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民俗”的调查(总方案) 【教材分析】? 广东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在中华大文化中独树一帜,并随着广东经济地位的提 升而不断向外传播。本专题通过介绍并动员学生考察广东本地民俗节目、活动等,培养学生对岭南文化的浓厚兴趣,从而积极投身为提升中华文化发展的“软实力”的活动中去。?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历了前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初步掌握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视野更加开阔,社会意识不断增强。他们逐步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课程领域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能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然而,六年级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制定结构完整的探究方案、外出调查等能力和方法,还需要教师给予适时、适度、适量的课程活动指导。? 我们刚刚学完语文科第二单元《民风民俗》,学生对各地的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园地(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学习过程中,也涉足到广东民俗的相关内容,所以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难度不算大。通过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等形式或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广东的民俗风?情资料,调查、了解广东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民俗艺术及历史渊源。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的能力,初步知道一些探究学习的方法。?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广东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1.认知和技能:?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等形式或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广东的民俗风?情资料,调查、了解广东特有节庆、传统习俗。? 通过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各阶段的活动方式和流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和方法:? (1)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子课题,并围绕感兴趣的问题,以丰富的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2)逐步掌握实地考察、采访、现场统计、问卷调查等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本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逐渐增强;? (2)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往的快乐,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广东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民俗艺术及历史深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广东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制订活动总方案和各阶段课时活动方案;制作课件。????? (2)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3)进行调查内容、调查方式、调查步骤的方法指导。????? (4)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 2、学生准备:? 回顾以往习得的综合学习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按照探究方案准备笔、笔记本、照相机、电脑等。??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探寻“广东民俗”资源? 1.?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课外1周? 2.?阶段目标: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围绕“广东民俗”这一个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调查内容。? 3.课堂呈现形式:选题课、方案制定课? 提供给学生参考的调查内容:? 民间节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地方方言、岭南建筑、历史名人、历史遗迹、民间艺人、?传统工艺、宗教文化、地方音乐、戏剧、歌舞等文艺节目、某些地名的来历、特色旅游景点???? 4.活动过程:? 课内:确定主题,制定计划? (一)激发兴趣,发现问题(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广东民俗)? (二)聚焦话题,提出问题(理解“广东民俗”的含义和了解“广东民俗”的意义) ?(三)筛选问题,整理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广东民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了解、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呢?完成调查表的“第一阶段”的“1”“2”)? (四)归纳问题,确定子课题? 1.一起确定子课题。? 2.引导学生把同一类问题归在一起,并抓住关键词,把问题转化子课题。? 3.把调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同学分成一组,成立子课题调查小组,分工合作安排任务。(完成表格“3”)? (五)分享收获,活动小结? 1.?分享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明确下阶段活动要求:分小组按照子课题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 课外:调查采访,搜集资料??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展开“广东民俗”调查? 1.活动时间:课内3课时,课外2周? 2.阶段目标:学生初步通过观察、访问等形式或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广东的民俗风情资料,调查、了解广东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民俗艺术及历史渊源。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的能力,初步知道一些探究学习的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时、适度、适量的课程活动指导,不断进行答疑、反思、改进。 学生可以获取各类方法的指导。)? 