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包饺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饺子的起源与饺子文化以及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怎么捏出褶子 掌握煮饺子的火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莫言,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再看这一幅图,他们在干什么? (包饺子,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祝贺自己得奖的方式是回家包饺子。据说他年轻时梦想中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每天都能吃上饺子。如果有饺子作家的称号,莫言将当之无愧。) 二、饺子文化 你们喜欢吃饺子吗?那你知道饺子的来历吗? 饺子的来历 2.饺子的象征意义 饺子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是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饺子是_?????????__????¤?é??_桌上必不可少的。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的谐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 三、包饺子 1.看视频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着包一包饺子,包住福运呢?请看视频。 2.动手操作 想不想试试?桌子上有饺子皮,每人4张。两个盘子。一个盘子是放饺子的,另一个如果你没本事有手里完成,可盘中操作。请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去做。 请拿出一张饺子皮,跟老师一起包。 (放适量的馅,差不多这个量。注意不能太多,太多要开口,太少立不起来。 对折,中间部分捏合,捏合部分不要超过食指的宽度。太宽,饺子就圆不起来。 接下来捏褶子。这一部最难,也最关键。请仔细看。先将大拇指伸进这里,在离最先捏合的2厘米的地方捏住,往最先捏合方向一对折,左手顺势一捏,第一个褶子。再往后移差不多2厘米,再刚才的方向一折,第二个褶子捏好。注意,第二个褶子不能与第一个褶子重合,要并排。接下去再捏第三个褶子。然后将剩下的部分捏合。这褶子不限个数,完全视情况而定,你的褶子捏的细,个数就多点,捏的宽,个数就少点。捏好后,这一侧应该有点向里弯。如果是直的,可能是褶子过细或者褶子过小的原因。 一侧捏好,再用同样的方法捏另一侧,不过方向相反。 捏好了检查,发现哪里粘住的捏合。粘不住的用手指蘸点水抹在上面再捏一捏。发现皮子太干,可以捏之前在抹水,水不能太多,太多皮子烂掉了。) 做好后放盘中,让老师看看你们的处女作。 点评。 拿第二张皮子,独立完成,做好后小组内点评,如发现小组内有不会,可互相帮助,注意,是指导,不是帮忙做。 拿第三张皮子,相信这一次会包得更好。 看看盘中的三个饺子,有没什么想说的? 四、欣赏花式饺子 我们常吃的饺子通常为元宝形,其实饺子的形状还有很多种,这些花式饺子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我们来欣赏。 现在我们每人还剩一张饺子皮,同学们自由创作一个吧。 点评。请一到两名学生说设计意图。 五、煮饺子,品尝劳动果实 刚我们一起包了饺子,想不想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请选出自己做的2个最漂亮的饺子放刚刚放饺子皮的盘中。请组内一名同学送到讲台这。我们一起准备煮饺子。 其实饺子的吃法很多,可以蒸、可以煮、可以煎、可以炸。今天我们来学习煮饺子。煮过吗?看见家里人怎么煮的呢?也许你能煮熟。但要煮的好吃,这当中也是有学问的。 老师演示,边煮边讲解关键处。 煮饺子一定要开水。如果是热水瓶中的水,如不是当时烧的,也需烧开才可以下。锅中放点盐,加盐的作用是可以防粘。水要多,下了之后用锅铲沿锅底铲一下,我没有锅铲,就用勺子。这是因为,刚下的饺子一下子沉入水底,不活动一下,会粘住锅底。这一部千万不能省略。盖上锅盖,等水烧开。 同学们注意了,在家里无论使用煤气还是电磁炉都要正确使用,注意安全。如果有家炒菜时不小心油锅里着火的怎么办呢?迅速将篮子里没炒的菜倒锅中,还可以用锅盖盖紧锅子,关煤气灶或电磁炉。但是千万不能用水去灭。 生品尝 六、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知道了饺子的来历,饺子的意义,学会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后饺子没下的我们换个场地分组继续下饺子。这回由你们自己动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