太阳的光一照,就变成了彩色的蛋。 幼B:对,它的小鸭子在彩色的水里游泳,也变成了彩色的小鸭子。 幼C:他们在天空中飞的时候,阳光照在身上,就变成了彩色的小鸭子。 (在学生个别讲述后,再一起看图书阅读故事,能将学生零碎的经验和不很连贯的语言表达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感受怎样表达更规范、更完整。)四、完整欣赏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师: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自己翻书,想一想母鸭的愿望为什么能实现呢? 2、听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学生翻阅大图书。 (在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后,进一步提出究因性问题:为什么母鸭的愿望能实现?能更好的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由故事的浅表层理解进入到故事的深层次理解。)五、请学生提问、质疑,大家互相解答疑问师:关于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幼问:这本书为什么叫《彩色的鸭子》? 幼答:母鸭妈妈想生一些彩色的小鸭子,这是它心里的愿望,所以就取个名字叫《彩色的鸭子》 幼问:为什么书上画的鸭子会飞?我们这里的鸭子不会飞呢? 幼答:我知道野鸭子会飞,我们人类养在家里养的鸭子就不会飞了。 幼问:为什么母鸭还要带着小鸭子去吃彩色的花朵和果实,喝花汁做成的饮料,在夕阳染过的是水里洗澡呢? 幼答:因为这样以后它的孩子长大了也会生出彩色的蛋和彩色的小鸭子的。。 师问:为什么前面11页已经画了母鸭带着彩色的小鸭子到处去旅行,后面22、23页又出现它们一起去旅行的画面呢? 幼答:前面说的是母鸭妈妈心里的愿望,后面是说母鸭妈妈真的带着小鸭子到处去旅行的了。 活动延伸:给小鸭子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引导学生在区域中给黑白的小鸭子涂色,帮助他们变成彩色的小鸭子。 活动反思: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更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特别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首先,注重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一系列观察性提问,如"母鸭妈妈蹲在鸭巢里生蛋,它的眼睛怎么样?为什么闭着眼睛呢?"、"母鸭有什么愿望?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其次,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比较开放、灵活,如"母鸭怎样才能生出一堆彩色的蛋,孵出彩色的鸭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呢?"问题涉及的答案并不是一幅图画能覆盖的,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注重培养培养大胆质疑的能力。在最后完整欣赏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在边提问、边思索、边解答的互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剖析故事内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