课堂呈现形式:方法指导课、中期汇报课、答疑课? 4.?活动过程:? 课外:展开调查,搜集资料?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按预设方案实施探究调查,围绕“广东民俗”这一主题,从“民间节庆、饮食文化、民俗艺术、名人故事、著名建筑、名胜古迹、地方方言、服饰文化”等内容中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网上搜索、实地考察、现场采访、现场统计,及时积累和整理好活动过程性资料。? ?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反馈和分析,获取解决方法。? 一、课内:指导调查的方法和汇报成果的形式? (1)激发探究的兴趣? (2)指导调查的方法? (3)选择汇报的形式? ????汇报调查成果的形式:摄影展或画展;写一篇调查报告;写作文或写日记;写建议书;做手抄报;制作幻灯片;设计明信片;编写主题小册子???? 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搜集整理好的资料。? “民间节庆、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地方方言、岭南建筑、历史名人、历史遗迹、民间艺人、传统工艺、宗教文化、地方音乐、戏剧、歌舞等文艺节目、某些地名的来历、特色旅游景点??”?? 课外:以探究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 ★“广东民间节庆”组:? 通过网上搜索和调查,了解广东民间有哪些节庆?有哪些风俗?可用文字、绘画、摄?影等的方式记录,整理好资料后,可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举办小型画展或摄影展。? ★“广东饮食文化”组:? 通过网上搜索、实地考察,了解广东有哪些美食和饮食习惯?可用文字记录、摄影等方?式,编写《广东风味小吃》《食在广州》等小册子。 ?★“广东民俗艺术”组:? 通过网上搜索、实地考察、采访等,了解广东的传统工艺和民间艺人。地方音乐、戏剧、歌舞等文艺节目,制作幻灯片、视频或撰写《广东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创新》调查报告。? ★“广东名人故事”组:? 通过网上搜索、实地考察、采访等,了解广东历史名人和历史遗迹,编写《广东名人故?事》《广东民间故事》《广东历史遗迹》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和旅游景点。? ★“广东著名建筑”组:? 通过网上搜索、实地考察等,了解广东著名建筑的特点和由来,可用绘画、摄影等的方?式记录,整理好资料后,可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举办小型画展或摄影展。? ★“广东名胜古迹”组:? 通过网上搜索、实地考察、采访等,了解广东各地的名胜古迹,编写《广东名胜古迹》?小册子或绘制旅游地图,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和旅游景点。 ?★“广东地方方言”组:? 主要调查广东地方方言的分类和的起源(包括:粤语、客语、闽语等),编写《广东地?方方言大全》。??????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分享“广东民俗”调查成果? ?活动时间:课内3课时,课外1周? 2.?阶段目标:? (1)各小组整理前期活动资料,按照预设活动方案中的“预期成果形式”,把前期的活动收获转化为活动成果。? (2)学生学会聆听,大胆、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捕捉、生成新的探究内容,找到新阶段的努力目标。? 3.?课堂呈现形式:答疑课、成果整理课? 4.?活动过程:? (1)教师小结前阶段子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汇报运用的探究方式以及活动收获与感受。? (3)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探究方式、探究成果”进行评价;? (4)老师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广东民俗的调查? ?民间节庆???饮食文化????民俗艺术? 名人故事???著名建筑????名胜古迹?????地方方言???服饰文化????有趣的地名????????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属于成功的。我利用“广东民俗”这个教材资源,把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科相结合,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有自己的思考。通过拓展课程资源,加强了学科整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我们刚刚学完语文科第二单元《民风民俗》,学生对各地的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园地(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学习过程中,也涉足到广东民俗的相关内容,所以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有比较大的兴趣,难度也不算大。? ?因为我不是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所以上这堂课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向同事、同学请教,学习了相关的文章,并去听了曾小兰老师的讲座。有了理论认知,才开始正式备课。我认真备课,搜集大量资料,制作课件,设计调查表。我一边备课,一边学习,不断修改教案,不但有阶段课时教案,还有总活动方案,从整体规划。教学过程的表述清晰。经过两次试教,终于顺利地上完这节视导课。? 我选择的是“确立子课题”这个课时。这节课能体现出“选课题”的特征:提出问题——关注问题——筛选问题——整理问题——确立子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非常好,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分享。我能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出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 1、“广东民俗”范围太大,研究起来反而不好研究,可把范围缩小,可以缩小地域,例如:广州民俗。这样学生调查时可以实地调查和体验。也可以缩小主题,例如:广东饮食、广东各地的春节??? 2、我们可以一个阶段研究一个主题:节庆、美食、建筑、民间工艺、地名、名人故事??? 3、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实践的方式,如果只是上网搜集资料,研究价值不大,还可以参观博物馆、探访亲戚朋友、去图书馆、实地考察??还要考虑到学生有没有能力去调查。? 4、还要指导学生怎么提问题和如何把问题转化成子课题。先是示范如何提问题:一个问题应该有疑问、有重点、有研究的价值。例如:广东有哪些有特色的建筑?我想知道广州有哪些有趣的地名?顺德美食有什么独特之处?等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后,老师要适时梳理,筛选问题,整理问题,最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以小标题的形式确立子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有一个阶段性,不是上完一节课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我们还会继续探索下去。下节课,我重点指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还有如何展示每个小组的调查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