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杯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学习、动手操作的过程,学会利用捆扎的方法制作吸管杯垫,并进行加工、改造,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在捆扎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环保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塑料吸管制作杯垫的捆扎方法,学会制作杯垫 教学难点:吸管与吸管之间的捆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杯垫教具、示范用的吸管、线、剪刀、创可贴等 学生准备:剪刀、吸管、线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引生入境,揭课题 1. 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美丽的图片,大家想不想看看?(课件呈现欣赏图片) 2. 提问:大家知道这些都是什么?你所见过的杯垫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有哪些形状? 预设:杯垫 3. 引导: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杯垫。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预设:吸管 4. 揭示课题: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吸管来做杯垫。(板书:杯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伴随着音乐欣赏各式各样的图片,引入课题——吸管杯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攻难点 1. 了解制作杯垫工具材料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做这样一个杯垫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预设:吸管、剪刀、线 2. 自主探究,发现难点 过渡:像这样的杯垫是怎样制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18、19页。 课件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阅读,第18、19页的制作步骤,思考制作杯垫分为哪几个步骤? (2)你学会了哪几步?有哪些比较困难? (3)必要时可以小组讨论,或动手试一试,试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制作杯垫的步骤,适时板书: 对折——捆扎——整理、压平 提问:学会了哪几步? 预设:第一步:对折 第二步:两根吸管为一组对折后扎紧 第三步:3、4号扎到1、2号上 追问:捆扎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哪一步比较困难? 预设:(1)捆扎的时候要扎的紧,不易松散 (2)不理解依此类推的意思 3. 教师演示指导,攻破难点 引导: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大家可以跟着模仿试一试。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捆扎的时候要两两捆扎后进行组合,最后要修剪的整齐。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指导者、帮助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 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创作品 1. 谈话: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蠢蠢欲动,别着急,今天我们要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的作品获得“最佳上镜奖”,“最佳合作奖”“速度奖”等。在动手之前老师我们先来看看 温馨提示: 步骤正确 捆扎结实 作品美观 团结协作 安全操作 场地清洁 2. 提问:同学们打算怎样来合作,才能提高速度呢? 预设:一人扶一人捆扎 3. 谈话:还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参照书本,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 也可以参照录像视频。现在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杯垫,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人。】 展示作品,评评议议,秀风采 1. 谈话: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秀一秀”环节,请每个组的代表把作品送到台前来展示。(实物投影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 2. 邀请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投票,评出“最佳上镜奖”等。 3. 说一说为什么把这一票投给这一个小组,有哪些优点。说说不给其他组的原因,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怎样改进。 【设计意图: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再一次学习的过程。在展示环节中,搭建“秀一秀”这一平台,引导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拓展延伸,发散思维,来创新 1. 谈话:看来呀,我们的同学真是心灵手巧,其实,不仅吸管可以做杯垫,还可以做出其他各式各样的优美作品。瞧!(课件展示吸管其他作品) 2. 引导:课后同学们,可以试着用吸管或者其他废弃的材料做一做,发挥你的想象生活将更精彩,世界将更精彩。 3. 结束语:最后老师,有一个小礼物要送给大家,一句话:迈出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呼吁学生从个人做起保护环境。】 板书设计: 杯 垫 对折——捆扎——整理、压平 (齐) (紧) (美观) 教学反思: 《杯垫》一课中,我力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下,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明确制作吸管杯垫的方法和步骤,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1、创设氛围,激发创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伊始,老师就出示几款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垫,供学生欣赏。学生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被激发,从而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中。整节课氛围宽松、民主,充满了愉悦,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2、学生主体,探究合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中,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发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