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跳房子》活动目标: 1、乐于与同伴共同参与探索、创造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2、能迁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建构经验等对民间游戏的玩法大胆进行再创造。重难点有初步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以及建构经验等。 2、物质准备:筷子、吸管、棍子、PC管、毛线针、呼啦圈、平衡板、平衡砖、沙袋等户外活动器械;1-10的数字卡片;纸、笔、作业盘等。 活动过程: 一、拼房子 1、引发学生玩民间游戏"跳房子'的经验.。 师:最近一段时间,我班的小朋友都在玩跳房子的游戏。你们能不能告诉我,玩这游戏需要什么材料?怎样玩? 学生:老师要事先在场地上帮我们画好房子。 师:今天我们还要玩跳房子的游戏,但是,今天老师不帮你们画房子了,让你们自己来想办法准备房子。 (民间游戏"跳房子"孩子们百玩不厌,我首先通过提问,引发了学生关于这游戏的相关经验,并明确提出让他们自己来想办法准备"房子"。当我刚发出这个提议,孩子们愣了一下,他们都习惯于教师为他们准备游戏材料了,而当教师把问题摆到他们的面前,让他们自己来想办法准备游戏材料时,他们一下子还不适应,这是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对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挑战,我将与学生共同面对这一挑战,引导学生共同来讨论如何自己准备"房子"。) 2、引导学生讨论拼房子的材料和方法。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用画的方法来准备房子,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准备? 学生:可以用拼的方法。 学生:可以摆的方法。 师:对,这些方法很好,那用什么材料来拼房子、摆房子呢? 学生:可以用积塑。(孩子们很自然地运用了建构游戏经验。) 学生:可以用木棍。 学生:用气球棍。 学生:用树枝。 学生:用筷子。 学生:用毛线针。 (在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下,他们又调动了丰富了生活经验。) 师:小朋友想的方法真多,对,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拼"房子"。但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想拼什么样的房子呢? 学生:(毫不犹豫地)就是跳房子的那种房子。 学生:就是老师画的那种。 师:只有那样的房子才可以玩游戏吗?除了老师画的那种房子,你们还可以想出其他造型的房子吗? 学生:可以有三角形屋顶的。 学生:可以有梯形屋顶的。 学生:还可以有半圆形屋顶的。 师:房子的屋顶可以多种多样,那房子的身体呢? 学生:房子的身体可以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合在一起的。 学生:可以是下面宽,上面越来越窄的。 学生:我也有见过象钟楼一样的楼房,瘦瘦的,高高的。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建构新的知识经验的固着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把握住学生的知识固着点,通过巧妙的启发,引导学生将新旧经验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已有的各种生活经验和建构游戏经验,找到怎样自己来准备"房子"的答案。从孩子们的讨论中还可以看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在慢慢地开启,这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创造活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鼓励学生自选合作伙伴和操作材料尝试拼房子。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以最快的速度把房子拼好吗?自己拼还是几个人一起拼? 学生:几个好朋友一起帮忙这样最快。 师:说得好,人多力量大嘛,那你们觉得几个人一起合作拼房子时要注意些什么才能减少争执,又能把事情做得最快最好呢? 学生:要商量好。 学生:要分工。 师:对,看来小朋友很有合作的经验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自己找好朋友,选择你们喜欢的材料动手拼一座10层高的房子吧。看谁拼出的房子最快最好。 学生自由结伴着手拼房子,教师全面观察学生合作拼房子的情况,由于学生的建构游戏经验和合作经验较丰富,他们的活动有序而顺利,因此,在这过程中,教师没介入干预,不一会,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房子已经拼好了。 师:哇,小朋友真厉害,这么快就把房子拼好了,现在就请你们互相参观一下"房子"吧。 (经过上一环节的讨论,拼房子对于学生来说已不是问题,但拼房子并不是今天活动中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能帮助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得最快最好,让学生愿意去学习、尝试与同伴合作,这将是更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立足于自主、合作、分享的素质培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合作伙伴展开拼房子活动,并互相交流、分享创造成果。) (二)、跳房子 1、学生自由组合玩跳房子游戏。 