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为家乡做导游》综合实践体验活动教学设计 一、概述:??? (一)主题设计为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题来源和所需课时:? 1.课题来源:本次活动内容选自自编教材,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6年)指导纲要(初稿)》的内容要求,结合校情及六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编写的。随着村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农村游已经成为了旅游的新趋势,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近几年,学校周边的农村(北戴河村、费石庄村、古城村、车站村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越来越宽阔,村庄越来越美丽,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周边农村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学校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深入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熏陶,于是我们确定了“我为家乡做导游”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所需课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活动的具体需要,本次活动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课内时间与课外时间结合使用,其中课内时间6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景和人文历史,了解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通过专业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利用网络进行自学,使学生了解导游职业的相关知识,掌握编写导游词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研讨,体验当小导游,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导游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等能力;? 3.通过编写导游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调查、采访、实地考察、导游实践等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在做家乡小导游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树立起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与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逻辑思维及想象能力都处在较好的阶段,并且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极强的探究欲望。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及兴趣需要,在本次活动中,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实际生活为主线,运用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探索、学习、互相交流、实践体验这一活动过程。????? 我对六年级学生的特征分析,主要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等获得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因此,我将重点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切身体会感悟家乡的美。????? 活动中既要关注个体差异,又要满足不同需要。在给积极、活跃的学生施展才华的同时,还应关注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的动向,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同时通过小组有效的合作来建立学生间的感情,通过生生之间互相评价、相互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使各类学生通过这次活动,都能受到教育并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充分利用社区、村镇资源,让学生走进其中,切身感受家乡变化;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动员家长参与本次活动,和孩子一起游览、拍照、调查采访等,确保学生活动安全;3.利用实践基地——集发公司导游资源,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欣赏美景,激发热情?这个阶段需要用到课内时间1课时、课外半周时间。本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为家乡做导游”的重要意义,以及自主建立活动小组,并着手制定小组研究方案。上课伊始,通过播放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他们耳熟能详的家乡风景图片,引出问题情境——你对家乡的旅游资源知道多少?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致会马上被激起。于是,我顺水推舟,“那就让我们学做一个‘小导游’,为我们家乡的旅游事业作一点自己的贡献吧!”一石激起千层浪,活动的主题就这样悄然生成。在我的追问中“你想成为一位人见人爱的小导游吗?你最想向客人介绍哪一方面的内容呢?”? 围绕这个话题,大家展开讨论,活动研究的内容及方式也在激烈的讨论中产生。学生围绕“我做小导游”主题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希望介绍的景点,这些景点比较散、多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一翻梳理,最后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成立一个活动小组,预设确定四个小主题:1.观光游2.休闲娱乐游3.农家游4.农村新貌游。观光游主要介绍村中的有特色的景点,如牌楼、戴河等;休闲娱乐游主要介绍村中的休闲场所,村民休闲娱乐活动情况;农家游主要介绍具有农家特色的地方,如农家饭庄、养殖园、果品采摘基地;农村新貌游主要介绍村子近几年的变化和特点,如街景和村中的环境变化。? 最后,各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做好分工,这一环节也为整个实践活动架设了桥梁,作好了铺垫。? 第二阶段:开展实施——相约山水,走进生活? 这个阶段需要用的时间是课内2课时,课外2周。首先利用1课时,邀请集发公司的专业导游为学生讲解导游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并请她们为学生真实的进行导游。这样学生在学做导游之前先做了一回游客,使他们更真实、近距离的了解导游这一职业。?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亲历了职业导游的培训,自主建立了学习小组,就会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任务,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他们在家长、老师带领下,走进家乡,或拿起相机,让美丽的画面定格;或走进古老的民居,感悟村庄的历史与沧桑;或深入老乡家中,寻访名人的踪迹……这一组组学生活动的图片,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最真实的写照,最完美的体现。? 在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各小组及时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资料,并随时做好归纳和整理。此时,我再顺藤摸瓜,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预定的研究方案,从收集到的旅游景点资料中,筛选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撰写导游词,对影像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接着再利用1课时时间,组织模拟演练,确定导游路线。各组团长组织学生在教室内对着影像资料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小组人人参与进来,做到熟练、自然讲解。? 第三阶段:成果推广——展示美景,宣传家乡?用2节课时间来进行展示,1节课用来评价。在与家乡的一次次接触中,学生们对家乡的了解越来越深,对家乡的情感也日渐深厚。成果展示课上,组织孩子们进行风景竞猜,一张张家乡的风光图片定格在孩子们童年的记忆里。然后是各小组选派的小导游声情并茂地介绍 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孩子们的介绍,浓缩了师生一个月的艰辛与付出,展示了一个月的收获与精彩,拓展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成为这次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评选出班级“最佳旅行社”和?“最佳导游”,请当选者介绍经验和体会。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做一名让游客满意的导游员。? 这一环节,教师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择其所爱,自由表达,凸显个性。这样教者寓教于乐,收放自如有弹性;学生自主学习,尽其所能有所得。进而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提升认识,服务家乡? 这一阶段需要课外1周的时间来完成。学生主动为学校师生、家长、外地游客做导游,向他们介绍家乡的旅游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本次实践活动的价值,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这一阶段的活动,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