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住房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住房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各种各样的住房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知识: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介绍祖国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合作交流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主动参与探讨的习惯?
教学准备?
上网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
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
3.彩色笔。?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旅游时老师喜欢拍摄房子的照片。房子总会让我们感受到当地独特的风情,独特的历史。房子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欣赏一下老师今天带来的图片吧。(播放ppt)?
2.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住房都不一样,为什么住房会多种多样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各种各样的住房?
二、新授?
(一)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房屋的起源?
中国距今已有170多万年的历史,中国的住房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最初的房屋是个什么样子的,大家知道吗?请看故事。(网上播放房屋起源故事)?
远古人会选择近山、近猎的山洞作为自己的住房。现在同学们住的高楼大厦。那房屋又是怎样从山洞演变发展到如今的高楼大厦的呢?请同学们看房屋的发展史。(出示房屋发展史)谁来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样的房屋??
山洞--草棚--土房--瓦房--高楼大厦?
房屋经历了从山洞到草棚到土房到瓦房到高楼大厦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远古人选择大自然中的山洞作为住房,传说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教人们砍木伐树,筑作宫室,建成草棚居住下来。可草棚避风挡雨效果不够好,于是人们就用石头、泥土垒成土房。后来,人们又烧制砖瓦建成砖瓦房,如今大部分农村都居住这种房子。现在,人们又利用钢筋水泥建成高楼大厦,既环境优美,又宽敞明亮,舒适。房屋的每一个演变过程都是一个进步,这些进步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你从这一个个发展演变过程中感受到什么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二)会“走”的房子——特色房?
中国劳动人民充满了无穷的智慧与力量,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了会走“的”房子。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会“走”的房子吗??
蒙古族住的“蒙古包”被称为会“走”的房子,请说说你的理由。(温顾。回顾上学期已有知识加深见解。)?
我国内蒙古、西藏人民过着游牧生活,哪里有丰润的牧草,他们就把家安在哪,而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帐篷,哈萨克族的毡房(上学期未涉及)都具有易拆易装,方便搬迁的特点,所以被称为会“走”的房子。当然现在,牧民也建立了一些楼房,如学校,医院,商店等服务设施。你还知道哪些会“走”的房子吗??
船在河流众多的江南水乡,如江苏的苏州,浙江的杭州等地,船的确被人们称为会走的房子,请同学们看屏幕。(我家住在苏州,我们的房子窗户很大,前门通马路,后门可乘船,你知道吗?船除了做运输工具外,也是会“走”的房子。)?
房车?
房车是集具车与房于一身的现代时尚的会“走”的房子。?三、为房子找家?
中国地域广阔,地形不同,气候多样,人们能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创建各自需要,各具特色的住房,请同学们找找,将各种民居摆到相应位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各具特色的住房为我们美丽的祖国锦上添花。还有一些有着特殊价值和意义的老房子,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们。(出示网络搜集的北京四合院图片)大家看看,这房子有什么特点??
2.了解四合院,走进历史记忆?
这房子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形,房房相连,院院相通,这就是北京有名的四合院。四合院历史悠久,自元代建都北京时就出现了,结构独特,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开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连外国游客到北京都想去游览一番。如今,北京已规划出25处四合院保护区。?
3.?皇家有故宫,民宅有乔家?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处有名的建筑,它就是山西有名的民家住宅—乔家大院。请看图片及介绍(出示乔家大院图片及介绍)。?
乔家大院——既是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民俗学的殿堂。步入其间,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会使人增长许多知识。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有乔家。”?
北京四合院与山西乔家大院是我国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二、房子与自然环境?
这些屋顶构造有什么不同?(尖顶、平顶)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
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特殊含义的住房——窑洞?
(1)窑洞分布在哪?(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
(2)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挖窑洞居住??
???“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被称作“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窑洞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建起了新瓦房。”?
???“我的家乡在延安,我们住的窑洞冬暖夏凉。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就是在这些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3)结合你的体验,说说窑洞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原因??
??向学生讲解一下窑洞的挖建原理,配合示意图。讲解红薯窖的原理,理解窑洞冬暖夏凉的原因。?
(窑洞的温度冬天和夏天没什么变化。说它冬暖夏凉,是因为它保温性能好。窑洞挖在山坡上,因此它的“屋顶”和“墙壁”都相当厚。人们挖窑洞时,都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这种厚而坚硬的墙壁不容易传热。所以,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能够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拓展?
小小设计师:?
每个同学是一位位充满智慧与才能的中国人,请大家拿出自己设计的未来的理想住房上台展示,并加以介绍。?
五、课堂总结?生谈收获。?
因为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需要,所以人们建成的住房多种多样,这正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板书:??????
多种多样的住房??????
远古时代:穴居野处???构木为巢(荒山野岭??草窝山洞)?
始祖黄帝:?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土坯房??茅草屋??砖瓦房??高楼大厦)?
会“走”的房子:???
游牧民族????(蒙古包??帐篷???毡房)????????????????????
南方地区?????(船)????????????????????
房车?传统住房:北京四合院???
乔家大院?
风格迥异的特色住房:平顶房???竹楼????吊脚楼????窑洞?
教学反思:?
????本节课,恰当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枯燥的社会知识。??
????教学中,无论是了解房屋的起源、还是探究会“走”的住房——蒙古的蒙古包、藏族的帐篷和苏州的船,都是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看图读文从课文中去了解,再让他们分组去讨论去研究,然后让同学们充分地交流之后,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做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还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为无师自通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北京四合院、乔家大院等著名的老房子,以及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主要采用观看图片与讲解探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孩子们较感兴趣,学习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