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美丽的松江人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美丽的松江人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美丽的松江人
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在讲述松江最美丽的地方的过程中增进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关注为家乡变化做出贡献的人,尊重各行各业的人。
  社会与语言: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大胆与同伴对话,认真倾听后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难点
了解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一些专门的职业,感受这些职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环节与教学法设计:
  本次活动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层次感、逻辑性。主要预设以下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环节一:交流分享、达成共识。对前期低结构活动中关于松江最美丽地方个人调查与记录进行交流与对话--达成共识:老城、新城都美丽,松江越来越美丽
  环节二:问题讨论、引发关注。围绕"是谁让松江变得越来越美丽?"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发关注:美丽城市的背后有许多人为之付出努力
  环节三:重点交流、讨论辨析。采用观看录像、讨论辨析的方式对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进行重点交流--讨论辨析:谁更美丽?(感受心灵美的人才更美)
  环节四:活动延伸。将活动过渡到地结构活动中"寻找美丽的松江人"--活动延伸:通过调查、记录关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生活服务的各行各业的人,并激发尊敬情感。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对话、交流中表达松江老城、新城美丽的地方,进一步感受松江越来越美丽。
  2、了解为松江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尊重并引发对周围生活中各行各业人的关心。
  重点:能用较为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松江新城、老城的美丽。
  难点:理解"谁是最美丽的人",尊重为松江建设做出贡献的人。
  活动准备
  1、孩子前期经验:
  ?
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与调查记录松江最美丽的地方,了解松江的一些变化。
  ?
在前期活动中,对各行各业的人有初步的了解。
  2、
环境材料创设:多媒体设备以及课件"松江真美丽"、"谁最美丽";
展示板、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
交流分享、达成共识
  1、请孩子根据自己认为松江最美丽的地方在新城区、老城区、新老城区均有的方式分组入座。
  (说明:应事先了解孩子的分组意向并在座位安排上考虑三组的位置;
  分组入座有利于对话氛围的形成,便于孩子倾听对方(组)的意见。)
  2、运用收集的信息资料或调查记录以三组对话的方式介绍"我认为松江最美丽的地方"。
  (说明:边介绍边将资料归类贴于展示板上;
  在孩子的交流对话过程中预设关注点:
  ?
观察孩子是否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而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
有意识将孩子的介绍内容进行归类,如"这些都是关于松江美丽的公园";
  ?
孩子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有初步的逻辑。
  ?
关注孩子信息收集的途径与记录的方式。)
  3、
梳理小结:松江的老城、新城都美丽。
  (说明:配乐课件"松江真美丽"作为第一环节的小结,让孩子更直观感受松江越来越美丽,并在情绪上作渲染。)
二、
问题讨论、引发关注
  1、
提问:是谁使我们松江变得越来越美丽?(引发孩子讨论)
  (说明: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对于美丽城市的背后有许多人为之付出努力的关注。)
  2、个别交流
  (说明:在孩子交流中,关注孩子对于职业的相关经验有多少。)
  三、
重点交流、讨论辨析
  1、观看一组漂亮建筑逐渐建成的录像,师生共同交流建筑工人为松江建设做出的贡献。
  (说明:选取建筑工人作为重点交流的内容是因为在这些职业的人群中大多是穿着破旧的外来打工人员,在交流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这些工人叔叔虽然穿着不漂亮甚至有些脏,但他们勤苦工作使我们松江变得越来越美丽,大家应该尊重他们。)
  2、讨论辨析:谁更美丽
  (1)出示两张照片(一张是外表朴素的环卫工人,一张是时尚、漂亮的女郎)
  提问:这两位阿姨哪一位漂亮,你喜欢谁?
  (2)播放后续两位阿姨的行为(漂亮女郎边走边吃瓜子随地吐瓜子壳,环卫工人阿姨正辛苦地清扫马路)
  提问:现在你认为哪位阿姨漂亮,更喜欢谁?
  (说明:采用这种直观辨析的方式,对孩子的认知产生强烈的冲突,进一步帮助孩子了解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美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
  3、梳理小结:在那么多人的辛苦工作下才使我们松江变得越来越美丽,我们应感谢并且尊重这些为松江的建设做出贡献的"美丽的人"。
  (说明:运用动情的语言将活动推向高潮,使孩子的情感与教师产生共鸣。)
  四、
活动延伸
  在我们这座城市里还有更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各行各业的人,请大家
  去找找这些"美丽的松江人"。
  (说明:将本次活动向低结构活动延伸,也将主题的发展推向深入,引发对各行各业人的关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