师:房子拼好了,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拼出的房子来玩游戏吧。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和伙伴玩起了跳房子的游戏 (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我来回观察,发现多数学生都是循规蹈矩地按照原来的游戏方法在玩游戏,可见孩子们对这游戏从材料到玩法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定势,并受到了这种定势的束缚.我的策略是提出变通游戏玩法的建议,对学生发出本活动的第二次挑战,抛出新的问题,有目的地在问题情景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推动学生积极思考、迁移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创新游戏玩法。) 2、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体育动作创新跳房子游戏玩法。 (1)、启发学生尝试多种"跳"的动作大胆创新游戏玩法。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玩跳房子的游戏的?谁来跳给大家看看? 我请一学生上台演示跳房子的动作,他自然而然地采用默认的双脚并拢行进跳的方法进行游戏。我请大家观察他的游戏玩法并提出质疑。 师:小朋友想想,跳房子的游戏只能这样玩吗?除了这样跳,还可以怎样跳呢?我们学过了很多跳的动作呀。 学生:可以单脚跳 师:单脚跳肯定很有意思,你可以来示范一下吗? 该学生上台演示了单脚跳房子的方法,他跳得摇摇晃晃,其他小朋友都给逗乐了。还没等他跳完,另一学生马上举起了手。 学生:我会倒着跳 师:那你也来试试看啊 学生2迫不及待地上台演示了倒着跳的方法,这种方法更新奇,其他学生更是显得跃跃欲试。 师;真有趣,小朋友肯定还可以想出更多的方法,你们都去试试,看谁能玩得最有趣,最开心。 话音刚落,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了,纷纷尝试起自己想出的新的玩法。 (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引导讨论,同伴演示等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有效激发。有个学生运用跨跳的方法,一跳跳两级,并自命名为蹦级跳;有的运用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进行的方法,但还是很大的一部分学生想不出更新的玩法,就按照原来的方法或者模仿其他学生的方法在游戏。对此,我的策略是提供一些辅助材料进一步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有益的支持,帮助他们探索出更新更有趣的玩法。)(2)、提供辅助材料,支持学生进一步拓展游戏玩法。 师:老师在场地的周围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你们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有平衡砖、沙袋…… 师:如果请这些材料帮忙,谁还能玩出不同的玩法? 学生(迅速举起手):老师,我想到了一个方法。 师:好,你来演示一下。 该学生跑去搬来了横杠,放在"楼层"的线上,玩起了障碍跳。由于难度增加了,他跳得很起劲。 师:真聪明,把我们体育活动中的动作都用上了,大家再去试试看,找到你需要的材料,看谁能玩出更多更有趣的玩法。 有了辅助材料的帮忙,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思维也拓展得更宽了,一些学生搬来了一些平衡砖,放到房子上,在这些砖上跳动;还有一个学生头顶沙包在跳房子,其他学生纷纷效仿。 (在这一环节中,辅助材料的投入适时适当地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运用了各种体育活动经验对游戏的玩法进行了更加丰富的再创造,促使活动向纵深方向拓展。) 3、引导学生迁移数学经验进一步变通游戏玩法。 (1)、出示1-10数字卡,启发学生运用顺数倒数的方法来玩跳房子游戏。 师: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跳房子方法,请你们先数数,你们建的房子有几层? 学生:10层 师;场地的旁边有一些数字卡,请你们用这些数字卡为你们的房子标上层数. 学生分别为自己各层的房子放上了相应的数字卡。 师;我的新方法是请小朋友按照从下往上再从上到下的方法跳房子,边跳边念数字,谁要来试试? 一学生上台演示了一遍。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当他从下往上跳时,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从上往下跳时,数字的规律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从下往上时数字越来越大,从上往下时数字越来越小。 师:对,这个游戏方法就是运用我们数学中学过的顺数倒数方法,我们就给这个新玩法取名叫顺数倒数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老师想到的新玩法"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维导向了数学经验,帮助学生将跳房子的经验与数学经验建立起新的联系,为游戏玩法的进一步变通和拓展指明了方向。) (2)、启发学生进一步扩散思维,探索运用各种数学经验来创编不一样的玩法。 