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雀头结”编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中国结的特点和造型方法,从意义、种类、寓意等多种角度认识中国结,了解中国结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节日,不同地点人们对中国结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2、?操作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身边任何一样东西,适当地进行选材,运用剪,穿,打结等技法制作中国结挂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设计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编结中国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完成作品的成就感,锻炼协作能力,培养互助精神。同时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学会把祝福传递给别人,交给学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和了解中国结的特点和编结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探索,并研究其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制作简单的雀头结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材料装饰制作成雀头结挂饰,使之更完整化,形象化,艺术化。? 课前准备:? 吸管,圆环,编结用的绳子,雀头结挂饰成品,信封,穗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分享劳技课口号,学生齐说: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动手又动脑,成就少不了;动手又动脑,事事有奥妙!? (设计思路:欢快的口号可以鼓舞人心,积聚力量。一节课的开始最重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有了良好的开端,整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二、欣赏、评述? 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观赏两个片段,放松一下。(播放幻灯片)?(看完第一个片段):同学们,你们认为她的舞姿美不美?? 美。? 好,那就请同学们再来欣赏第二个片段。(播放幻灯片)?(看完第二个片段):同学们,你们认为她的歌声动听不动听? 动听!? 很好!同学们都有着一双双智慧的眼睛,不仅能够发现美,还能够感受美!真好。? 看到这儿,有谁能够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什么呢? 中国结!? 同学们真聪明,一点就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点击出示课题,接着在黑板上将卡纸翻过来,揭示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自主欣赏和教师启发性地提问,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引起学生对所看片断的关注,找出重点内容或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观赏、浏览,学会选择关键性的知识要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三、初步渗透,形成概念? 师:众所周知,中国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是无处不在,如影随形。谁能说说你在何时、何地留意过中国结呢?? 生:在过年的时候、喜庆的节日里,大街小巷,商场里,家里,汽车里,教室里,会场里等等。 师:同学们平时里真是一个个生活的有心人,能够注意到这么多关于中国结出现的场景和时间。那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中国结都是什么样的呢?? 生:大多是红色的,有穗子挂在下面的……? 师:说得真好!中国人,中国红,红红的中国结代表喜庆,祥和,热血奔腾和快乐。瞧!老师这儿就准备了一个,漂亮吗?想不想自己编一个。现在请允许老师带领大家去探索这其中之一------雀头结的编法。? (设计意图:在教师和学生的谈话模式下进入到本课的知识要点,勾起学生对中国结一般情况的回忆,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让学生通过欣赏各式中国结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编结步骤欣赏和揣摩? 1、观看视频,初次尝试。? 师:同学们拿出桌上事先放好的吸管和一根红绳,下边让我们一边来看视频,一边学着做一做。(播放幻灯片)? 2、小组钻研,互相指导。? 师:这样的雀头结你会编了么?在编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不要紧,先告诉你的组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师巡视并适时参与指导)? 3、全班交流,精准练习。? 师:现在,谁来给我们总结总结,这个雀头结的基本步骤是什么?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给你鼓励,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就怎样说。? ?学生上台演示,教师相机出示雀头结的编法步骤(图片)。? (2)?再次跟随视频编结,直到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操作。? (设计意图:为了寻求雀头结编结的方法和步骤,我将视频中的支撑物由圆形变成了直线型,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仔细观察,编结的方法和支撑物的形状没有直接关系,指引他们感悟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再由学生动手模仿视频去编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次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讨论。当求知的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会掀起高潮。这一环节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去探究,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原则。)? 五、学生创作,完成作品(全局审美,掌控关键点)? 1、升华? 师:完成了之前的步骤,我相信同学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个雀头结挂饰。但是要想做出一个完美的作品,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提问? 师:动手操作之前,先观察老师手中的雀头结挂饰作品,你有什么关键点是想提醒大家的?? 生:要在两根绳子的合并处打结固定,这样就更美观。? 生:穗子要挂在正中。? 生:松紧要适中。? 3、操作? 师:说得太好了,真细心。同学们以后也要向这样,做任何事情,不仅要学会观察,还要学会思考、创新。这样才会有大成就。好了,孩子们,请大胆地放手去做吧,老师等待着你们的惊喜。? (播放音乐,学生尝试动手完成作品,教师巡视,可作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这个步骤是对前一个步骤的扩充,简单的编雀头结和完成一整个雀头结挂饰是两个概念,让学生所获得的成功的感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渡方法,把雀头结和挂饰融入到一节课中,让学生知道需要通过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在美妙的艺术氛围中,激发创作思维。)? 六、作品展评? 1、上台展示? 时间快到了,请各小组抓紧推荐优秀作品,并派代表上台展示。? 2、分享经验? 下面,我们请这些“能工巧匠”分享一下制作经验或技巧。? 3、精益求精? 感谢他们的分享!底下同学如果对自己的作品不够满意,或者还存在什么疑惑、难处?,现在就可以向他们提问。? (设计意图:采用互评,自评,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维,从而学会扬长避短,以求得更大进步,并适当给与荣誉,以资鼓励。)? 七:中国结知识的拓展? 同学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漂亮的雀头结制作完成了。但作为历史遗产的中国结它的文化内涵,可远远不止这些,仅种类和寓意就让人叹为观止。让我们共同欣赏!(图片欣赏,教师简要概括中国结的种类和寓意)?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学生在学会了制作中国结的编法之后,欣赏大量有关中国结的起源和悠久的历史,有了更多的文化情境的认知,通过教师优美语言的表述及引导,真正体会中国结的独特魅力。欣赏、拓展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关注中国结这一特色的物质文化。)? 八:课后实践? 完成一个中国结作品,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送给你的妈妈。? (设计意图:提倡学会与人分享成功和喜悦,让别人也体验被关怀的快乐,以物寄托某种感情,抒发情感,表达情感,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