师:我们还可以运用哪些数学的知识来创编不一样的玩法? 学生:可以用单数双数法。 师:真聪明,但是这个单数双数法是怎样玩的呢? 学生沉默了一会,显然还没想到这个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单数双数法应该怎样玩?比如说:玩这个游戏要几个人玩? 学生:可以两个人玩。 师:怎样玩? 学生:他说出一个单数,或者一个双数我来跳。 师:他这个方法不错,其他小朋友帮他想想,可以为这个玩法定些什么游戏规则?比如说:怎样定输赢?输的有什么结果?赢的又有什么结果? 学生:可以石头剪刀布来定谁报数,谁跳。 学生:输的跳,赢的报数。 师:谁还有补充?报数的人具体怎样报数? 学生:可以说单数,让他自己去找单数跳,说双数,让他找双数跳。 师:对,这个方法不错,有点象考试哦。 学生:也可以象我们考试的时候那样,报出一个单数或一个双数,让他接下去跳。比如说我报1,他就要跳到3、5、7。 师;哇,这个办法真好,说得也很详细,大家给他点掌声。这样吧,你找个朋友上来试试好吗? 两个学生的示范性游戏很有趣,进一步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创作欲望师:这个游戏挺好玩,而且游戏的方法和规则是小朋友自己编出来的。那除了单数双数法,顺数倒数法,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几个学生马上举起了手。 学生:有加减法。 学生:相邻数法。 学生:组成分解法。 学生的思维已经变得非常活跃了,我想,这时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留给大多数的孩子。 师: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已经想到了,那就请你们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去试试吧,记住,每编出一个新的玩法都要先和小伙伴商量好这个游戏怎样玩?有什么规则。 学生再次分散自由寻找同伴,协商游戏玩法进行游戏,有一组学生尝试了相邻数的方法,也是两个人一起玩,一个报数,另一个跳进相应的两个相邻数;另一组学生尝试了数的组成玩法,一个学生报数,另一个学生跳到两个分解数上等。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我对学生提出的第三次挑战,学生不仅要调动、迁移数学经验,还要创编相应的游戏规则。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的策略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支架式引导,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搭建可攀爬的支架,鼓励学生突破以往的游戏模式,自定游戏玩法和规则,同时进一步发挥学生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补充、完善游戏玩法,使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被层层激活。与此同时,学生也进一步地体验、学习了如何与同伴协商、合作。) 三、引导学生整理创作经验,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师:刚才小朋友编出了许多很有趣的玩法,我觉得应该请大家互相来介绍、展示一下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玩法。 学生:我来说,我来说。 师:我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很想说,老师这边有个方法可以让大家都有机会说。在桌上的盘子里,有笔和纸,等下各组的小朋友可以把你们今天创编出来的新玩法都用图案表示出来,画完后,再贴到展板上。 学生开始动手以图示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创作成果,有的运用的简单符号表示,有的运用简笔画的方法,有的在纸上列出一个数学分合式等。我协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参与到学生当中,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其玩法。 师:小朋友真聪明,编出了这么多好玩的玩法,以后玩跳房子游戏时你们还可以创编出更多更好的玩法,比如说:节奏法呀,音阶法呀,我们可以这些创作成果装订成一本书,名字就叫《跳房子游戏方法大全》。让其他学生园、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也来玩一玩。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图示的方法整理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创作经验,并组织了展示和交流活动,在活动的结尾进一步提出了延伸活动的建议,把学生在本次活动的兴奋点延续到以后的活动中。但在这环节中,我对学生的支持还不够,没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创作经验,如果我在引导学生整理、交流经验的同时,能引导学生相互提出完善游戏玩法的建议,这样将更有利于本活动在学生生活中往更高、更深的层次延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